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朝右副都御史河南巡抚潘埙
userphoto

2023.07.24 江苏

关注

———————————————古镇平桥,素有厚重的政治遗存、素有显豁的交通轨迹、素有丰厚的人文底蕴、素有繁盛的商贾积淀。认识平桥,从翻阅《平桥史话》开始。让我们捧读《平桥史话》,认识一下这座千年古镇的乡贤才俊。


潘埙像

潘埙(1476—1562)字伯和,号熙台。祖籍江南,相传为徽州府新安人,祖传业医。宋末,因兵灾,天下播荡,迁居淮安。潘埙生于明成化十二年。生有异禀,工于文章。正德二年,与同里蔡昂、杨谷一同中举,时年32岁。次年连捷,又与同里李元一同中进士。正德九年五月,升吏科右给事中,十年六月升工科左给事中,十一年八月升兵科都给事中。该年十一月因建言为忌者所毁,特旨升一级外放开州同知。正德十五年,始升南京太仆寺寺丞。十六年五月,正德皇帝驾崩,吏部建言,先朝因直言守正被降黜者应录用,潘埙被恢复言官之职,并升为陕西布政使司右参政。嘉靖四年五月,升任山东右布政使。六年十月,升浙江右布政使。上任不久,即于七年正月,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地方,相当于河南省的省委书记、省长、兼省军区司令,这是他宦海的顶峰。

潘埙一入仕途,即为言官。当时的正德皇帝少年登基,不守祖宗法度,亲近小人,任意胡为,好私出游狎。他出于忠君和国家利益,忠于职守,不畏艰险,性刚决,敢于直言,弹劾无所阿避。他所上的第一疏弹劾刘瑾,提出要“除蠹,饬武,励宪司,正朝廷四事,以开言路。”正德九年,乾清宫火灾后,他上疏要皇帝“开聪明,决听纳,以回上天意。”反对皇帝“好勇、好货、好土木。”反对开皇店、建豹房和供佛。皇帝大怒,叫人将潘的名字写在御屏上,意在记住他,待机惩治。此年8月,不须任何人建议,皇帝亲自下旨,将潘升一级外用。正德皇帝此举为明升暗降,意在拔除令其头疼的眼中钉。潘埙在朝八年,弹劾过不少大臣,如都察院御史王鼎、南京兵部尚书刘机、兵部尚书何鉴、保定巡抚宁杲、兵部侍郎陆完等。还弹劾了佞幸江彬、朱宁、毛伦。他得罪了这么多人,被排挤出朝是必然的事了。

潘埙有济世才,办事干练。他到了开州,认真办事,均赋税,清讼牒,督察赈济。嘉靖登极,诏起废官,得复职都给事中,升陕西右参政。不久,任山东、浙江布政使,随即升河南巡抚,时在嘉靖七年正月。此时灾荒,民众占据险要山头造反。潘埙来河南以后,被命统山东、山西、河南数省兵力进剿。潘定计画策后,于9月19日,规定各路进攻方向路线,并明确严格的纪律,约定于10月6日进剿。接着,潘埙在林县,先期发兵进攻,旦夕鼓噪,扰乱敌心。至期,各路齐发,一举成功。潞安自此改名为平顺县。

潘埙墓道石刻

潘埙立下了汗马功劳,理当受赏,继续升迁。但结果正好相反:勒令致仕,永不叙用。其原因是这场战斗违背了当权者的意志。当潘埙画策已定,决定进攻之时,吏部尚书桂萼主抚。大捷以后,桂已入阁大学士,大权在握,怀恨潘不附己,即令给事中蔡经,弹劾潘,以“失赈饥民”的罪名,于8年3月,将潘赶回老家。归后三天,夏言奏河南之功说,“平贼经画,尽出都御史潘埙,宜升赏。”桂萼不悦,仅赏潘银三十两,纻丝三表里。此后,许多大臣多次上疏推荐潘出山为官,均无成功。潘埙的政治生涯就这样在戏剧性高潮中,戛然而止,一下子结束了。从此退出官场,屡荐不起,直至终老。此年他54岁,又活了33年,以87岁高龄寿终正寝。

潘埙遭贬不久,两个儿子相继病亡,以六七十岁的高龄去抚养三孙,潘氏始得以有继。一生坎坷,使得他性格坚韧而豁达。当官20年,回家又在平桥今九洞地界,置得田产360亩。以后又陆续添置520亩,加上近处情愿归他一并治理的400亩,还有一些“不能取盈”的口号田,共得水田1000亩以下,旱田500亩以下,在平桥为农30余年,自称“平田野老”,作有《平庄三记》和《平田野老自传》。自载:“野老土墙草屋,麦饭豆羹,无他外慕。性恶热,不喜饮酒,遇会心处,二三酌而止。于世味淡如也,惟喜读书,暇则摊书满床,随意披读……兴到则散步于溪上,自歌自咏,或披蓑衣而舞。”又说:“吾幼而耕书田,儒而农也;出而耕龙田,仕而农也;归而耕心田,隐而农也;老而耕平田,农而农也。自吾幼至老,合四农而一之,未尝一日离。”他的第九世孙潘德舆,有号曰“四农”,可能就是自此而来。

潘埙的庄园在平桥乃至淮安的农田水利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当时淮人艰于水利,不搞基本农田水利建设,望天收。荒年无法,只好卖田而流亡异乡。潘之庄园,开沟通水,设置场地,买牛置车,农事大兴,丰收有所保障。于是就有不少人向他学习这一套经营方式,“缙绅家求田,寒畯家买牛,货殖家学稼,而山阳农事兴焉。”至今,九洞一带仍为沃壤。

他60岁即在九洞自己的庄园内寻好墓地,并为之起了个美名曰“乐丘”,在他的平庄中的东庄。64岁,又为自己置好棺木。75岁,作《乐丘记》。据《乐丘记》云,当年明堂墓冢“俯瞰平楚,远挹湖光,长河环带,风帆交飞”。“前迎活水,后倚崇墩,左场圃,右堂舍,林木交以规合,水田绕而棋布。桥卧龙于未舍,而田车咿轧;路引蛇于申位,而牧唱往来。”“春翻翠浪,秋迭黄云”。如今墓地已毁,其地原为九洞中学校址,今为平桥敬老院院址。只有部分翁仲石兽立于院之中。他84岁时,作《乐丘铭》,叙述自己一生的经历与感受,谓自己“促行装以待时,时不我留,驾清风赴征矣”,对于生死看得透彻,十分豁达。

潘埙虽退出仕途,但他却一直忧时悯世。凡地方上应当兴办的事情,立即向官府建议。他的建议中,有《平虏议》《平海寇议》《河防议》等。有议迁新庄闸,避冲沙,通漕舟。决障滩、浚海口,平河患,保运道,以至保富息民、安贫弭盗。这些建议多数得以实施,对一方保国安民起了重要作用。

对于地方的文化事业,潘埙也极为关心,做了不少事情。晚年又考淮安春秋而下千余年人物,凡得名臣、硕儒、忠孝、文节、遗老、贞媛之属三百有九人,征文考献,为《文献志》26卷以传。此书使淮安上下数千载,德业文章,会于一书,是淮安今存第一部私人地方史的著作。是书编于嘉靖三十二年秋冬,成于三十三年夏,淮安府出资为之刻于三十四年。今淮安图书馆藏有抄本。吴承恩曾参与“商榷校订”,并为之作《淮郡文献志后序》。

潘埙是个文人,行军务农,不废吟咏。他的著作除《淮郡文献志》外,有《千顷堂书目》卷30有著录,有胡有恒序,胡序见《潘氏统宗谱》卷6;《楮记室》15卷,有刻本;《熙台先生诗集》10卷,今存8卷,淮安图书馆藏有残本;《家藏集》若干卷,其中杂体诗10卷(疑即《熙台先生诗集》),文13卷。

值得一提的是《楮记室》一书,是一部笔记小说,收录了不少遗闻逸事和神鬼异事。例如淮河水怪神木故事、运河中出现石中人事件等。他搜集这些干什么呢?恐怕与吴承恩有关,吴承恩《西游记》写孙悟空系石中所生必有所本。在明代,吴承恩出生前不久,淮安一带即有“石中人”的传闻。成化间(1456—1487),漕河筑堤,一石中断,中有二人,作男女交媾状。长仅三寸许,手足肢体皆分明,若雕剥而成者。高邮卫某指挥得之,以献平江伯陈锐,锐以为珍藏焉。漕河即运河,明代漕运总督府设在淮安,平江伯陈锐就是当时的漕运总兵,所以这一发现便被立即送到淮安来。潘埙纂集的笔记《楮记室》第13卷中,收录了这则传闻,此对于吴承恩写《西游记》肯定有启示作用的。潘埙是吴承恩的长辈,吴承恩是久困场屋的老贡生,他们在思想上与志趣上有许多共同之处。二人之间的关系很深厚,潘埙很器重吴承恩的才华,常与之诗文往还;吴承恩很尊重潘埙,曾参与《淮郡文献志》的“校订”。潘纂集的《楮记室》,说不定吴承恩也参与了编选工作,因而这本书中收集了不少关于《西游记》的异闻。或者是潘埙传染了爱奇闻的习性,主动搜集了有关《西游记》的材料,供给吴承恩参考使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潘埙传
为六世祖思忠公撰写墓志铭的潘埙公及其
这道淮安名菜平桥豆腐,连乾隆皇帝吃了都赞不绝口!
乾隆亲封“天下第一鲜”:平桥豆腐
大明代宗皇帝实录 卷第80
​“岱雲淮雨”匾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