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璩静不近人情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她的思维逻辑和价值观自洽吗?

你看她的视频感觉不舒服,但又不知道哪里有问题,所以,很多人就只能从态度和人情的角度去谴责。

这恰恰是表面的,因为她之所以这么理直气壮,是由她内在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决定的。

所以,更深层次是她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思维方式的问题。

这里我跟大家分析三点,大家可以耐心看完,看看有没有启发。

第一个是康德道德伦理哲学的核心:人是目的,不是手段。

璩静的视频很多人感觉不舒服,是因为她没有把职场的人,看成是活生生的,有精神和情感需求的人,而完全把人视为实现目的的工具和手段。

这其实也是今天职场关系紧张的根源,人被异化为实现目的的工具,变成了工具人和打工人,真实的人的需求和情感被完全忽视了。

第二个,为什么人被当成了实现目的的手段呢?

支持这个观点是背后,有个很重要的职场价值观,以结果为导向,也就是很多公司宣扬的狼性文化。这个价值观有什么问题吗?

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理解和诠释这个价值观。

璩静之所以看起来不近人情的背后,其实有她的思维逻辑,她一定是自洽的,不然她不可能这么振振有词。

罗翔老师说过:夜郎自大,是无知者和好辩者的天性,他们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至少认为自己是有理的,是逻辑自洽的。

支撑璩静,思维的底层逻辑是:职场中应该以结果为导向,所以就应该忽视人的情感和精神需求,但是这两者并不是因果关系。

或者说,追求结果和满足情感不是形式逻辑中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它们更像是辩证逻辑中,具有辩证关系的两个命题。

它们不是非此即彼的,就像工作是为了赚钱,但是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出卖自尊和灵魂。

但是,很多人奉行以结果为导向,并用这个观点去合理化,在职场中应该保持冷漠,或者不考虑人的情感和精神需求。

但是这只是简化了这个价值观的理解,以结果为导向和应该冷漠,不是同一个观点的两种解释。

另外,“以结果为导向”这个价值观的关键是如何诠释“结果”,很多人会片面或者极化,把“结果”理解为可以被看见和量化的绩效或者KPI,甚至简化为短期收益。

而忽视了企业无形的品牌、信用、员工的凝聚力、创造力、激情这些其实也是一种结果。

对“结果”的狭隘理解,是极化价值观的关键,这其实也是企业价值观需求诠释,而不仅仅是宣导的原因,每个人对一个价值观的理解是千差万别的。

其实,满足员工的精神和情感需求,会更大地激发创造力和创新力,这其实也是企业需要的结果之一,甚至比可见的KPI更重要。

第三是思维认知上,很多人的罪恶不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恶,而是因为无知,这就是苏格拉底说:无知即罪恶,而这句话的另外一个解释是:没有人会故意作恶。

大概率没有人会故人杀人放火,反而他会认为自己在替天行道,惩恶扬善,这样的例子非常多。

看起来错误或者恶的行为背后,一定有她正面的理由和自洽的逻辑,只是他不自知这个逻辑是错误的而已,这就是:无知即罪恶。

无知不是什么都不知道,而恰恰大多分人的无知,是表现出很有知的样子,正是因为他们自己认为是自洽的,有理由的,才会表现出振振有词的样子。

所以,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这些才是真正伟大的智慧。

好吧,今天结合一个热点给大家分享了一些思考,记住两句话:

1、人是目的不是手段;

2、无知即罪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结果导向思维导图
财务思维:结果导向性思维
意义
为什么我们需要“深度阅读”?
​《激活组织》读书笔记(一)
设计与发展:探索教育、医疗与社会价值观的新视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