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童年的幸福感有多重要

文/高英

虽然在写作方面与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没什么可比性,我并无成就,但是在关于童年的感受方面与他颇有共鸣。

安徒生在《我的早年生活》中写道:“我对贫困毫无概念,尽管父母挣的钱只够过日子,但至少我不愁吃穿……偶尔,父母会带我去剧院。”

因为既是家中出生最晚的孩子,又是唯一的女孩,所以当年我在贫穷的原生家庭中从来没有挨冻受饿,在备受宠爱中像小公主一样长大,与安徒生一样度过了一个毫无压力、无拘无束的童年,也对贫困毫无概念,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一般。

最近和一老友探讨她的长女作为普通百姓家的孩子,为什么到了北京电影学院那样的环境中没有因与他人进行物质层面的攀比而迷失自己,老友认为是家庭教育和父母示范起了重要作用,她家从来不把钱放在第一位,日常注重的是做人和健康。

我又补充了一点,那就是从小父母对孩子的真爱(发自内心并无交换条件的爱)给孩子的内心世界奠定了踏实而牢固的精神基础,孩子在长大以后才不会因贪慕虚荣的东西而迷失自我,例如,读大学是为了学习提升开拓眼界,而非与人攀比物质享受并嫌弃自己不够富有的原生家庭。

童年,在人的一生中至关重要,而决定孩子童年幸福与否和人生体验如何的往往就是父母。

诚然,物质条件会有很大影响,然而童年的幸福感并不依赖于物质条件,而是重在是否得到过亲人的真心关爱和所在家庭是否温暖,在真爱(一味娇宠孩子未必是真爱)中长大的人,显然在面对花花世界时,更容易富有定力,也可以在遭受重创时,如心理学家阿德勒所说,能够用幸福的童年治愈自己的人生。

(高英2020.01.14中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说“不能让我生活好,把我生出来遭罪干什么”,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父母最容易陷入这四种常见家庭陷阱,累死也养不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没有幸福感的孩子,大多来自这4种家庭,家长别不当回事!
父母给孩子的爱一种是有条件的,一种是无条件的。 如果孩子做的事情让父母觉得满意,比如说考试取得好成绩,帮家里干了很多活,父母就觉得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对孩子又是夸奖又是物质奖励;而如果孩子犯了一个错误
“我享受爱情,但不想结婚”
没有仪式感的家庭,养不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