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读书笔记28.4|立心立功立言立德



朴散则为器,
圣人用则为官长。

    这一章最后两句话的思想有点震撼,我想了一周才想通顺。
    第一句“朴散则为器”就让人深思,然后拍案叫绝。
    先来解析这句话。

    器是什么?
    往大里说,有形的东西都是“器”。
    形乃谓之器。——《易·系辞》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
    往小里说,器就是皿,能装东西的就是器。
    物周为器。——《周书·宝典》
    器,皿也。——《说文》

    朴是什么?
    原始的意思是“未加工的木材”。
    朴,木素也。——《说文》
    既勤朴斫。——《书·梓材》。马注:未成器也。
    无刀斧之断者谓之朴。——《论衡·量知》

    朴散则为器
    直译:原木分解之后则可以做成木器。
    这里有两个意思:
    一个意思是,器是因为朴散了,才出现的
    一个意思是,如果朴不散,也就没有器了

    朴散则为器,太有道理了!可以引申到很多很多领域。
   我能理解到的 ”朴散“,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产生了向往美好的”愿望“。
    一种是,人类对丑恶生活的憎恶,产生了远离丑恶的“愿望”。
    这两种情况,也可以归于一种情况。对美的追求,本身就是对丑的憎恶。美之为美,斯恶已。

    比如,动物是不需要”井“的,”井“这个器对它们没啥意义,它们靠天喝水,自然界的水都是它们的水源。
    对于动物来说,从来不考虑有水没水的问题,这是“朴”
    当人类无法忍受想喝水却没水的痛苦,就会产生想喝水就有水的美好愿望,这时候朴就散了,于是“则为器”,就发明了“井”。
    这个可以借用《圣经》体,“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
    人类说,要有井,于是就有了井。
    当人类有了“井”,就不用再考虑有水没水的问题了,于是,“复归于朴”。
    
    比如,动物都吃生食,对掌握“火”没有想法,从不考虑有火没火的问题,这就是“朴”
    但是,古人类尝到了熟食的美味,开始厌恶生食的难吃,就产生了随时能吃到熟食的美好愿望,这时候朴就散了,于是“则为器”,发明了“取火的器“,从钻木取火,到火石火镰,到火柴,打火机。
    人类说,要有火,于是就有了火。
    当人类终于掌握了火,就不用再考虑有火没火的问题了,于是,“复归于朴”了。

    比如,当手机未出现的时代,我们从来不考虑随时随地联系的问题,这就是“朴”
    后来,人类不能忍受遇到急事找不到人的苦恼,就产生了随时能联系的美好愿望,这时候朴就散了,于是“则为器”,发明了手机。
    人类说,要有手机,于是就有了手机。
    如今,谁还会为不能随时随地联系而烦恼呢?没人再考虑能不能联系的问题了,这就是“复归于朴”。

    当然对个人来说,没手机的时候,朴就散了,愿望就来了。假期里,用手机玩游戏的孩子,开学之后,就“朴散”了,于是,都很强烈地要“复归于朴”。
    孩子说,要有手机,于是就挨了批评!

    以此引申,人类文明的所有“器物”,都是因为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朴散”之后,发明出来的。


【联想到极简生活】
    人类文明的所有“器物”,都是因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发明出来的。
    但是,'器越多“,人类欲望就越多,对“器”的依赖就越强烈。  

    所谓极简生活,就是”复归于朴“的生活,让更多的”器“在生活中可有可无,而不是必需品,需求的”器“少了,”欲望“就少了。

    极简生活,不是像”济公“活佛那样的生活,穿的很破烂,吃的很糟糕。而是,有啥吃啥,山珍海味吃得,窝头咸菜也吃得,绫罗绸缎穿得,粗布麻衣也穿得。自己的“欲望”选项里,没有吃好穿好。
    有好车,开好车,没好车,开破车,没车,可以骑车,没自行车,可以走着。自己欲望中就没有了“车”的选项。
    乃至,对整个名利都没有欲望,只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这就是陶渊明,王冕,唐伯虎,吴敬梓的极简生活。
    自己欲望中的选项越少,越是“极简生活”。

【再论立功与“复归于朴”】
    当人类产生了新的愿望。
    有些欲望是危害人类的“妄念”,就要通过教化平息“欲望”。
    有些欲望却是进步的,比如对“掌握火”的美好愿望,就需要用满足来平息。这就是所谓“为生民立命”。

    燧人氏,钻木取火,成为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教人熟食,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被后世奉为'火祖',位列三皇。
    燧人氏,就是通过满足人类的“美好愿望”,而成为圣人的。
    当燧人氏,发明了取火,火就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没人再渴望火了,于是“复归于朴”。
    让人类“复归于朴”,就是“立功”了。

【圣人用则为官长[cháng]】
    这句话最难理解的是“官长”。
    历代解老,绝大多数把官长作为一个词,翻译成管理者
    我认为“官长”是两个分开的词。
    官:管理。长:长久。
    管理是手段,长久是目的。
    直译:圣人把“器”应用起来,则实现管理制度化,并使“朴”长久保持

    这句话不好理解,我举一个例子。
    据说华佗发明了麻沸散,解决了手术疼得受不了的问题,立了大功。
    但是,没有人把“麻沸散”广泛应用起来,没有形成应用麻沸散的制度化,更没有把麻沸散传承下去。所以,麻沸散失传了,没能长久保持下去。
    所以,华佗“立功”了,却没有“立德”。
    历史上,无数人,立功却未立德,最后那些优秀的“器”被埋没了,甚为可惜。
    还有那些政治家,比如王安石,张居正,他们立功,立言,却未能立德,改革失败,王朝灭亡。

    只有经过,“圣人用则为官长”,才算真正的“立德”了。
    只有立德了,才能让“朴”长久,这就是所谓“为万世开太平”。
    比如,我们的四大发明,都是立功又立德的例子。 
    秦始皇的改革,虽然没有让秦朝长久,却让自己的制度得以长久延续至今。所以,秦始皇是“立功又立德”!
 
【夫大制无割】
    传统版本的《道德经》,都是把“夫大制无割”放在这一章,并且改成了”故大制不割“。
    我觉得应该放在下一章更合理,具体理由下一章再说。

【通译全章】

《帛甲老子》第28章简体版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恒德不离;
恒德不离,复归婴儿。
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浴;
为天下浴,恒德乃足;
恒德乃足,复归于朴。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恒德不忒;
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
    这一章分为四节,分别是成就“圣人”的四个步骤:
“立心”,为天地立心。
“立功”,为生民立命。
“立言”,为往圣继绝学。
“立德”,为万世开太平。
    
    (要想立心)先要找到让自己高山仰止的人或思想,然后虚心学习,要做一条流淌于天下的溪水,带着从高山流出的泉水,走向远方。小溪流淌着,水越聚越多。我们不断学习,就会不断进步,最终将顿悟,回归于婴儿状态。
    在婴儿状态下,我们可以看清天地,看清自己的人生目标,为天地立心,立志在天地之间做出一番大事业。

    (要想立功)先要知道理想的干净天地是什么样子,然后不怕脏不怕累,去洗涤天下的污秽。洗啊,洗啊,一直把天地洗得干干净净,让天地恢复原来的本色。生民有了愿望,就有了“色”,有了色,民心就不再干净。而努力把这个“色”洗掉,让民心恢复本色,就是为生民立命,就是“立功”了。
    立功之后,要“功遂身退”,去立言。

    (要想立言)先要清楚前人已有和未有的理论和制度。然后在前人未曾涉及的黑色领域,将自己实践的经验和教训理论制度化。随着理论制度化的完善,那些不确定的黑色领域,就变成确定的了。原来让人困惑的问题,就不再成为问题,人们也就重新回到不再关注这个问题的无极状态了。
    立言如果被束之高阁或失传,问题就还是问题,并没真正被解决。所以,立言之后,还要推广传承,这就是“立德”。

    淳朴的无欲被打破,人类就有了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愿望,有了愿望,人类就会发明出各种“器物”满足自己的愿望。
    每一次满足人类愿望都是一次“立功”,把这种立功过程“理论制度化”就是“立言”。
    当圣人把这些理论制度,具体实施传承下去,人类的美好愿望就得到了真正持久的满足,这就是立德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道德经》“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如何理解?
伟人和圣人的比较 1、要说“伟人”,先谈“圣人” 通过
3立「立德、立功、立言」3戒「戒色、戒斗、戒得」3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老夫子的大道理!
明朝第一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王守仁教你如何实现理想
论圣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