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签名钤印丨名家专题精讲系列
userphoto

2022.11.28 江苏

关注

宋代文学十讲

王水照,19347月生,浙江余姚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即进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工作。王水照教授在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和教学的同时,近年来还积极从事中外学术交流。

王先生曾对研究生慨叹:“我们这一代人,现在多已晋升教授、博导,事业的追求似乎已达到了顶点。但若对照我们曾经师事的前辈,如钱钟书先生,就自觉没能完成学术的传承,更遑论发展。要不炳烛努力,就会有愧于下一代。”这段话给予我们印象极深,在研究生中一届届流传。这既揭示了严酷的社会政治给一代学人造成的困境,体现了王先生的谦逊品格,也传达出了他内心的追求。中华民族具有如此丰厚灿烂的学术传统,使得历代知识分子除了“为生民立极,为天地立心”之外,其肩上又负有一项“为前圣继绝学””的使命,这一使命要求他们“造次必于斯,颠沛必于斯”,稍获安定,则更要穷年以求,以至“平生生死文字间”,才能于完成传承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

——朱刚

点击购买▲

独家版· 王水照钤印2

《宋代文学十讲(名家专题精讲系列)》

一、宋型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成熟期的型范(节选)

公元960年,后周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黄袍加身”,即位称帝,揭开了有宋三百多年的新的王朝史。赵匡胤虽是承袭了唐末五代武人篡权的故伎,却能运用强干弱枝、权力制衡、文官政府、厚禄养士等多种政治智慧,形成了一整套“祖宗家法”,使纷纷扰扰几十年的混乱分裂局面终告结束,重新建立了与秦、汉、唐相并称的统一王朝,创造了彪炳史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宋代文学也以其独具的时代特点和杰出成就成为中国文学史中的辉煌篇章。

文学是一种社会现象,必然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条件的制约;作为文学创作主体的作家,也不可能在完全封闭自足的心理结构中进行创作,必然接受社会环境、时代思潮、文坛风气的深刻影响。在制约和影响文学发展的多种因素和条件中,作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综合成果的文化,无疑是关系最直接、层次最深的因素。

从文化的角度探讨文学特点的形成和历史地位的确立,或许是一个较佳的切入点。在唐宋文化研究中,有所谓“唐型文化”和“宋型文化”对举区界的说法。

……

在我们看来,唐代的“安史之乱”,不仅是唐王朝由盛世逐渐走向衰微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渐由前期转向后期的起点;而从文化上看,唐朝代表了中国封建文化的上升期,宋朝则是由中唐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型文化的定型期、成熟期。因此,类型的划分比单纯的朝代划分,更具有文化史上的意义和价值。宋代文化的高度成熟与发育定型,已为古今学术名家所公认。

当今著名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说: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两宋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邓先生这一“空前绝后”的最高级评赞,曾在学术界引起过讨论,但邓先生此说并非无因,实乃秉承师说。

我们不妨看看他的两位师辈王国维和陈寅恪的见解:

故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前之汉唐”“所不逮”、“造极于赵宋”即是“空前”,“后之元明”云云也就近乎“绝后”,而邓先生认为宋朝文明还超迈清代,更是转进一层了。

如果再往上追溯,则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有言:

国朝文明之盛,前世莫及。自欧阳文忠公、南丰曾公巩、与公(苏轼)三人,相继迭起,各以其文擅名当世,然皆杰然自为一代之文。

边疆史地十讲

姚大力,生于1949年,历史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兼职教授,中国元史研究会副会长。专业研究方向为蒙元史、北方民族史等。

点击购买▲

独家版· 姚大力签名钤印

《边疆史地十讲(名家专题精讲系列)》

“大中国”的诞生(节选)

——元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定位

中国有一个从小到大的变化,它不是从一开始就这么大的。也许可以这样来概括:“华夏”孕育了“中国”,又被“中国”所超越。中国文明的发展大概就是这样一个线索。

现有资料里最早出现“中国”这个词的,是西周初的“何尊”铭文“余其宅兹中国”,意思是我且安顿在这个称为中国的地方。这时候的“中国”指很小一块地方,即洛阳及其附近。中国就是从洛阳及其附近慢慢长大的,“中国”一词也随之慢慢变成了对中原地区的指称,大体相当于今山东、山西、河南、河北之地。然后它进一步长大,加上了陕西,基本上包括了华北的两大核心区域,再往后就有了秦朝的版图。

秦统一时,中国南部的人口基本上不属于华夏人群,所以秦在当时就是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从秦到清,作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中国,其幅员又扩大了许多。不只如此,在这样逐渐长大的过程里,“中国”还获得了另外一层意思,即指汉族和汉文明的地区。

自从清末大量汉族农业人口闯关东之后,东北三省也被括入汉文明意义上“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后两层含义至少一直保存到清末:一是指汉族和汉文明地区,二是指中央王朝统治下的全部版图。现在我们已不再正式使用“中国”的前一种含义,但英文的Chinese还保留着那两层含义,它既表示汉语的,也表示中国的。中国的这两个含义之间有个不重叠的地区,实际上那就是中国的边疆。

今日中国的边疆概念是从清人那里承袭过来的,它不是指边界线,也不是指边境地区,指的正是中国疆域之内汉族和汉文明传统地域以外的那些地方。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中国如何拥有汉族和汉文明地区以外的那片地域,从而形成“大中国”的过程,以及元朝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佳片精选|中国文学名家——沈从文
为什么说明朝的建立是历史的倒退?
中国美术人物志·当代艺术名家——王水
中国历史上最烂的三个王朝,第一让中国落后挨打几百年
罗马帝国约1400年灭亡,为什么古中国能辉煌几千年呢?
唐朝为什么会有那么高的历史评价?原来都是因为这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