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第四章解读,大道看似虚空无形,却无处不在

道德经第四章  原文

道冲(通“盅zhōng”),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翻  译

道虚空无形,但它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

道也是源远流长的,就像是万物的宗主。

它不露锋芒,消解纷争,与日月齐光辉,与万物同尘埃。

它看起来是那么清幽而深不可测,像是似有若无般的存在着。

我不知道它来自哪里,似乎在天帝之前就已经有了。

解  释

道就如同中空的器皿,是虚空的。

而唯有如此,才可以发挥其作用。

不断的清空,才能反复使用,无穷无尽。

天地广袤,容纳万物。万物生生死死,循环往复。

有消亡才有新生,消亡为新生腾出空间。

假如我们生活的地球,万物只有新生,没有衰败消亡,那么迟早空间用尽,资源耗尽,万物走向共同消亡。

我们在生活当中,也要学会放空头脑。

如果大脑整天被各种无序的杂念塞满,就无法静下心来,做事也就很难有条理性。

在企业中,如果领导给员工一定的空间,员工才能感受到被信任,才更能发挥出自己的主动性,企业也才能留住人才,得以长远的发展。

而家庭成员之间,彼此也应该留一些私人空间,让对方有缓解压力、释放不良情绪的地方,这样才能更加和谐,减少家庭矛盾。

有空间才有存在和发展,才能更有秩序。

所以道是虚空的,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道有天道,地道,人道,推动万事万物按一定的秩序运转行进。

“道法自然”,顺其自然亦是道。

日夜轮转,四季变换,都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只能去适应,而无法去改变。

比如我们吃的各种粮食,用的棉花等农作物,只能按照季节月份,相应的自然气候条件来种植。

如果不按照这些规律特性,胡乱种植的话,可能就无法收获。

你可能会质疑,为什么有很多蔬菜,反季时也会有呢?

其实这正是源于人对自然及作物生长条件的认识得来的。

通过建立大棚,保持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模拟自然环境,创造条件来保证作物的生长。

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很渺小的,我们对自然要常存敬畏之心,尽量不去破坏环境,尽力维持这个蓝色星球的生态平衡,这样人类才可以走的更长远。

道的奥妙是无穷无尽的。

如果时常静思,我们就能感觉到它的存在,感觉到它强大的力量。

但你不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来自哪里,没有人能看见它。

道也是柔和的,润物细无声。

它隐其锋芒,化解纷扰,遇光同光,遇尘混尘。

道隐入万事万物之中,却又主宰着万事万物。

道是强大的,但它却不显山不露水,于无形之中化育万物。

道无处不在,一切皆有道。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可以通过万事万物的运行轨迹来探究和认识它。

这就是道的奥妙。

人寻道,得道,遵道,其实就是一个修心养性的过程。

要像虚空的道一样,时常清空自己的头脑,摒弃杂念贪欲,理清自己的思绪,做到自我修复,不被某些思想困住。

为人处事尽量低调,不显露锋芒,让自己融入社会、团体,融入人群中去,做一个大智若愚,虚怀若谷之人。

不要总想着成为人群中最耀眼的一个。

一个人如果锋芒太盛,总是表现出一副咄咄逼人的样子,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就会刺伤他人的自尊,把别人推到自己的对立面去。

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充满是非的社会。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如果一个人喜欢出风头,爱张扬,也许不经意间就会成为别人射击的靶子。

这两年不断有明星相继跌落神坛,褪去闪耀的光环,陷入泥潭。

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他们被头顶的光环蒙蔽了双眼,欲求不满,不懂得进退之道。

其实,如果认清了“物极必反、盛极而衰”,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那么,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境况,都能保持平和的心态,心静身自然也就净了。

相信很多朋友都看过一部电视剧——《天道》,里面的男主角丁元英就是一个懂道遵道之人,他的所做所为,完全体现出了大道'湛兮,似或存'的特性。

真正的高人,他们能看透人性、和万事万物的规律,但不会过多的说教,而是点到为止。

他们明白每个人要为自己负责,修行在个人。

他们不在乎荣辱得失,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事成身退,而不邀功自赏。

他们守的了富贵,安的了清贫。他们明白无生有,有生无的自然之道,一切自不必强求,该走的总归要走,该来的必会到来。

究竟是什么?

道是空,道是无,道是自然法则。

道生万物,是万物之母,道又是万物的主宰。

还是那句话:“遵道而行方可始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庸启示录004:为何道不可须臾离也?
站在商业角度读老子《道德经》
亦人亦景与《道德经》——第三十四章 道蕴万物
《道德经》古今正解第十四
“道”的本质(状态、形式、构成)
《道德经》第21章: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其中有象;恍兮惚其中有物。窈兮冥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