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练习 6
关于练习

一、从《求谏》中可以看出,唐太宗对于纳谏有着怎样的认识?他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引导臣子积极进谏?

 

在《求谏》中记录了很多唐太宗关于求谏的名言,看得出来,他对此作了深入的思考。唐太宗认为纳谏对于君王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藉此可以“知政教得失”,可以使“耳目外通,下无怨滞”,可以“匡救”政务之失,最终达到“天下太平”的局面。

 

他为了使臣下大胆进谏,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1)放下架子,创造一种进谏的和谐氛围,使进谏者情绪放松,大胆发言,如“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2)通过君臣讨论的形式,开诚布公地表达自己希望得到臣子劝谏的想法。或者以前代教训晓喻大臣,如“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或者公开感谢大臣,如“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或者树立榜样,如“常念魏徵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或者以谏者之道反求谏者之身,也就是要求谏者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比如“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3)下诏使谏官“预闻政事”。

 

二、虚心纳谏其实不仅是一个政治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面对批评和建议,不妨以“对我最有教益的一个批评或建议”为题,开一次讨论会,交流各自的感受。

 

答案略。注意课文中的几句话: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

 

“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

 

“自知者明,信为难矣。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皆自谓己长,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

 

三、古代有不少著名的文学家都曾因进谏而受到贬谪等处分,如屈原、欧阳修、苏轼、韩愈等人都是如此,请将以前所学过的他们的作品找出来,再温习一遍,也许对古代的君主政治和这些文人的心路历程会有更深的体会。

 

答案略。提示几篇作品:屈原《离骚》,欧阳修《丰乐亭记》、《醉翁亭记》,苏轼《赤壁赋》,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注意联系作者写作时的背景,体会其灌注在作品中的情感。

 

四、解释下列词语的不同意义。

 

1.寻

虞世基等,亦诛死

不久

 

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寻找

 

飞来峰上千

长度单位

2.理

正主任邪臣,不能致

顺,指天下太平

 

当窗云鬓

梳理

 

有疏密

纹路

 

胜负之数,存亡之

道理

3.信

自知者明,为难矣

确实

 

愿陛下亲之

信任

 

未孚,神弗福也

信用

 

低眉手续续弹

随手,随意

4.遇

惟君臣相

对待

 

进,与操于赤壁

遭遇

 

臣以神而不以目视

接触

 

盖追先帝之殊,欲报之于陛下也

礼遇,恩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以为忤
魏徵和房玄龄是性格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话大唐:一代忠臣官至宰相,因说了四个字被太宗处死
修身经典——房玄龄:气度远远超过魏徵
19.9-10【辉光日新1669】(“君子有三变”“君子信而后劳其民”)给人留个好印象很重要
魏征简介 历史人物 魏征进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