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析水与山水画

浅析水与山水画

【摘 要】“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古之圣人将水的特性和为人处世联系起来,并把这种水的哲学发展为个人的一种修身养神之道,足以告诉我们水在古代文人墨客心中的重要性。郭熙《林泉高致》中也有说过:“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不同的水的画法带来不一样的效果,不同地域、水势,水的画法也有所不同。

【关键词】水;山水画;线条;留白;皴染;文人画

水,万物之本。地球上,陆地只占三成,七成是水,人体内也是七成是水,下雨是水,下雪也是水。早在古代,鲁斋鮑氏说过:“物之初生,其形皆水。水者,万物之一源,原皆根于天一之造化。”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芸芸众生都离不开水,水能生育万物,滋养人类,无水,则不能产生生命世界,无水,自然界的任何生命都不能生存。

孔子曾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问者曰:“夫智者何以乐于水也?”曰:“夫水者缘理而行,不遗小间,似有智者;动而下之,似有理者;蹈深不疑,似有勇者;障防而清,似知命者;历险致远,卒成不毁。似有德者。此智者所以乐于水也。”意思是:有人就问了:“为什么有智慧的人都喜欢水呢?”回答说:“水是顺着地势流动的,即使是很小的地方都不漏掉,这就像有智慧的人一样;向下方运动,这与有礼貌的人一样;到跳进深潭而不犹豫,与勇敢的人一样;在有阻碍的地方变得很清澈,与知道自己命运的人一样.一定要达到终点,不会后悔,与有德行的人一样。这就是为什么有智慧的人喜欢水的原因啊。”夫子以水喻智,就在于水的灵动性,水的灵动总给人以生命鲜活的体验,能促使人的心智和性情的发展。因此,文人学者往往有寄情山水的情怀,以此得到滋养,思维才更加活跃。老子《道德经》关于水的描述有这样一段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这一段话用水性来比喻上德,有道者。水具有柔和的特点,甘愿处在卑下的地方,能滋润万物而不与相争,始终如一的永远付出,老子认为最完善的人格就应具有水的特性,通过对水的描绘来达到对道的歌颂。古之圣人将水的特性和为人处世联系起来,并把这种水的哲学发展为个人的一种修身养神之道,足以告诉我们水在古代文人墨客心中的重要性。所以在南宋诞生了马远的《十二水图》,将水作为单独的表现题材,他们分别命名为长江万顷,黄河逆流,秋水回波......不看画,单是名字就让我们自行脑补出一幅幅或壮观或平淡的山水场景。马远画水主要全是线条勾勒仅以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不同地域,不同状态下水的动态。《十二水图》是绘画史上难得一见的专门表现水之情态绘画作品,想必马远在绘制时也是在用心在感受水的激荡,跳跃,碰撞,欢腾,静谧.....作为山水画家,下如此功夫研究水的特性,不难看出水在山水画中的重要性。郭熙《林泉高致》中也有说过: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不同的水的画法带来不一样的效果,不同地域、水势,水的画法也有所不同。

自古以来,画家们在画水时,要么勾线,要么留白,或者是略加皴染。线条是中国画的主要元素之一,是中国绘画表达情感,表现事物的重要手段。早在6000多年前的马家窑彩陶中,就已经出现了以线条作为媒介的图像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顾恺之人物画中的高古游丝描把线条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的线条如春蚕吐丝般匀称细腻。到唐代,线条有了进一步发展,首要代表人物是吴道子,他一改顾恺之等人的“铁线描”,作画线条有较大粗细变化,他笔下的形象虽不以精工见长,却又一种“人皆谨于象似,我则脱落其凡俗”的韵味。这时,线条更多是在传递画家的人生感悟和对事物变化的独特审美情趣,为画家的绘画创作提供了“传情达意”的表达方式。到宋代,线条形成了独立的绘画形式——白描。白描是一种朴素的表现形式,但可以被我们加工成粗细有致、刚柔并济、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线条,这样的线条出现在画面中,便给画面带来了无数生气,如近现代绘画大师陆俨少,他擅画云水,常以线条勾勒云水,他的水纹线条遒劲有力,常用略有起伏的波浪线表现风平浪静的湖面,也用像渔网一样的网巾纹表现湖面平波,当描绘江流急滩,水被礁石撞击时的画面时,他又把线条组织成紧密又弯曲有致的样子,再勾上几朵被撞击所形成的浪花,便大功告成。用线条表现水纹好处在于让观者直观了解到画面中水的走势和画中的地域特点。但另一种水的表现形式——留白,虽没有线条这种直观感受,但却能给观者带来更多的感受。留白,是中国画中特殊的表现方式,是中国画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山水画最活跃的意境元素。它在山水画成为一门独立画科前就有了,是画家在作画时刻意留出来的,其位置、大小、形状都非常讲究,考验着一个画家的意境构图能力。佛教中说:“四大皆空”,这里的“四大”是指地、火、水、风,佛家认为是这四者构成了宇宙的本体,它们的范围广博无边,一种固定形态是无法承载下这种博远的,因此它们无形无迹,而无形即是“空”,因此广阔的世界本就是“空”,“空”才是宇宙事物的至上境界。留白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国人认为,有形的画面是无法承载画面中无穷的意象空间的,而空却带来无穷、幽深、高远的想象境界。齐白石画虾几乎不画水,却让人分明看到了画面上的水,这就是齐老通过留白与着墨相对,使神韵游离纸上。近现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晚年的作品很讲究留白,他将山麓赋以浓重的色彩,没有一笔画水,却给人山头挤出水面的视觉感受。以留白作为山水画中水的表现形式,其境界高深显而易见。这需要画家绘画的深厚功底和较高的文学修养,而作为观者,我们则应多看多分析这类作品,提高自己的眼界。最后,还有一种兼皴带染的画水方法。此种方法和山水画里的山石画法类似,较写实,给观者带来一种真实感,但缺少写意蕴味。不过对于初学者还是应该学习掌握,毕竟学习事物都是从易到难,山水画意境这东西,也是在打好了牢固基础之后追求的。

老子对水是有独特情绪的,他以水言善,而恰恰如此,古时候文人画家画画多逸笔草草,聊以自娱,并非以此谋生,笔墨洇染之间更加注重的是对自己情绪,思想感情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抒发,君子比德于水,其之柔,之静,之广阔无一不是文人士大夫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郭熙言水为山川之血脉,川流不息,奔腾不绝,于此又给人以无可比拟的力量。苏轼于赤壁之下留得千古绝唱大江东去,冯延巳闲院之下又有吹皱一池春水的雅致,以及姜夔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感慨。这些水的特性,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它可静若处子,亦可动如惊雷,可滋润万物,亦可摧枯拉朽,如此丰富的动态,正是给了它喜怒哀乐的人格,也给了画家们更多的创作欲望。如此的风晴不定,便也给了画家们更多借物抒情的契机,如此,便又回到了文人画家本身上,他们作画本是随性而为,无所谓画的如何会不会有人喜欢,生活的问题不再缠绕在绘画上面,创作也就变得纯粹了起来,所以水在画家笔下神貌毕现,可以独立成科,亦可与他物相映成趣。

【参考文献】

[1]郭熙.林泉高致.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

[2]老子.道德经.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

[3]朱剑.澄怀观道.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陆俨少.山水画刍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国画山水画五大技法
瀑布的画法
李度一:醉心焦墨山水,抒“新安”情怀
国画知识
关于山水画
中国古代名画欣赏(含介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