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黎锦晖的历史评价及相关思考

摘 要

黎锦晖是我国20世纪流行音乐、儿童歌舞剧等新兴音乐产业发展的先行者。由于历史语境的隔膜和时代话语的干预,黎锦晖的历史评论史存在着两面性,一方面认可其具有可贵的创新意识和平民化的创作理念,另一方面又批评他音乐作品中的思想倾向、审美风格。本文概括了有关黎锦晖音乐的社会评论及反响,并引发了笔者的相关思考。

关键词:音乐思潮、黎锦晖、历史评论

引 言

黎锦晖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曾被批评为“黄色音乐的鼻祖”,又被冠名为“中国流行音乐奠基人”。中国近现代环境变迁之剧烈,引得中国各种文艺思潮和学术流派争论如潮,从黎锦晖的音乐历史评论现象来看,人们对黎锦晖音乐的评价与时代的思潮息息相关,从某种角度来看,黎锦晖评论的阶段性变化为文化精神发生转变埋下了伏笔,也体现出了中国价值观念的变化。当代音乐学更应该对他又正确的评价和审视。

黎锦晖创立的明月歌舞社

一、黎锦晖音乐评论史略

黎锦晖的音乐评论现象,可大致分为五个时期。分别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肯定与否定;三十年代的完全否定;五六十年代的自我否定;八十年代的批判性肯定以及二十一世纪对黎锦晖音乐的重新定位。

20世纪20年代的肯定与否定

在新旧交替文化思潮“五四运动”的影响下,黎锦晖创作的歌舞剧《七姊妹游花园》受到强烈关注。首先,他的歌舞剧是在“美育观”的引导下创作的,并强调“人美、服装美、歌声美、姿态美、动作美”等创作宗旨。由于黎锦晖强调的“美”都来自于外在美而非内在,在20年代中期引起了一场争论,即黎氏音乐到底是“美丽”的,还是“荒淫”的?

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文化思潮中,知识分子和普罗大众都获得了更多思想的解放。积极派认为黎锦晖的音乐具有新颖性,受到观众喜爱,常常座无虚席。许多歌剧还被灌录成唱片,具有商业价值,对艺术和流行音乐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消极派则在一些期刊上发表批评文章,如青青《我们的音乐界》(1928.10)、昌平《书“关于淫乐”后》等文章,均是对黎锦晖音乐、歌舞剧创作的贬低。还有一些评论超出了学术评论范畴,如将黎氏歌舞音乐称为“吗啡针”“海洛因的毒”,这些反动分子的言论不免带有攻击性,甚至对黎锦晖的为人进行讽刺和打击。

20世纪30年代的全面否定

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全国掀起了“救亡”浪潮,随之而来的有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新音乐运动等与音乐创作相关的抗日活动。“音乐救国论”这一思想称为时代主流,而黎锦晖的音乐也陷入山穷水尽的景象里。

鲁迅、冼星海、聂耳等人在对黎锦晖音乐评论的问题上形成了“文艺界大团结”,统一地对他的音乐进行批判,甚至南京政府教育部都发文声讨黎氏。聂耳称黎氏歌舞为“香艳肉感”的软豆腐,明确提出目前的国内音乐“需要的不是软豆腐,而是真刀真枪的硬功夫”。

当时的音乐家或政治家都认为在战争背景下不需要使人酒醉心窍的音乐,他们认为黎锦晖的音乐有伤风化,使人颓废消极,故,此时的“黎氏批评与鞭笞运动”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20世纪50、60年代的自我否定

黎锦晖本人的自评也是黎氏百年评论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最初面对批评的黎锦晖经常会发出不满,但进入50年代后,黎锦晖敏锐地察觉到新形势与新变化,开始了自我反省与自我批评。

如在1950年,他在上海第一次“文代会”上做出了深刻的自我检讨:“我做了很多黄色歌曲,是首恶必办,应该墙壁”。1956年他还写了两万余字的自我检查,自我承认是“黄色音乐的鼻祖”。在黎锦晖与时代一起对黎氏音乐的否定之下,黎氏音乐跌入了历史的谷底。

20世纪80年代中批判性肯定

20世纪80年代进入拨乱反正与思想解放时期,黎氏音乐的地位渐渐从触底反弹,此时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对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国内对艺术的创作体现出更包容的态度,打破了传统的艺术审美。

此时,我国著名音乐家黄翔鹏、徐小平、向阳等对黎锦晖的创作给予了一定肯定,如黄翔鹏《论中国传统音乐的保存和发展》、徐小平《论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等文章,都从正面肯定了黎锦晖音乐的作用,论述了黎锦晖音乐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应用和保存,对歌舞剧、儿童歌舞剧等体裁的创新作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他的作品《毛毛雨》、《特别快车》等仍然被定性为黄色歌曲,黎氏所创作的家庭爱情歌曲在此时期也被回避,或引用“黄色音乐”的评价。

21世纪的新视角

2001年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音协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学院举办了黎锦晖诞辰110周年的学术研讨会,多位学者如刘再生、向延生等从不同视角对黎锦晖的作品进行了重新认识与定位。

孙继南的《黎锦晖与黎派音乐》一书,更是从音乐史的学术角度来看待黎氏音乐。抛开战争环境、思想禁锢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用一种更为中立且客观的角度重申黎锦晖创作的本身,也能对各时代对黎锦晖音乐的评论进行综述与反思。

二、黎锦晖音乐评论的相关思考

历史上对黎锦晖的评论褒贬不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社会环境。任何一个时代下,音乐艺术都包含着时代主旋律的缩影。在闭塞的时代中我们需要新颖和多元的题材和体裁;战争的背景中需要的是坚定和鼓舞人心的节奏和旋律。

黎锦晖音乐评价给了我很多启发,其最打动我的一点就是评论家的真实性。我认为在20世纪30、40年代,音乐界不乏批评的声音,若是某一处出了问题,必有时刻提醒的声音。

评论家或是作曲家本人都敢说敢做、亲力亲为,如聂耳的“不需要软豆腐,只需要硬功夫”等评论;如黎锦晖在20世纪50、60年代的自我否定,自我批评,这些评论虽然具有强烈的历史印记和主观色彩,但因其真实性很能抓住人们的记忆点,在当代是很少见的。当代的音乐评论大多都是以报道性的文字进行阐释和说明,虽然语言生动又不失委婉、辞藻华丽又不失内涵,不过很少看到直击人心的评论了。

其实,人们对黎锦晖作评价时,往往忽视了他艺术生涯的另一面。抗战期间,他出版《抗日三字经》;创作发表爱国歌曲数十首,其中如《中华民族战歌》、《十里送夫》等都在当时产生过不小影响。人们往往对消极的事物有更深的记忆,但却容易忽略作曲家曾也为之努力。

结 语

黎锦晖是一位集多种成就为一身的人,对他的评价应该从多方面入手。他是流行音乐之父、是中国儿童歌舞剧的创始人、是大唱片公司的经营者、是中华歌舞专科学校的创办者等等。因其音乐创作观念、音乐产业观念整体来说应该是进步的,尽管在其一生的事业中有成功和失败,但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他所选择的“路”都是全新的路,不管正面或是反面,这是我们全面认知、评论这位音乐家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REAL|黄佳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黎锦晖:推广白话文的中国流行音乐之父,竟成了“黄色音乐鼻祖”
汉赋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哪三个阶段?
儿童歌舞剧之父黎锦晖,如何创作出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
黄河鲤鱼,青浦芥菜,四川白木耳,福建青海带,北平溜丸子氽汤,南京烧鸭子来得快
王莫之|周璇艺名由来的两种可能
一百年前的五四运动,为中国音乐带来了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