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粤评:女状元弃港大复读欲考北大何需惊讶
香港大学博士生钟晓慧

 ·粤评:女状元弃港大复读欲考北大何需惊讶



 辽宁省文科高考状元刘丁宁同学数月前被香港大学文学院录取,但是在港生活和学习40多天后,她决定休学回到家乡高中复读,重考北大中文系。消息一出,引发各方争论:港大和北大,哪间大学更好,谁的中文系更好?

  这里说个数字,今年港大录取的内陆学生中,有16位是全国各省高考状元。从2005年到2011年,仅北京市就有11名高考状元选择去香港的高校读书。列这个数字不是想力证香港的大学有多好,而是说既然有放弃北大清华而去香港念书的状元,自然也会有放弃香港而奔去北大清华的状元。

  青菜萝卜各有所爱,各位大可不必动气。但是要问一句,为什么放弃港大而坚持北大会遭到质疑和忧虑,相反,反向的选择似乎轻轻松松就自动获得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呢?

  这种理解中自然有不少客观的外在因素,但关键是它符合许多人,包括我自己为人生做规划、做决策时的重要标准: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前程。香港是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大学按照国际标准来设置和教授课程,将来无论是回国就业、留港谋职,还是海外深造,都是很拿得出手的敲门砖。更别提还能锻炼英语,收获数额不菲的奖学金。北大也很好,在某个角度看也许对个人的前途更好。如果我们有能力站在状元的位置上,有这个机会去比较和谋划,相信谁都会为自身前途做出自认为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刘丁宁的选择标准似乎不太一样:她只是想读她想读的书,这是我看完她上节目的视频片段,以及各种报道后的第一感觉。读大学,就是因为爱读书、就只是为了读书,如此纯粹的人,真不多见了。

  中国古典文学对将来找工作有多大用处这不好说,但肯定不是竞争力冒尖的专业;她会因为北大中文系校刊上的一篇文章,主动联系这位师姐,表达交流的愿望;她可以因为一所校园的建筑非常具有古代园林特色,而心生向往。在家人和朋友的叙述中,看不到刘丁宁关于找工作和挣钱这些常见的考虑。报道里反复引用,她放弃港大是为了去北大“追求更纯粹的国学”。这句话是不是刘丁宁说的且不确定,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她的个人追求很纯粹。

  正是因为她的选择标准与主流不一样,引来了外界许多人的困惑和指责。同样,因为港大教授的知识并不符合她个人的读书追求,在当地遇到的语言、天气和电脑操作等困难都被放大,成为了当初志愿填报错误的佐证,而不被看做在实现追求过程中需要努力克服的障碍。从这点来看,如果刘丁宁能给港大、给自己多一点时间也许会更好,毕竟对知识的体会和鉴赏是需要时间的。

  不过从老师的角度说,我必须承认更喜欢像刘丁宁这样的学生。这些年许多大学老师的感触是,现在学生们没把多少心思放在学习上,开学当天就问毕业找工作和实习的问题,上课关心的是考试重点,跟高年级同学交流关心哪门课好过、哪个公司有熟人等等。

  作为老师,是希望看到喜欢专研学问的学生,就像学生希望看到专心教学研究,而不是顾着到处“走穴”的老师。我更加相信,如果课堂上有越来越多像刘丁宁这样的学生,对老师是一种压力和动力。学生们比自己还好学、更较真,老师自然得认真备课,生怕辜负。能够教到真心对待读书这件事的学生,是老师的福分,也是期待。

  不光在师生关系,在许多其他关系中,我们又何尝不希望对方做事和对己能够真心以待,尽量少掺杂利益的考虑呢?因此,哪怕大家追求不同,选择不一样,但在这点上,我们彼此是同心同理的。我理解刘丁宁,不仅因为在道理上我需要尊重他人的选择,更因为我希望遇到更多这样的学生,被他人如此相待。

(作者系香港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行政学系博士生钟晓慧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腾讯大粤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那些选择了港大的“状元”们
高考状元刘丁宁:获奖学金72万,却选择复读考北大,如今怎样了?
她是两届省高考状元,拒绝香港大学72万奖学金,复读后考上北大
校方用72万奖学金挽留, 内陆学生依然退学, 原因: 不习惯港大环境
文科状元复读考北大只是个“传说”
辽宁文科状元离开港大回高中复读:北大更适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