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昨日是苔巴尔迪百年诞辰,听她隐退之际的录音追怀巨匠

  昨日是苔巴尔迪(Renata Tebaldi)诞辰100周年,倘若知道自己身后之名,在公众层面弱于卡拉斯这么多,她会否感到无言呢?恐怕不会,巨匠本人势必会不屑:我展现了划时代的成就,不能领受是你们的问题。所幸,许多内行还是能够理解苔巴尔迪的伟大之处。

       国外某份刊物就“谁是你心目中最佩服的女高音?”这个题目,访问过很多歌唱家。结果苔巴尔迪的得票率是压倒性的第一。唉,听到卡拉斯说她的演绎如同可口可乐,很多人还当真了......其实卡拉斯曾不止一次澄清这是误传,她的原话不是可乐,而是干邑。

       不过,苔巴尔迪的同行们自然明白,这位大师理想化的“美声”的成就,对于戏剧抒情女高音角色里程碑式的呈现,以及最为知所进退的把握曲目、把握力量与色彩的艺术,是她们渴望企及,而最终难于达到的。

       苔巴尔迪尤其让人佩服的一点,就是她的急流勇退。索尔蒂在回忆录中谈到许多歌唱家,其中特别提到三女歌唱家,都将各自的声音留在了高峰期。她们分别是苔巴尔迪、奥格尔(Arleen Auger)与蓓克( Janet Baker)。

       其中,奥格尔是无奈地因病去世,蓓克虽然是明星歌唱家,但毕竟也没有到达苔巴尔迪那样万人为之痴迷的地步。苔巴尔迪之“退”,实在是音乐家完成自己艺术生命的一种大勇。后来她回到大都会歌剧院签售自己的传记,乐迷的长队居然围了大都会不止一圈。

       我印象中的苔巴尔迪,首先总是和普契尼笔下优美无比,又在高潮段落显为光辉有力的重抒情角色联系在一起。哪怕是咪咪这样被唱到泛滥,甚至泛滥到近乎无穷无尽的角色,经她唱来,依旧是排众而出、光彩夺目。

       恰恰是那种色彩、质地、音量、线条、表情,方方面面的完美,同时又毫不炫耀的音乐表现,成就了她现象级的演出。歌唱家在第一幕中的表演,那种典范意义,未必恰当地说,或许已经有点像梅兰芳唱《贵妃醉酒》了——东、西方的两位大师,以自然的高贵驾驭顶尖天赋的核心路线,真是不谋而合。

        这样的不谋而合也成为一种必然,因为不同的经典艺术的领域中,这路线都是最最必然会出现的。或许,只要《波希米亚人》这部戏还在演,苔巴尔迪的立体声录音就不会从人们耳边消失。而与此同时,我也特别想介绍下面这张,歌唱家相对不那么常见的录音,她在1973年灌录的《18世纪咏叹调集》:曲目包括一些巴洛克后期,以及古典前期的咏叹调。

       苔巴尔迪很少被人们同巴洛克音乐联系在一起。如前所述,歌唱家非常谨慎地选择曲目,不适合的绝对浅尝辄止,不过分求广、求全,以彰显自己的能力。由此,她并不会为了证明自己,而去专研德奥,或尝试大量演唱艺术歌曲。

       固然有少数录音存在,但从本质上说,灌录《茶花女》的全剧录音,或许已经是苔巴尔迪特别大胆的一次,在其拿手好戏之外的尝试了。这里提到的巴洛克与早期古典咏叹调集,通常都不被视为歌唱家的代表作。事实上,除了日版唱片之外,我们都不太能看到这些曲目以CD的形式发行(可能澳洲环球也发了?)。

       听过之后,我却毫不犹豫地将它推荐给热爱大师艺术的乐迷。值得注意的一点是,1973年正是Tebaldi隐退的那一年,是年1月,歌唱家通过威尔第《奥赛罗》的演出,为她的舞台生涯画上了句号。

       隐退的歌唱家偶尔录音也是常事,苔巴尔迪此时选择巴洛克,很自然地“不改初衷”——用典型的现代美声风格诠释这些古老的作品。

我们从中听到,这位隐退之年的歌唱家,她的音色依旧如此光辉、华贵,技巧的控制依旧完美、轻松,线条的把握依旧无可挑剔。

       “我宁愿别人谈论我为什么退休,也不要他们议论我为什么还不退休?”此话出于另一位急流勇退的大师普莱斯(Leontyne Price),唱片中苔巴尔迪的演唱,同样是对其完美的诠释。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相对于依旧出色的声音,大师对音乐表现的塑造、种种分寸的拿捏,不是平分秋色,而绝对是更让人回味不尽。她的现代风格是自然的,非常大气地演唱,却绝非将古老的作品“做大做撑”,涂上真实主义的油彩。虽不参考本真,苔巴尔迪在构建每一首咏叹调整体的音乐表现,及种种风格尺度方面,都始终深思熟虑。

       歌唱家是站在回溯意大利(语)歌剧的历史源流的角度,演绎这些作品,从而唱出真正无愧于苔巴尔迪的境界与格局。

       正如很多提琴大师,站在现代的“语境”之中,采用现代的手法表现巴洛克音乐,呈现出充分的说服力,进而踏足不朽的境地。苔巴尔迪在隐退之际演出一些古老的作品(至少对她的标准曲目而言比较古老),并非玩票之作。

       仔细听来,相对于全盛时期的她,唱片中的演唱还是有少许岁月留痕。可大师通过出众的修养,将它们隐藏得很好。说到这里,我就不能不想起当代的一位Diva,她在自己的全盛时期灌录过巴洛克咏叹调集。以近30年的状况而言,此人称为Diva算是名副其实,可听她那张唱片,再对比苔巴尔迪这张,立见高下、清浊之别。

       这并非厚古薄今,而是后来那位女士对于(原本出色的)声音条件的滥用,对于“表达性”无节制的堆砌,只能说是品位的缺失再也无法隐藏,同时也根本不想要去隐藏了。如此的“现代风格”演唱,丝毫没有在本真潮流中巍然不动的底气,不知她听过那位伟大前辈的录音否?

       伟大的演绎者,留给人们最核心的遗产,往往不是伟大的技巧,而是运用这些技巧的方向。也正因为如此,越了解苔巴尔迪的艺术,就不免越为之惊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听了这么多版本的《蝴蝶夫人》,哪一个才走心呢?
咏叹调“晴朗的一天”选自普契尼《蝴蝶夫人》
巴洛克音乐欣赏丨亨德尔《咏叹调》
普契尼《蝴蝶夫人》(苔巴尔迪、贝尔贡济)1958
今夜无人入睡(魏松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咏叹调19首)
史上最难咏叹调,没有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