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生的两点之间,直线不是最短”

有一位从活泼开朗的女生

她在清华多元的环境下

享受多元的成长

从对科研的畏惧

到打开求知好奇的本心

“剥洋葱”般魅力无限的探索中

她找到了坚定无畏的信念

独立面对 独立思考

独立决定 独立求索

她积淀“愿赌服输”的勇气

到达理想的彼端

她就是

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钱班)

毕业生张泽

张泽(后排左二)在清华时参加马杯闭幕式

跳动:欢乐和不安

回顾选择钱班的理由,张泽直言,“理科工科都喜欢吧”“也许还没想好学什么”。2011年是钱班成立的第三年,比起清华其他理工科院系,那时钱班最大的特点是有很多更具挑战性、定制化的课程。不过这些倒没难到张泽,大一那年,她沉浸在清华多样的社团活动里。

张泽(右)2013年在清华仪仗队

“有时候,一个人停不下来可能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停留点。”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张泽活跃在热闹欢腾的社团活动中,来维持某种意义上的忙碌充实。

钱班首席教授郑泉水院士曾经多次提到,学生来到钱班以后老师们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助他们改掉用应试的思路进行本科学习的习惯,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大学期间找到自己的方式去表现自己,换言之,找到属于自己的赛道。

可是自己的赛道在哪里呢?张泽看似欢乐的生活中隐约闪烁着不安。当时的钱班没有必修的科研训练,SRT(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本科生研究训练计划)只是一个选择。张泽拉开长长的SRT列表,感觉每一个项目对自己而言都非常难:“很多项目我连题目都看不懂。”

面对真正的科研问题有畏难情绪,应该是大多数本科生们的正常状态。哪怕能自如地应对钱班高挑战度的课程,张泽还是会下意识地逃避科研。大三的时候,她选择的第一个SRT是做音乐机器人。

不过在钱班,即便是刚成立的第一届,科研训练都是“躲”不掉的。自2009年创办以来,钱班就有了必修的海外研修项目,也就是后来进阶式科研训练体系中的SURF环节(Senior Undergraduate Research Fellowship,高年级学生研究员计划)。

发现:激情和过程

终于决定大着胆子尝试科研的张泽去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简称UCSD)做传热。作为清华人,张泽觉得既然钱班鼓励学生走出去、多尝试,那就不能白白浪费这个机会。于是,她鼓起勇气准备接受本科以来第一个真正的挑战。

UCSD是我的新生导师任建勋介绍的,我有一点忐忑也有一些向往。郑老师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热爱的方向,所以我想是不是趁着这次机会,可以换个不一样的方向再找找看。”

张泽(左)毕业时与博士导师陈老师合影

张泽在UCSD的导师陈老师是一位华人,对张泽的指导很有耐心。真正让双方都被激发、充满研究热情,是他们共同提出的一个问题:是否存在热的超导体?在讨论过程里,张泽一直很主动,陈老师也对这个问题很上心。在和导师一起调研和试图回答热超导的过程里,张泽也得以观察到,一个成熟的科学家如何读论文、如何思考问题。“是陈老师让我知道了,可以先看图,再看前言跟结论,然后边读边猜、快速获取信息。”

只要探究的激情在,那么过程本身就是奖励。虽然科研之路不会因为不畏难了就自动变简单,但是张泽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看不见的“勋章”

一方面,她意识到基本理论在钱班的课上,陈老师提到过,只是自己当时没有真正理解,所以她又把那些内容重新学了一遍。另一方面,她发现很多自以为很简单的问题,其实根本没有想清楚。她形容科研的过程就像“剥洋葱”,很刺激也很新奇。很多问题都可以这样无穷无尽地挖下去,看似简单的概念背后的思想并不简单。

探究这一问题的过程,对张泽来说是面向“未来的”疑问,她的求知欲被点燃了。“因为这个问题,我想读博士,我想做科研。”

回国后,张泽自学了很多研究生课程,心心念念想把研究继续做下去:“只是确实太难了些,而且在研究过程中一直发现新的问题,走向新的方向,慢慢地跟最开始的方向几乎没什么联系了。”

好在在这个过程的边缘,问题的中间还有“意外之喜”。当时在UCSD访学的一位老师跟张泽交流后,也被深深吸引并一直深耕于此。“大概是五六年后,陈老师转给我一篇论文,是那位老师课题组的研究。那位老师还发了朋友圈,说当时跟清华的一个本科生探讨这个问题,现在终于有了一些回答。我很触动,也很感动。这就是科学和科研的魅力吧。

明悟:踌躇和回归

在海外研修接近尾声的时候,张泽也在申请读博。2015年,她以全额奖学金被录取到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师从Arun。

张泽(前排左二)博士期间参加学术会议

读博期间,张泽坦言,自己前面做得挺不顺利,也觉得不开心,专业方向也不喜欢,感觉导师也不在乎。“为什么要做呢?反而在企业实习还挺开心的。”张泽不想回校继续读博,于是向博导Arun告别。“那天在视频通话,Arun说我没有领会到科研的真谛。科研并不是一个要让导师喜欢或者讨好谁的事情,而是你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开不开心可能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满足感和意义感。科研或许不能让你开心,但是能让你感觉到满足、有意义。

张泽回校后的近半年时间里,Arun每周六早上和张泽一起寻找和探讨博士选题,最后把研究确定在将光谱技术和电子显微技术结合起来的可行性,发展纳米尺度下的光谱学信息成像方法

这是一个新的尝试。博士答辩的时候,Arun自豪地介绍张泽的创新研究,因为他本人在这一领域并无研究背景,组里也没有博士后或其他人可以予以张泽相应的指导,Arun给她的评语是:“集勇气、独立的思想、坚持和专注力于一身,能够广泛地寻找各种人沟通、获取需要的资源、完成困难的研究,并且保持对新想法的开放心态,具备激励其他学生并慷慨地指导他们的能力

那个在本科前三年面对科学研究有畏难情绪的小姑娘,独自一人在异国他乡,面对全新的研究课题,拥有的是怎样过人的勇敢和坚韧?

张泽分享,她并不是到了斯坦福才有这份“愿赌服输”的勇气。而是从在清华读本科开始到今天的11年间,一直这样鼓励自己。她希望自己可以大胆地尝试,哪怕需要承担必须的风险。“其实一直到博士第五年、第六年都没有论文,我也是慢慢让自己的心态放松。开始跟朋友出去骑车、爬山,到没有信号的地方徒步几天,一起看星星,一起吐槽。”

“我觉得'愿赌服输’在某种意义上,是个很积极的词。自己选择的路,就踏踏实实地走下去,不后悔也不抱怨。其实一路走来,回头看,才知道在这个过程中,路边的风景已经是满满的回报,又哪来的'输’呢?”

张泽在徒步

2021年,张泽得博士学位,并在回国后加入华为海研究部。她的科研之路或许并非顺畅笔直,一帆风顺,但在张泽看来,人生的两点之间,直线不是最短。尽管一路走来试错、徘徊和反思,自己也终将独立又坚定地抵达心之所向。

各位读者朋友,由于微信公众号改版,推送规则改变,如果没有给公众号设置“星标”,可能就看不到清华大学为您精心发送的推送了,甚至有可能上期“失联”。关注清华,只需三步:

1.打开清华大学公众号页面

2.点击右上角“···”按钮

3.点击“设为星标”即可

请为清华点亮这颗小星星,愿暖心陪伴,一路前行! 


来源 | 清华校友总会

排版 | 常潇予

编辑 | 孙东临

责编 | 赵姝婧

审核 | 许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成长记录202丨我眼中的班导师,张伟老师。
2019年第一季度线上科研(UCSD导师:理论+实操)|计算机科学背景提升:机器学习之线性回归预测房价趋势
2017秋季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朱零笔语言转换·苍松古柏写生作品
从普通一本到清华博士 希望我的奋斗史能鼓励你们
做学问最不重要的素质就是智商
【科技名家】郝吉明:老师和学生之间有天然的血肉联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