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八卦语文之四 病句那些事儿(11分钟自拍视频,带PPT)

这是用“跟谁学”平台录的,这个平台很方便!

找教师、找课程都非常便捷,推荐给朋友们。


文字稿:

                                 病句那些事儿

中国古时是没有语法的,至少没有成体系的语法理论,有些古文里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典型的病句。柳宗元《小石潭记》里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翻译过来就是“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头”,按照现代汉语的标准,这就是一个病句,犯了“重复多余”的毛病,因为“大约”和表示估计的“多”重复。

清朝末年,借用西方的语法搞出一本《马氏文通》,后来就进入中国语文教学的语法时代,一直持续了近百年,直到上世纪末的“淡化语法”提法大行教育界。现在,用西方的语法来套汉语,还是有很多咬合不了的现象。

    于是就出现很多不匹配,很多意外的情况。于是就有很多争议。

    总体来说,还是不同文化导致的。

    中国人比较圆融、灵活,也可以说直点,喜欢投机取巧——这样说,很多人是不会赞同的。

西方人(这样说也笼统,姑且用这个词)相对比较傻气,原则性强,做事死板。

    比如英语这个语言,我们看着就有很多傻得冒气的地方。为了时态,竟然把所有be动词、动词形式都要变一次,还分成各种在我们看来完全没有必要的时态,实在成本太高。

    而我们的语言,“着了过”三个动态助词,就解决了所有的时态问题,“吃着呢”就是现在进行时,“吃了”就是过去时。更多时候,我们根本连助词都不用。“干嘛呢?”“吃饭呢。”这就是现在进行时。

    汉语的时态是靠“悟”的。汉语的语意也是靠“悟”的。

    而且很多“悟”,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中国队大胜美国队”,中国队赢了;“中国队大败美国队”,还是中国队赢了。

    “差点没迟到”,没迟到;“差点迟到了”,还是没迟到。

    相应的,因为中国人“悟”的能力强,汉语的语法也不需要那么繁琐,是非常随意的,你要是太计较,就像在生活中你太较真一样,大家就会觉得你太不入流,太死板。

   “车子没锁”里的“锁”既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动词,而句子的其他部分不需要任何变化。

   “购物满千元,赠送雨伞一把”,这“赠送”也不分施动和受动。

    人称也不分什么主格、宾格等各种格。

    疑问语气词也不用统一放在句首,句子变成疑问形式,基本上语序不用任何调整,直接在末尾加个问号就行了。

    拿现在汉语语法来套古代汉语,更是“狗血”,语文老师不得不天天争论“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中的“之”字是不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当然,汉语还是有一定规则的。

    不然,高考病句题,还怎么考呢?

    只不过有些规则是隐性的、变化的、约定的。

    于是问题就来啦,因为规则不是显性的、稳定的,争议就免了不了。

    一个语文杂志的读者群,为了一个高考病句,断断续续争论了三天。

    这个病句是:

   父亲住院期间,梅兰每天晚上都陪伴在他身旁,听他讲述一生中经历的种种苦难和幸福,她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

    争议的焦点是这个句子是不是。支持者认为前面主语是“父亲”,后面“住院期间”是状语,后一句却又来了另外一个主语“梅兰”,所以偷换了主语。

    另一方认为,“父亲住院期间”就是一个状语,句子主语就是“梅兰”,没什么偷换问题。

    大家看,关于这个题的争议,可以这样看:

    1.坚持认为主语偷换的,是从严格的显性的语法出发的。“父亲”就是主语,“住院期间”就是状语。

    2.而后面一种看法,是考虑到了汉语的约定,认为“父亲住院期间”等同于“在父亲住院期间”,就是句前省略了“在”,“父亲住院”作为一个主谓短语,在这里作“期间”的限制性定语,而这整个短语,就是一个时间状语,所以整个句子的主语是“梅兰”,没有问题。

    我们来举例看一下:

    1. 父亲住院期间仍坚持看报。(“住院期间”是状语)

    2.父亲住院期间,母亲每天去送饭。(“父亲住院期间”是状语)

一般来说,前一种比较好理解;后一种,很多人就觉得不合适。但后一种情况还是不少的,比如:

1.文件传达后,大家认真学习。   

2. 十五大召开期间,社会治安良好。

归根结底,是汉语语法特点与西方不同造成的,汉语语法是约定的,弹性大,灵活多变。而且我们文化里对这样的事,似乎不太在意,慢慢标准就变得宽泛、模糊。

前面我们提到病句也遵循着约定俗成、积非成是原则,也就是说如果大家都那么说,即使是错的,也不再视为病句。

我们语言中就有很多奇怪的说法,而我们已经约定为正确,习以为常了。

比如说救人、救急,都说得通,但还有救火的说法,就很奇怪。

你要到某地,你老妈不允许,你就说:“我非去!”“非去”理应是“不去”,“不去”喊那么大声干嘛呢?

歌词中病句特别多,但好像也没人审查,站出来说“这是病句,不能唱”。

“我料你现在很受伤“

“我的老家,就是这个屯儿。”

“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

“只到和你做了多年朋友,才发现我的眼泪,不是为你而流,也为别人而流。”

病句可以分成语法上和语意上的两种。

语意上的病句,就是不合生活逻辑或容易让人产生歧义。

如,“我吃饭”很好理解,但说“我吃碗”,就让人费解。“八百多人,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斗争了一天一夜”,这句很让人惊悚。这是不合生活逻辑。

如,“饭不热了”,究竟是已经凉了呢,还是不需要加热了呢?这是歧义。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语法有问题的病句也有可能发生变化。

我有一次在吃饭桌上,听到一个小孩对着一道“掌中宝”的菜喊“我要吃碗”,那“掌中宝”据说是挖了鹅的脚心肉做成的,用一个面丝炸的碗盛着,那个“碗”是可以吃的。

一百二十年前,你要是说“我下午飞到上海”,人家可能以为你神经有问题:你是鸟人呀?但现在说这话,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所以,“坦克在天上飞”也许只是暂时是病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高中语文:现代汉语语法基础与病句修改!
语法:初高中语文衔接不可“轻”视之“重”
【非语文】老师,什么是名词?什么是状语啊?
强化语法教学 提升
附口诀|有了这份汉语语法表,病句远远的,孩子语文成绩蹭蹭涨!
【语法】倒装结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