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京文人眼里的蔬菜,竟也是荡气回肠的江湖 | 方志江苏

又到春蔬上市时,南京人爱吃蔬菜,是出了名的,其中文人的推波助澜功不可没。清代大文学家袁枚撰《随园食单》,列有“杂素菜单”,专门介绍47种杂素菜肴制作方法;又有“小菜单”,介绍了30余种蔬菜醃制小菜作法。民国文人张通之则专门撰著《白门食谱》,“取金陵城市乡村,及人家商铺与僧寮酒肆,凡食品出产之佳,烹饪之善,皆采而录之”,中多蔬菜佳制。清末民初文人龚乃保则创新而为,专为南京蔬菜撰写《冶城蔬谱》;民国文人王孝煃尤嫌不足,继而以《续冶城蔬谱》续之。不足两百年的时间,便有四种食谱面出,实属罕见。金陵人重视饮食,尤爱蔬肴,可见一斑。




袁枚和“杂素菜单”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苍山居士,钱塘(今杭州)人,久居南京,是文坛领袖级人物,可谓“往来无白丁,谈笑皆鸿儒”,接触的多是各界上层人物,因而他的食谱也就烙上了贵族烙印。他所介绍的素肴,犹如《红楼梦》贾府中茄子,看起来都是极为普通的蔬菜,却是素菜荤作,间杂山珍海味,而且制作工艺比较复杂。

袁枚

“杂素菜单”中,只一个普通的豆腐就有九种:蒋侍郎豆腐、杨中丞豆腐、张恺豆腐、庆元豆腐、芙蓉豆腐、王太守八宝豆腐、程立万豆腐、冻豆腐和虾油豆腐。如蒋侍郎豆腐,顾名思义即知为官家私房菜,作法:“豆腐两面去皮,每块切成十六片,亮〔晾〕干。用猪油熬,清烟起才下豆腐,略洒盐花一撮;翻身后,用好甜酒一茶杯、大虾米一百二十个,如无大虾米,用小虾米三百个;先将虾米滚泡一个时辰,秋油一小杯,再滚一回,加糖一撮,再滾一回,用细葱半寸许长、一百二十段,缓缓起锅。”这种豆腐自然好吃,但却不是一般平民百姓吃得起的。即使配料全了,恐怕忙于生计的基层人士也没有偌多时间来操作。

《随园食单》

南京人冬天喜欢吃冻豆腐,因为豆腐冻后疏松多孔,易吸卤汁入味,但是,袁枚菜单中的“冻豆腐”可讲究了,“将豆腐冻一夜,切方块,滚去豆味,加鸡汤汁、火腿汁、肉汁煨之。上桌时,撤去鸡、火腿之类,单留香蕈、冬笋。豆腐煨久,则松,面起蜂窝,如冻腐矣。故炒腐宜嫩,煨者宜老。……切不可加荤汤,致失清味。”

简单的“芙蓉豆腐”也要“用腐脑,放井水泡三次,去豆气,入鸡汤中滚;起锅时,加紫菜、虾肉”。

芙蓉豆腐

至于蔬菜,选材严苛,大多也要荤作。韭菜,要求专取韭白,加虾米或鲜虾或鳖肉或猪肉炒之;芹菜,要取肥嫩白根,加笋而炒;豆芽,则要配以燕窝,以柔配柔,以白配白,炒之熟烂;茭白,炒之要配猪肉或鸡肉,煨肉亦可;菜苔,要剥去外皮取心,入蘑菇、新笋作汤,或加虾肉炒食;苋菜,要细摘嫩尖,加虾米或虾仁干炒,不可见汤;马兰头,要摘取嫩者,醋合笋拌食;……真正是不厌精细。

马兰头

至于小菜制作,袁枚记录了几种南京人最喜爱的腌菜,如腌冬菜、冬芥(即雪里蕻)、风瘪菜(即风菜心)、腌酱瓜(南京人过年炒十锦菜必不可少),还有腌莴苣(或新酱,或腌后风干)……

腌酱瓜

袁枚食单菜谱,多为贵族菜谱,即使平凡小菜,食用时也相当考究。当今人们对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餐饮业借鉴之处多矣。

张通之和《白门食谱》

张通之(1875~1948),名葆亨,字通之,以字行。原籍六合,久居南京城内仓巷,先后执教南京一中、钟英中学、金陵大学等逾40年,又为南京市通志馆编纂。多才多艺,誉有诗书画三绝之美。著有《庠校怀旧录》《趋庭纪闻》《秦淮感逝》《金陵四十八景题咏》等。受袁枚著《随园食单》影响,晚年撰写《白门食谱》。白门,为南京代称,该食谱为南京地方食谱,列举南京特产和荤素食品61种,其中素肴约20种。

杨志麟创作的《白门食谱》

食谱特点之一,不但紧扣南京,而且标明某蔬南京最佳产地,佳处何在,以及制作方法。如后湖茭白:“后湖之茭白,肥而嫩,易烂而味鲜。他处所产,多不能及。用以作面饺,或炒猪肉丝,皆可口。至老时,其根部长大,名曰茭瓜,以形似爪。和豆煮,晾干食之,名曰茭瓜豆,其味亦佳。金陵人士尝爱食之。”板桥萝卜:“板桥所产萝卜,皮色鲜红,肉实而味甜,与他处皮白而心不实者,绝不价似。无论煮食或煨汤,皆易烂,而味甜如栗。肉生食切丝,以盐拌片刻,去汁,以麻油、糖、醋拌食;或加海蜇丝,其味亦佳,且能化痰而清肠胃也。”萝卜虽为极常见之百姓食物,但如当时板桥萝卜如此“肉实而味甜”且“味甜如栗”者,似乎是再也见不到了。江心洲芦笋与嫩蒿:“江心洲芦笋与蒿,一白而嫩,一肥而香。土人于方出尖于土时,采以赠人,以为土礼。予曾得若干,以笋煮汤,拌肉食之,味大佳;惟汤稍苦,然能清内热。以嫩蒿炒丝,食之味亦佳,且咀嚼时,齿牙有清香,与笋皆无渣滓,亦能清心火,化痰。《本草纲目》载:'昔有一人病痴呆者,一日失踪,越多日自归。病全愈。问食何物?答曰:居洲上日食此嫩蒿耳。’”看来,芦笋和嫩蒿早被南京人发现和认可,只不过还有如此药效就有待药物学家去研究了。

芦蒿

食谱的另一特点是,“取金陵城市乡村,及人家商铺与僧寮酒肆”之烹饪佳制,保留了一段历史时期的南京商铺和庵庙招牌菜。如南门贵人坊清和园干丝:“以上等虾米与笋干,入好酱油,同煮为卤。定购好白豆腐干,切成细丝,用开水冲去豆之余味,然后加已作成虾笋之卤煮之。食时另加真麻油半小碗。其味之鲜,令食完一钵后,若犹不足。座客常满,来迟者,须立以待之焉。”徐府庵素鸡与老卤面筋:“以笋汁及黄豆芽卤为之。先以腐皮铺齐多张,紧卷,外以细麻绳缚好,置于已作好之卤内。用上等酱油文火煮之,透味后,稍冷取出,去绳打扁,以刀切成片即成。老卤面筋,亦如此煮法也。”灵谷寺素筵席:“金陵各寺院,显者常游,僧人因讲求作素菜以待客。记往年友人叶仪之,邀朋辈游灵谷寺,嘱寺僧代办一筵席宴客,各菜皆佳,城内著名之素菜馆不能及。闻其所用之酱油,内皆煮笋与豆汁入之,以致其味鲜美,市上不可得也。”……

煮干丝(示意图)

《冶城蔬谱》和《续冶城蔬谱》

龚乃保(1843~?),字艾堂,号揖坡,南京人,住宅大树庐,在冶城山麓仓巷。就读于南京尊经、惜阴书院。后游幕四方,就职安徽、福建等地,晚年返宁,任教江宁中学,延入江苏通志局纂通州人物志。著有《揖坡诗稿》等。在福建南安道源书院主讲时,遥忆金陵蔬菜之美而撰《冶城蔬谱》。

《冶城蔬谱》记录了南京人喜爱的24种蔬菜,其中有南京人一直津津乐道的“头”菜:枸杞头、豌豆头、菊花脑(脑者亦头也)、木杞头、马兰头和荠菜(头)。龚乃保对蔬菜的记述文人气息更浓,亦更全面,既引经据典溯源,又讲述作法功效。如枸杞:“《尔雅》作'枸楼’。《诗》:集于苞杞,言采其杞,隰有杞桋。严粲《诗缉》:皆指枸杞。其供风人盘飱旧矣。春初嫩苔怒发,长二三寸,炒食,凉气沁喉舌间。孤芳自赏,雅不与腥膻之味为缘。味苦而甘,其果中橄榄与?子秋熟,正赤,服之轻身益气。”苜蓿(即木杞头):“《史记》:大宛国马嗜苜蓿,汉使得之,种于离宫。一作牧蓿。《西京杂记》:又名怀风。阑干新绿,秀色照人眉宇。”荠:“《诗》:其甘如荠。蔬之见于诗者,杞笋蒌芹外,此为最著。自生田野间,不畏冰雪,味有余甘。东坡所谓'天然之珍,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味之美’者也。一种叶色干枯,熟后逾绿,俗谓之锅马荠。又一种每叶碎叶歧出,乡人谓之糯米荠。按《广清记·野菜》:乐府有碎米荠。或糯米即碎米之讹。放翁《食荠》云:'小著盐醯助滋味,微加姜桂发精神。风炉歙钵穷家活,妙诀何曾肯授人。’得此诗,价增十倍矣。”余如菠菜、春笋、苋、毛豆、萝卜、松菌、瓢儿菜等等。

枸杞头

王孝煃(1877~1947),字东培,一字寄沤,别署东培山民等,南京人。长期任教于汇文书院、江苏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金陵大学、东南大学,词书画皆能,尤擅金石篆刻。著有《秋梦录》《里乘备识》《乡饮脍谈》《北窗琐识》《红叶石馆诗词钞》等。因与龚乃保同嗜蔬菜,“以为城中土著尚多,葑菲可釆,家山真味,十亩无闲,寒素辛盘,三年有蓄,食指或动,墨香为沈,不鄙食肉,聊寄忆莼”,而撰《续冶城蔬谱》,仿效龚谱记述方法,续写南京蔬菜21种。这些菜也是南京人爱吃的,但很多都是全国多地共有的,如豆芽、茼蒿、豇豆、扁豆、黄瓜、冬瓜等。还有一些是外来的,如青椒、芫荽、豌豆等,也成为南京人盘中素餐。


南京人爱吃蔬菜,其实并不一味崇素,而往往是素菜荤作,素荤搭配,食蔬也不单一,而是多样化,各种营养兼收并蓄,还是十分科学的。就拿这些注重饮食的四个文人来说,袁枚寿至82龄,龚乃保年逾九旬,张通之和王孝煃也都过了古稀之年。他们高寿,都得力于讲究的饮食。当代老人,可借鉴矣!

END



作者:吴福林

曾任中学语文教研组长,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省志处处长、研究室主任、江苏省地方志学会秘书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著有《中华风味茶》《中华风味酒》《夫子庙史话》《莫愁湖史话》等,点校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后湖志》《莫愁湖志》。1986年获首届金陵文学奖;《南京的民间传说》(合作),获江苏省第二届民间文学评奖一等奖。 




美编 | 计欣然

发布 | 高红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头条!|游金陵名流齐上阵,访古迹魔头出奇招
袁枚与随园
清代才子的味蕾人生,美食须排第一 | 袁枚
《随园食单》:南京吃货美食录
高太守家的鸡,找捶
明清文人食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