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一种家长,再怎么费钱费力,都养不出优秀的孩子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为你解读的是教育类畅销书: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同样的教育环境下,为什么孩子和孩子的差异会这么大?这样的差异又是什么造成的呢?

很多父母都会有这样的疑惑:“同一所学校,尤其是同一个班级的孩子,大家接受的教育明明是一样的,怎么有的孩子不但学习好、还贴心懂事,可有的孩子却只会给人添堵呢?”

就拿今年热播的电视剧《少年派》和《小欢喜》来说,剧中的主人公都是同一个班的孩子,他们当中,有人学习优异、心智成熟,也有人成绩垫底、缺乏主见,哪哪儿都不行。面对后面这种不争气的孩子,父母常常会无奈地表示:“我们对他够关心了,管教也很严格,在他身上又是花钱又是花时间的,可他自己不争气,我们实在是没办法。”但本书作者却告诉我们,不是这样的,孩子的问题大多都是父母的问题,父母以为的“用心”了,可能是把心用在了错的地方,自然见不到成效。那真正会用心的父母都是怎么做的?别急,这正是今天要告诉你的内容。

这本书的作者是:尹建莉

她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主要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询相关的工作。女儿被她培养得品学兼优,自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极强,曾连跳两级,16岁参加高考,分数线超出清华录取线22分.....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尹建莉的教育理念不拘泥于传统的教育方式,而是将中西方的优秀思想相结合,集具了科学性与实用性,所以这本涵盖了她16年教子手记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经出版就迅速走红、高居畅销书行列多年,多次加印、再版。

一直以来,很多父母都觉得,教育孩子就是要处处管着孩子,因为孩子就跟树一样,如果不加以管教,就会长歪。早些年的家长更是坚信“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育儿训诫,鼓励通过打孩子的暴力教育方式,让孩子学乖、听话。现在虽然打孩子的现象有所减少,但吼孩子、逼迫孩子顺从父母的现象却依旧屡见不鲜。但本书却要告诉你,孩子是不需要管的,不管就是最好的管。甚至是谈及现代普遍的“陪孩子写作业”现象,作者也鼓励“不陪孩子写作业,反而能让孩子培养出独立写作业的好习惯”。

书中多处观点都颠覆了旧有的教育理念,作者反复强调: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方式都是错的,因此很容易好心办坏事,“逼”着孩子养成坏习惯。

本书出版至今,得到了很多教育界学者的称赞,像北大教授、著名学者钱理群就曾给出高度评价“: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像我这样关心教育的人也会从中得到教益。”北京市朝阳区教委副主任、教授、博士姜继为也表示:“这本书既给惶惑的家长指点了迷津、给无助的孩子营造了心理乐园,也给教育界提供了一部鲜活的教育史诗。”就连尹建莉的老同学都忍不住感叹:“你是把孩子精心教育大了,我只是把孩子养活大了。”如果你也想要把孩子养育得健康、独立,优异,有什么理由不来看一看这本书呢?

本书主要讲述了三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个重点是:有一种家长,再怎么费钱费力,都养不出优秀的孩子,看看你是吗?

第二个重点是:教育孩子真有那么难吗?用蛮力当然难,会用巧劲则一点也不难。

第三个重点是:如何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做有智慧的家长,养出好孩子?

好,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重点内容:有一种家长,再怎么费钱费力,都养不出优秀的孩子,看看你是吗?

谈及养育孩子,尹建莉讲了一个寓言故事,她说,有位农夫,意外得到一块玉,农夫很想把它雕刻成一个艺术品,于是拿起锄头开始雕刻,他刻啊刻,刻啊刻,最后这块玉变得很小很小,但它的形状却没有多大变化,终究没能成为艺术品。

这个故事跟教育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大了去了,孩子就好比是一块有待雕刻的玉,如果身为父母的我们,不懂得如何雕刻他,甚至于都不懂得挑选工具,而是跟寓言里的农夫一样,拿起锄头就开始雕刻,结果必然会大失所望。这样的野蛮式教育,注定会让我们的期望落空,让孩子的潜能被扼杀。

说到这里,很多父母可能会不屑道:“哪个父母会这么傻啊?会不知道怎么做为孩子好吗?”先别着急否认,先看看书中这里几个案例,里面这些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养育方式,你中招了没?如果不幸中招,一定要及时改正,否则再怎么费心费力费钱,可能也很难养育出优秀的孩子。

孩子小的时候,走路不稳,磕磕碰碰再所难免,当孩子摔了、磕了,身为父母的你会怎么做?有很多父母的做法都是:把孩子扶起来,一边安慰,一边替他出气,去打那个“肇事者”——凳子、桌子或者其他东西,嘴里还念念有词地告诉孩子:“宝宝别哭了,你看,妈妈替你报仇了,看它以后还敢不敢撞我们宝宝了。”这时候孩子必然是破涕为笑,一副大仇得报的模样,孩子笑了,家长自然也如释重负,对自己的处理方式十分满意。

尹建莉指出,这种看似宽慰孩子的行为,其实藏着很多隐患,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孩子会潜意识接收到一种错误观念: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就去责怪别人,而不去检讨自己的失误,同时还会养成睚眦必报的心理。因为在年幼的孩子看来,无论是桌子、凳子、人,还是其他的万事万物都是一样的,今天被凳子绊倒了可以打凳子,明天被桌子磕到了可以打桌子,那后天走路撞上了另一个小朋友,就可以去打一顿那个小朋友喽?的确,没有一个父母会主动教孩子打人,但教没有分辨能力的孩子去打凳子,就是在为孩子打人埋下隐患。

在学习方面也是一样,很多父母觉得,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大,时间紧、作业多,为了不掉队,所以一定不可以让孩子看跟学习无关的闲书,因为这会占用孩子的学习时间,是百害而无一利的,身为小学老师的尹建莉就见过很多这样的家长,以及被父母早早剥夺了“看闲书”权利的孩子。

晓菲和小壮是同班同学,他们在念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尹建莉曾经跟他们有过较长时间的接触,这两个孩子学习都挺努力,成绩一直处在中上等水平,性格不张扬不闹腾,既不惹是生非,也不调皮捣蛋,是典型的会被老师喜欢,但又容易忽略的孩子。尹建莉敏锐地察觉到这两个孩子的家庭教育可能出了点问题。她发现晓菲和小文的作文都有同样的毛病,就是字迹很工整,但是写作水平却很差,内容贫瘠,错别字多,语法错误也多。哪怕是被老师要求修改过好几次之后,作文水平依旧没有太大起色。下一次写作文,老毛病还是一个都不会少。

尹建莉找他们了解情况,得知他们的父母都不让他们看课外书,理由是:“看没用的书会影响学习,学生要把时间都花在课本上。”太为两个孩子可惜,尹建莉和他们的父母谈了谈,结果晓菲的爸爸说:“孩子每天这么用功学习,成绩才保持中上等,要是再去读课外书,岂不是要调到中等以下啊?”小壮的妈妈也表示:“他现在一周要上6个课外班和一个乐器班,再去阅读的话,相当于给孩子增加负担,还是算了吧。”

这两位家长显然都十分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可读课外书就会影响学习成绩吗?尹建莉认为,这正是很多父母对学习存在误解造成的,小学其实是给孩子打基础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与其拼命抓孩子的成绩,不如鼓励孩子多多阅读,也许短时间来看对学习助益不大,但稍加时日,就会看到阅读带给孩子学习能力的飞跃。尤其等上了初中、上了高中,随着学习难度的提升,一个没有广泛阅读的孩子势必会败下阵来,最终对学习失去兴趣,而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则会越学越轻松。

尹建莉认为,一个孩子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起决定作用的从来都不是父母的地位、学历、收入等因素,而是要看父母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教育细节的处理方式。

很多父母都特别爱他的孩子,他们也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孩子身上花钱、花时间、花精力都很舍得,但令人不解的是,就是这样的一群父母,他们的孩子偏偏养成了很多让人头疼的坏毛病,为什么会这样?尹建莉指出,不是这些家长的爱心不够,付出不够,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很多做法是错的。如同西方谚语说的那样:“地狱之路有时是好意铺起来的。”光有好的意图是远远不够的,教育要有正确的理念为指导,才能在孩子身上发挥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去过多干涉孩子的父母是好父母
治孩子作业拖拉、磨蹭,这个妈妈的做法绝了!值得每个家庭借鉴!
8个让家长最纠结的教育难题
家长如何管教叛逆的孩子呢?
有管,有教,有罚,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课程推荐】《正面管教》,不惩罚,不娇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