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辨太陰病脈證並治第十 辨少陰病脈證並治第十一 辨厥陰病脈證並治第十二
userphoto

2023.08.11 广东

关注
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鞕。 太陰中風,四肢煩疼,脈陽微陰濇而長者,為欲愈。 太陰病,欲解時,從亥至丑上。 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宜桂枝湯。 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臟有寒故也,當溫之,宜服四逆輩。 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繫在太陰。太陰當發身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雖暴煩下利,日十餘行,必自止,以脾家實,腐穢當去故也。 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爾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
桂枝加芍藥湯
桂枝三兩,去皮 芍藥六兩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生薑三兩,切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分三服。本云:桂枝湯,今加芍藥。
桂枝加大黃湯
桂枝三兩,去皮 大黃二兩 芍藥六兩 生薑三兩,切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太陰為病,脈弱,其人續自便利,設當行大黃、芍藥者,宜減之,以其人胃氣弱,易動故也。
辨少陰病脈證並治第十一
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 少陰病,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屬少陰也。虛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陰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虛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病人脈陰陽俱緊,反汗出者,亡陽也,此屬少陰,法當咽痛而復吐利。 少陰病,欬而下利,譫語者,被火氣劫故也。小便必難,以強責少陰汗也。 少陰病,脈細沉數,病為在裏,不可發汗。 少陰病,脈微,不可發汗,亡陽故也。陽已虛,尺脈弱濇者,復不可下之。 少陰病,脈緊,至七八日,自下利,脈暴微,手足反溫,脈緊反去者,為欲解也,雖煩下利,必自愈。 少陰病,下利,若利自止,惡寒而踡臥,手足溫者,可治。 少陰病,惡寒而踡,時自煩,欲去衣被者,可治。 少陰中風,脈陽微陰浮者,為欲愈。 少陰病,欲解時,從子至寅上。 少陰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發熱者,不死;脈不至者,灸少陰七壯。 少陰病,八九日,一身手足盡熱者,以熱在膀胱,必便血也。 少陰病,但厥,無汗,而強發之,必動其血。未知從何道出,或從口鼻,或從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為難治。 少陰病,惡寒,身踡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少陰病,吐、利、躁煩,四逆者,死。 少陰病,下利止而頭眩,時時自冒者,死。 少陰病,四逆,惡寒而身踡,脈不至,不煩而躁者,死。 少陰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少陰病,脈微細沉,但欲臥,汗出不煩,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復煩躁不得臥寐者,死。 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細辛附子湯主之。
麻黃細辛附子湯
麻黃二兩,去節 細辛二兩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以二三日無證,故微發汗也。
麻黃附子甘草湯
麻黃二兩,去節 甘草二兩,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一兩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黃連阿膠湯主之。
黃連阿膠湯
黃連四兩 黃芩二兩 芍藥二兩 雞子黃二枚 阿膠三兩一云三挺 右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內膠烊盡,小冷,內雞子黃,攪令相得,溫服七合,日三服。
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附子湯主之。
附子湯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茯苓三兩 人參二兩 白朮四兩 芍藥三兩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附子湯主之。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桃花湯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篩末 乾薑一兩 粳米一升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溫服七合,內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餘勿服。
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可刺。 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 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豬膚湯主之。
豬膚湯
豬膚一斤 右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溫分六服。
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差者,與桔梗湯
甘草湯
甘草二兩 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溫服七合,日二服。
桔梗湯
桔梗一兩 甘草二兩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溫分再服。
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者,苦酒湯主之。
苦酒湯
半夏洗,破如棗核,十四枚 雞子一枚,去黃,內上苦酒,著雞子殼中 右二味,內半夏苦酒中,以雞子殼置刀環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劑。
少陰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湯主之。
半夏散及湯
半夏洗 桂枝去皮 甘草炙 右三味,等分,各別搗篩已,合治之。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內散兩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半夏有毒,不當散服。
少陰病,下利,白通湯主之。
白通湯
蔥白四莖 乾薑一兩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再服。
少陰病,下利,脈微者,與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煩者,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服湯,脈暴出者死,微續者生。
白通加豬膽汁湯
蔥白四莖 乾薑一兩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人尿五合 豬膽汁一合 右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膽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溫再服。若無膽,亦可用。
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欬,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
真武湯方(附加減法)
茯苓 芍藥 生薑切,各三兩 白朮二兩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若欬者,加五味子半升,細辛、乾薑各一兩;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藥,加乾薑二兩;若嘔者,去附子,加生薑,足前為半斤。
少陰病,下利清穀,裏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
通脈四逆湯
甘草二兩,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乾薑三兩,強人可四兩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其脈即出者愈。面色赤者,加蔥九莖;腹中痛者,去蔥,加芍藥二兩;嘔者,加生薑二兩;咽痛者,去芍藥,加桔梗一兩;利止、脈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參二兩。病皆與方相應者,乃服之。
少陰病,四逆,其人或欬,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四逆散
甘草炙 枳實破,水漬,炙乾 柴胡 芍藥 右四味,各十分,搗篩,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欬者,加五味子、乾薑各五分,並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內湯中,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
少陰病,下利,六七日,欬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豬苓湯主之。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少陰病,自利清水,色純青,心下必痛,口乾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氣湯。 少陰病,六七日,腹脹,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宜四逆湯。 少陰病,飲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吐之。若膈上有寒飲,乾嘔者,不可吐也,當溫之,宜四逆湯。 少陰病,下利,脈微濇,嘔而汗出,必數更衣,反少者,當溫其上,灸之。
辨厥陰病脈證並治第十二
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蚘。下之利不止。 厥陰中風,脈微浮為欲愈,不浮為未愈。 厥陰病,欲解時,從丑至卯上。 厥陰病,渴欲飲水者,少少與之愈。 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虛家亦然。 傷寒,先厥,後發熱而利者,必自止。見厥復利。 傷寒,始發熱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當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為除中。食以索餅,不發熱者,知胃氣尚在,必愈。恐暴熱來出而復去也。後三日脈之,其熱續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發熱六日,厥反九日,復發熱三日,并前六日,亦為九日,與厥相應,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後三日脈之而脈數,其熱不罷者,此為熱氣有餘,必發癰膿也。 傷寒脈遲,六七日,而反與黃芩湯徹其熱,脈遲為寒,今與黃芩湯復除其熱,腹中應冷,當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 傷寒,先厥後發熱,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為痹。發熱無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膿血。便膿血者,其喉不痹。 傷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發熱,前熱者,後必厥。厥深者,熱亦深;厥微者,熱亦微。厥應下之,而反發汗者,必口傷爛赤。 傷寒病,厥五日,熱亦五日。設六日,當復厥,不厥者自愈。厥終不過五日,以熱五日,故知自愈。 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傷寒,脈微而厥,至七八日,膚冷,其人躁無暫安時者,此為藏厥,非蚘厥也。蚘厥者,其人當吐蚘,令病者靜而復時煩者,此為藏寒。蚘上入其膈故煩,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蚘聞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蚘。蚘厥者,烏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烏梅丸
烏梅三百枚 細辛六兩 乾薑十兩 黃連十六兩 附子六兩,炮,去皮 當歸四兩 黃檗六兩 桂枝六兩,去皮 人參六兩 蜀椒四兩,出汗 右十味,異搗篩,合治之,以苦酒漬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飯熟搗成泥,和藥令相得,內臼中,與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飲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九。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傷寒,熱少微厥,指頭寒,嘿嘿不欲食,煩躁。數日,小便利,色白者,此熱除也,欲得食,其病為愈。若厥而嘔,胸脇煩滿者,其後必便血。 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結胸,小腹滿,按之痛者,此冷結在膀胱關元也。 傷寒發熱四日,厥反三日,復熱四日,厥少熱多者,其病當愈。四日至七日,熱不除者,必便膿血。 傷寒,厥四日,熱反三日,復厥五日,其病為進。寒多熱少,陽氣退,故為進也。 傷寒六七日,脈微,手足厥冷,煩躁,灸厥陰,厥不還者,死。 傷寒發熱,下利,厥逆,躁不得臥者,死。 傷寒發熱,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 傷寒六七日,不利,便發熱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陰無陽故也。 傷寒五六日,不結胸,腹濡,脈虛復厥者,不可下,此亡血,下之死。 發熱而厥,七日下利者,為難治。 傷寒脈促,手足厥逆,可灸之。 傷寒,脈滑而厥者,裏有熱,白虎湯主之。 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
當歸四逆湯
當歸三兩 桂枝三兩,去皮 芍藥三兩 細辛三兩 甘草二兩,炙 通草二兩 大棗二十五枚,擘,一法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若其人內有久寒者,宜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當歸三兩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炙 通草二兩 大棗二十五枚,擘 桂枝三兩,去皮 細辛三兩 生薑半斤,切 吳茱萸二升 右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溫分五服。一方,水、酒各四升。
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惡寒者,四逆湯主之。 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湯主之。 病人手足厥冷,脈乍緊者,邪結在胸中,心下滿而煩,飢不能食者,病在胸中,當須吐之,宜瓜蒂散。 傷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當服茯苓甘草湯,卻治其厥。不爾,水漬入胃,必作利也。 傷寒六七日,大下後,寸脈沉而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喉咽不利,唾膿血,泄利不止者,為難治,麻黃升麻湯主之。
麻黃升麻湯
麻黃二兩半,去節 升麻一兩一分 當歸一兩一分 知母十八株 黃芩十八株 萎蕤十八銖一作菖蒲 芍藥六銖 天門冬六銖,去心 桂枝六銖,去皮 茯苓六銖 甘草六銖,炙 石膏六銖,碎,綿裹 白朮六銖 乾薑六銖 右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一兩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頃,令盡,汗出愈。
傷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轉氣下趣少腹者,此欲自利也。 傷寒本自寒下,醫復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主之。
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
乾薑 黃芩 黃連 人參各三兩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
下利,有微熱而渴,脈弱者,今自愈。 下利脈數,有微熱汗出,今自愈。設復緊,為未解。 下利,手足厥冷,無脈者,灸之。不溫。若脈不還,反微喘者,死。少陰負趺陽者,為順也。 下利,寸脈反浮數,尺中自濇者,必清膿血。 下利清穀,不可攻表,汗出必脹滿。 下利,脈沉弦者,下重也;脈大者,為未止;脈微弱數者,為欲自止,雖發熱,不死。 下利,脈沉而遲,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熱,下利清穀者,必鬱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陽,下虛故也。 下利,脈數而渴者,今自愈。設不差,必清膿血,以有熱故也。 下利後脈絕,手足厥冷,晬時脈還,手足溫者生,脈不還者死。 傷寒下利,日十餘行,脈反實者,死。 下利清穀,裏寒外熱,汗出而厥者,通脈四逆湯主之。 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
白頭翁湯
白頭翁二兩 黃檗三兩 黃連三兩 秦皮三兩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裏,乃攻其表。溫裏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 下利欲飲水者,以有熱故也,白頭翁湯主之。 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氣湯。 下利後,更煩,按之心下濡者,為虛煩也,宜梔子豉湯。 嘔家有癰膿者,不可治嘔,膿盡自愈。 嘔而脈弱,小便復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四逆湯主之。 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 嘔而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 傷寒,大吐、大下之,極虛,復極汗者,其人外氣怫鬱,復與之水,以發其汗,因得噦。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傷寒,噦而腹滿,視其前後,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辨厥陰病脈證病治
伊尹湯液經 少陰病證論第五
《伤寒论》398条原文
傷寒論條文
傷寒論條文《劉註版摘錄》
厥陰病脈證並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