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匮要略》卷四,痉病理论


痉湿暑二十七章

  痉湿暍者,风郁于表而里气内应,燥盛则木枯而为痉,水盛则土溃而为湿,火盛则金烁而为暍。三气非同,然有相通者焉。相通维何?湿而已矣。痉,燥病也,而曰若发其汗,寒湿相得,则恶寒甚,是痉病之有湿也。暍,火病也,而曰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是暍病之有湿也。
盖湿旺土郁,中脘莫运,木气不舒,金气不敛,一被感袭,闭其皮毛,木遏风动,血燥筋缩,则为痉病,金被火刑,气耗津伤,则为暍病。三者虽殊,而溯本穷原,未始不类。临此三证,助阴滋湿之品,当斟酌而详慎也。
1 痉湿暑者,寒伤于表而里气内应也。

痉十三章
  痉亦太阳之病,外感于风寒者也。或缘于伤寒之多汗,或缘于产后之亡血。筋脉枯焦,固属阴虚,而汗血被夺,实为阳弱。切当照顾中气,不可恣用阴凉,缘为汗血失亡,虚者十九也。
痉病一
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者,名曰柔痉。
1 太阳病,发热汗出,不恶寒者,此为太阳中风,发热汗者,风泄卫气也,汗出亡津伤燥,筋脉失养,名曰柔痉。伤风则柔痉。
2 太阳病,发热汗出,不恶寒者,此或温病。发热汗出者,是时令之风,泄冬之不藏也,汗出亡津伤燥,则名曰柔痉。筋脉失养,伤津则柔。
痉病二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
1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此为太阳伤寒。寒伤营血,卫气不出,则见发热无汗也。寒伤营血,寒性收缩,筋脉束迫,则病刚痉。伤寒则刚痉。(伤寒成痉,伤血则刚)
痉病三
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
1 发汗太多,津血俱伤,筋脉失养,因致痉病。本条也可以为太阳坏病。痉病;伤风则柔,伤寒则风。也是伤津则柔,伤血则刚。
痉病四
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1 疮家脓血失亡,筋脉不荣,虽感风寒,不可发汗。汗出夺血,血枯木燥,筋脉焦缩,则成痉病。
痉病五
夫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
  风病木枯血燥,下之败中,津血内亡,则成痉病。复发其汗,津血外亡,必苦拘急。
论;拘急更重(颈项强急背反张即是)。
痉病六
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若发其汗者,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即恶寒甚。发其汗已,其脉如蛇。
  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头热,面赤目赤,头摇口噤,脊背反张者,是痉病也。以太阳寒水之经,起目内眦,上额交巅,下项挟脊,抵腰走足,筋司于肝,血枯木燥,风动筋缩,而膀胱津液之腑,木所自生,更失滋润,故太阳之部,筋脉拘牵,头摇口噤,颈项强急,而脊背反折也。《素问·诊要经终论》: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瘈疭(瘈,急。疭,缓),即痉病之谓也。若发其汗者,阳亡火败,水土之寒湿相得,里气既亏,而表气益虚,即恶寒甚。发其汗已,经脉枯槁,动如蛇行,全失缓和从容之象矣。
1 本条为痉病总纲与定义,也是对痉病的症状最直观认识和理解。
2 痉病伤燥,此是禁汗。若发其汗,则经脉枯稿。其脉如蛇,全失缓和从容之象矣。此是真脏脉。痉病伤燥,在发其汗,则实其实,其脉如蛇,而见肝之绝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文“痉病”小议
《伤寒悬解》卷十三——温病与痉病
《金匮悬解》卷四——痉湿暑病
重识葛根及相关方证——胡希恕经方医学系列学习条文T031
白话金匮要略:痉病的脉证及变证
仲景论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