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军歌嘹亮 致敬戎马和盛世
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语言尚未成形,或许就有音乐相伴,音调高低起伏中所蕴含的动人力量深深印入人性本能,音乐与情感密不可分——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在硝烟弥漫、铁马冰河的战场上,仍然有歌声飘过。

军歌,象征着在激烈交锋中仍然热切的、人类对情感共鸣的原始诉求,寄托着一代代军人的戎马豪情,也是每一个时代的共同记忆。

95年来,中国军人历经艰险,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中砥砺前行,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在这段峥嵘岁月中,首首军歌正如一座座丰碑,记录了青纱帐里每一段可歌可泣的奋斗历史。

国歌与军歌的沧海桑田

1949 年春天,解放战争走向胜利,一个崭新的中国正在酝酿中。但此时,布拉格“保卫世界和平大会” 上的中国代表们却犯难了。大会规定各国代表团入场时需要奏唱本国国歌,但当时新中国尚在建国筹划中,并没有官方的国歌。最后,代表团经过讨论,决定以当时中国最流行、最受群众喜爱的革命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来代替国歌。只不过,歌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句,被应时地改成了“中华民族到了大翻身的时候”——这是《义勇军进行曲》第一次代表国家民族在世界舞台上唱响。

不经意间,军歌已然成为历史的镜像,深刻在中华民族的民族记忆中。代表中国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就是一首军歌,这个事实常常被忽略。时过境迁,《义勇军进行曲》随着国家的沉浮、华夏民族的命运走过了漫长岁月,它的意义早已不止于一首军歌,而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当代史。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如歌词中所唱,满目疮痍的中国当时正处于“最危险的时刻”。九一八事变爆发已过了四年,日本帝国主义仍在不断蚕食着中国东北的土地。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田汉决定写作一部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剧本,故事梗概和主题曲歌词刚完成,他就被捕入狱了。这部作品最后由夏衍接手写成了电影剧本《风云儿女》,聂耳则主动要求为影片的主题曲谱曲,这首主题曲就是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在战争年代,军歌不只是军营的记忆,更是时代的记忆。烽火与硝烟就是那个时代的主题,无论军人还是平民,都无可避免地被卷入了浩荡的时代洪流中。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义勇军进行曲》红遍大江南北,在不同群体中引起了巨大反响。七七事变后,中国学生作为进步青年知识分子群体,在传唱《义勇军进行曲》的过程中传承了拯救民族于危亡之中的志向,当时知名的大报《申报》曾报道过不少关《义勇军进行曲》的趣事:上海14岁的初中生在家中教授弟弟妹妹们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申报》作者马佳之的弟弟因为在学校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每天放学回家“不是唱《义勇军进行曲》,就是唱《打回老家去》”;1938年《申报》的新闻中更是写道 :“学生于国家观念已深,平时仍唱党国歌及《义勇军进行曲》,如教日本国歌时默不发声,主持者无计可施。”

在军队中,《义勇军进行曲》更是鼓舞士气、军民同乐的强音。1938年冬天,芜湖虽然地处南方,却也已经天寒地冻,刚刚结束在新四军驻地采访的《大美晚报》记者贝尔登拖着疲惫的身躯跋山涉水,打算尽快将新四军一手的报道带回城里。寒风阵阵,几个人行走在皖东的群山中,不免觉得萧瑟可怖。贝尔登头脑发昏,本能地挪着步子。走到河岸悬崖的道边时,一行人忽然发觉河对岸似乎有几个人影,大伙儿顿时警觉起来:如果遇上山贼怎么办?不过,对岸的人友好的招手,让贝尔登顿时轻松起来。定睛一看,对岸的六个人身着灰色军服,分明是不久前刚刚见过的新四军战士。原来,因为担心外国友 人在山中遇险,六名战士一直暗中跟随保护着他们。疲惫、疑惑、恐惧,在两岸相望间荡然无存。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新四军战士们大手一挥,唱起了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为关心中国革命的外国记者们壮行。贝尔登听到对岸的歌声,心里也抑制不住激动,《义勇军进行曲》是当时红遍大江南北的军歌,外国记者们即使不熟悉歌词,也多少对这旋律烂熟于心,于是,两岸响起了一唱一和的旋律。《义勇军进行曲》在革命年代,竟像少数民族的山歌一般唱响在皖东山区里。在那时,这首歌代表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共同期待,也象征了反法西斯联盟的同志友谊。

军魂融入时代中,如同酒入豪肠,激荡起民族团结的巨浪。《义勇军进行曲》在不同时代、不同人群中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从军歌到国歌的流变中,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面红旗,飘扬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家国记忆。

一首军歌的历史漂流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开幕式上,中国代表团在欢呼声中入场,现场奏响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旋律。接下来,在中华台北代表团入场时,现场又奏起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首红军时期共产党严明军队纪律的军歌,为何会成为海峡两岸共同的入场音乐?其实,《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旋律由 来已久。同一曲旋律在历史长河中被填上不同的歌 词,也被赋予了完全不同的意义,不变的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直是一首宣传军队纪律的练兵曲。这首古老军歌的历史漂流历经国内四个政权,在长年征战中,它如同一个历遍艰辛的老兵,述说着一段段纷乱而卓绝的站争。

故事要从19世纪开始说起。甲午中日战争后, 清政府决定效法西方建立新军,于是袁世凯奉命在天津创建了中国近代第一支新式陆军。为了增强军队战斗力,袁世凯在征兵时就煞费苦心,选拔了一批身强力壮、年轻气盛的新兵,其中以常年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民、工人为主。然而,这些士兵虽然朴实肯拼,却往往目不识丁,对于新军操练中的各种军纪、条文很难记忆,传统的中国乡土社会与西方军事知识在实践中遭遇了摩擦。为了让各种纪律更加通俗易懂,当时任职于新建陆军参谋营的徐世昌编写了一系列朗朗上口、歌词浅白的军歌,其中就包括《大帅练兵歌》。徐世昌用普鲁士的一首军歌曲调为《大帅练兵歌》谱曲,这首歌由此在士兵中广泛传唱起来,枯燥的军规也在歌唱中变得有趣——这就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中国的首次亮相。

接着,这支歌展开了它在华夏大地上跨世纪的漂流。1904年,在湖北编练新兵的张之洞编纂了《军歌》,其中第二首《大帅练兵歌》就承袭了袁世凯《大帅练兵歌》的曲调。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奉系和直系军阀都先后引用了这一曲调创作练兵歌。虽然曲调一致,歌名也都相似,但《大帅练兵歌》歌词的变化却体现出时代的变迁。张之洞的《大帅练兵歌》成曲于清政府统治时,第一句“朝廷欲将太平大局保,大帅统领遵旨练新操”体现出封建王权的至高无上,而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大帅练兵歌》的第一句歌词“中华民族五族共和好,方知今日练兵最为高”,已经开始赞颂民族团结和民主共和了。

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与中国共产党结缘,还得从红军时期说起。土地革命前,冯玉祥的《练兵歌》传到鄂豫皖苏区,因为旋律朗朗上口,被改编成了当地脍炙人口的民歌《土地革命完成了》。在井冈山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建立,其中很多战士来自旧军阀部队,仍然带有封建旧习。毛泽东对此十分忧虑,于是制定了“三大纪律”和“六项注意”,加上后来添上的两项注意,形成了规范军纪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党中央希望将这些纪律编成歌曲,方便红军战士记忆。于是在1934年,时任中共鄂东北道委秘书长的程坦根据民歌《土地革命完成了》的曲调填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内容,军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由此成形。《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最先在独立团中教唱,随着独立团编入红 25 军,这首通俗而实用的军歌迅速在红 25 军中流传开,被称为红 25 军的“军魂之歌”。从清政府时期歌颂帝制,到军阀割据时期拥护共和,从土地革命时期喜迎土改成果的民歌,到中国共产党严明纪律的军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意涵伴随时代颠沛流离,最终在红色中国找到了信仰的归属。

和平年代也有激荡的风云

历史中的军歌,见证了时代大潮的翻涌,那么在如今的和平年代,军歌意味着什么?它还有必要被宣扬吗?如果不去深邃蔚蓝的海洋深渊、大雪纷飞的雪山之巅看看,不会知道军歌在当下的强大凝聚力。

幅员辽阔的中国,拥有1.8万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在一片平静的蔚蓝中,看似安宁,实则隐藏着风险,而一马当先的人民解放军,就无言地出没在祖国海防的最前线。潜艇是海战中侦察与突袭的先锋队,在祖国领海中,时刻活跃着执行下潜任务的军事潜艇。上百米的海底,光线都难以穿透,探照灯所及之外几乎是一片漆黑。高压的海底环境、逼仄的舱内空间,空气中混合着机油、汗水与燃料有毒挥发物质的黏腻味道。从舱室一头的发动机室到另一头核原料冷却舱,温度从40度骤降到零下,而潜艇上的战士每天都要忍受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折磨,在短袖与棉衣间无缝衔接。大型的核潜艇中,机组人员往往有上百人,这些战士就这样在狭小的走廊上摩肩接踵,忍受着幽闭空间中恶劣的生存环境,这样的日子要持续多久?“八九十天。”一位老兵回忆道,“一潜下去,上来就是三个月后的事了。每次出舱,战士们都会剧烈呕吐,因为他们吸惯了浑浊的气体,根本适应不了水上干净的空气。”

在这种条件下,没有消遣,没有娱乐,更不用说电视、广播这些电子传媒了——唯一的放松方式就是唱歌。在无数个不知昼夜的海底作业中,战士们围在一起,没有伴奏,也无所谓音调,一首接着一首唱起雄壮振奋的军歌,从《解放区的天》到《我是一个兵》,再到《强军战歌》,军歌不但鼓舞了士气,让单调艰苦的潜艇生活不再那么不堪,也一遍遍提醒着解放军战士们这番苦难的意义 :保家卫国,振兴中华。

军队的文艺演出团体为解放军战士带去优秀的文艺作品,也见证了军歌在基层军队的巨大感染力。1995年,解放军军乐团一行55人在时任团长齐景全的带领下赴藏慰问演出。有“世界最高镇”之称的帕里镇是当时乐团途经休息的落脚地,那里白云铺地,高寒缺氧,站在高坡上望去不见一棵绿树,只有零星的藏民带着两颊高原红,对军乐团的到来投以友好的微笑,却又带着些许生涩与好奇。正是在这个名副其实的不毛之地,常年驻扎着西藏军区某部三营官兵,他们用简单的土豆丝、芹菜等三素一荤招待了军乐团。

当时的乐团成员不知道当地的艰苦程度,直到随行的军区文化干事开口:“这些饭菜也许是咱们军乐团受到接待的最低规格,但却是营区两个星期的蔬菜伙食呀!高原地区物资匮乏,蔬菜就像黄金一样,这里的战士一年还吃不上几顿呢。”乐团成员们听后恍然大悟,这顿饭也吃不下去了,团员们默默收拾乐器,临时决定为帕里镇的边防战士加演40分钟的演出。当时随团的军乐团团员陈毅刚怎么也不会料到,这场加演对高山之巅的边防战士们意味着什么。

当第一声军号刺破脚下的云层,边防战士们随着乐曲再也抑制不住情绪,掌声与哭声此起彼伏,在战士们热情的簇拥下,曲目不断增加,到最后国歌响起时,全场哭作一片,战士们激动地合唱起铿锵的旋律,《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回荡在世界屋脊之上,几名当地战士甚至走上舞台,随着音乐手舞足蹈,而台上的乐团成员们也被边防战士们感染,一扫高原反应的阴霾,含泪奏响高原的强音。演出最后持续了一个半小时才不得不结束,那天的动人场面,陈毅刚永生难忘。

有句话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那些军旅生涯的风里雨里、苦累冰霜,往往不为人所知,但幸福的生活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不是轻松得来的。我们这一代的安逸生活,不仅得益于老一辈革命战士的艰苦奋斗,更离不开当代军人的戍守边疆、保家卫国。正如歌中唱的 :这世界并不安宁,和平年代也有激荡的风云。而军歌的意义,就在于向盛世献礼、向戎马致敬,用艺术的昂扬为奋战在一线的解放军战士打下一剂温暖的强心剂。

2017 年鸡年春晚,《当那一天来临》这首家喻户晓的军歌在央视的大舞台上唱响,肃立的解放军战士表情庄严,声如洪钟,海陆空三军列队排开,雄姿英发。如果说军歌在战争时代是冲锋号,那么在和平年代它就是封神榜、警世钟;如果说军歌对军人而言是冲天战鼓,那么它对群众而言就是峥嵘岁月、忆苦思甜。如今,于军于民,激昂的军歌都已融入民族的血脉与记忆,并将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永远流传下去。

“准备好了吗,士兵兄弟们,当那一天真的来临?”

“放心吧祖国,放心吧亲人,为了胜利我要勇敢前进!”

2018年3月11日,于海指挥中国武警男声合唱团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演出历代军歌合唱音乐会 摄 / 甘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怀旧影音 | 老电影里的军歌嘹亮(二)
军歌合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军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散文】刘维斗 | 斗爷话说系列之一中国第一军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故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国歌)简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