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华园里的“挑战者”
清华园里有这样一群“挑战者”
他们热情似火,步履不停
他们知难而进,创新引领
他们直面挑战,与创同行
征途漫漫,唯有奋进
四十载春秋更替
这群人在突破自我的道路上
追梦不止
烙印下一串串灿烂的足迹
09:32
01
从零开始,挑战之行启航
翻开清华大学厚厚的历史
“挑战”的故事
要从1915年9月18日讲起
那一天
我国杰出物理学家叶企孙和同学
共同倡议发起“清华科学会”
首开清华园内学生科技组织先河
这是清华大学学生科学技术协会
(以下简称:学生科协)的前身
当时叶企孙还不满18岁
作为他十分器重的学生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曾感叹
“这一发生在中国学术教育之初
由少数青年才俊自发形成的自治组织
让人倍感惊奇
对学生培养也极有价值”
“挑战”的种子植入
带动了清华学子
对科学世界的无尽渴求
这颗种子厚积薄发
静待破土冲天
1983年4月
清华大学学生科学技术协会正式成立
当时还是大三学生的
苏世民书院常务副院长潘庆中
担任首任会长
该协会立足于学术交流讨论
帮助同学进行初步的科学研究锻炼
1984年
时任学生科协主席张玉志
手写了一份厚厚的科协工作报告
找到时任校党委书记李传信和
校长高景德当面汇报
提请举办学生课外学术
科技作品竞赛展览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
学校随后便批复了经费和场地支持
第二年
学生科协将此活动
推广到北京各所高校
承办了第一届
“首都高校科技活动交流会”
1985年清华校庆期间
于三教举办的学生科技作品展
1988年
清华大学首次向
当年获得课外学术科技作品
竞赛团体冠军的自动化系
颁发了“挑战杯”
清华大学的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模式
走向全国
1989年
在团中央和国家教委的大力支持下
清华大学承办了
首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
来自全国51所学校的396件作品参展
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
为首届全国“挑战杯”题词
“勤奋学习,勇于实践
努力奋斗,振兴中华”
这一年,清华以640分获得团体冠军
捧得全国首个“挑战杯”奖杯
首届全国“挑战杯”现场照片和刊物2019年
清华捧得第16届全国“挑战杯”
6项参赛作品中
5项摘得特等奖
1项摘得特别一等奖
2019年全国“挑战杯”选手合影这是清华第7次捧起“挑战杯”
成为历史上捧杯次数最多的高校
校挑战杯“永久杯”(左)全国挑战杯“永久杯”(右)
2011年,清华大学迎来百年校庆学生科协提出有力的口号“挑战,是一种信仰”
百年校庆科展logo和口号“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
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谁曾想到
“挑战杯”从清华三教的一次小展览
一步步发展成为四十年后全国每年
超过200万名大学生参与的
学生课外学术科技赛事
如今苍天大树已长成
“挑战杯”已经成为
清华校园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内核流淌的不断进取的科研精神
也早已烙印在清华人心底中
“挑战杯”科展现场
第40届科展上,校党委书记邱勇(右一)和
校长王希勤(左一)颁发“挑战杯”。
02
顺应时代,服务“挑战”青年成才
“挑战杯”远不止办赛竞技的浅层含义
作为学生课外学术
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一环
“挑战杯”立足于建设
高校人才培养第二课堂
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科协则是
支持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有力支撑
1984年
为了对接社会需求
到生产一线提炼课题
也为了向清华的学生们
提供技术服务勤工俭学的机会
由校团委管理、学生科协深度参与的
三联科技开发中心(以下简称:三联)
正式开启
三联向校内、外承接了
单板机应用、铁道与车辆维修等项目
同学们利用课后时间
在集中的车间和各自的宿舍里
通过科技服务获得报酬
三联的勤工俭学新模式
不仅满足了同学的经济需求
还赞助了校内一系列
学生组织和学生活动
2008年
学生科协拆分技术服务部
所肩负的科技服务职能
单独成立学生科技服务队
时至今日
学生科技服务队仍然是
学校勤工助学的标志团队
继续延续着科技服务的初心
学生科技服务队合影
上世纪90年代起
互联网浪潮席卷而来
在第9届“挑战杯”科展中
学生科协首次引入计算机专项展厅
1998年“挑战杯”集中举办了
7场信息主题论坛
引导同学和国际热点话题接轨
在当时社会大众
还没有互联网接入的时代里
一批清华同学已经
把握住了时代前进的脉搏
在2000年“挑战杯”上
车辆学院博士生常促宇
为了解决传统软盘效率低、易损坏的问题
于是从国外买了一批闪存
自研了“USB接口的移动存储器”
这是U盘概念在中国首次出现
在计算机并不普及的年代
从学生手中走出来这样一个
应用性的创新项目
具有前瞻性的标杆意义
常促宇研发的USB接口的移动存储器材料学院1984级校友余龙文
大三时调研了几家化工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
回校后成功开发“竹草木漂白新工艺”
摘得了当年“挑战杯”一等奖
这项技术后来应用于相关企业大量生产
不仅解决了自己和弟弟上大学的全部费用
每年还为国家增创数十亿产值
漂白前后对比
在赛事中
青年学子紧跟时代技术需求
将自身所学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培养锻炼了
发现问题、提出思路
攻克难关的研究能力
塑造了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精神价值
03
挑战前沿,刮起创业“风潮”
为了倡导科技创新的实际价值
上世纪90年代起
“挑战杯”还强调
项目的实用性和推广性
引领了参赛项目落地创业的风潮
在1991年的第9届“挑战杯”上
参赛的1154件作品中
有的团队已经参与了
国家“七五”攻关项目和
“863”高科技计划
1997年还是在校学生的
慕岩、杨锦方、聂风华等36人
共同创办了
清华大学学生科技创业者协会
(以下简称:学生创协)
1998年
学生创协举办了亚洲高校的
第一个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1998年首届清华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开幕式
时任学生创协会长的杨锦方
带着团队打了2000多个电话联系企业
吸引了全国16000余名学生报名参赛
现任中文在线董事长
清华大学汽车系校友童之磊
凭借其数字阅读项目
“易得方舟”夺得了当年的冠军
后来从这届“群星闪耀”的创业协会
走出了美团、搜狗、清科集团等
一批企业“掌门人”
1998年部分参与创业计划大赛作品
1999年,清华大学承办全国第一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汇聚全国120所高校的400多项创业项目吸引100多家媒体前来报道该届大赛中诞生了由清华大学邱虹云等人共同创办的“第一家大学生创业公司”
从这一年起“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挑”)“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小挑”)双剑合璧学生科创、创业工作至此融合“挑战杯”的内涵进一步扩展创新创业教育逐步发展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推动着无数当代青年参与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
清华大学校团委原副书记校科协秘书长郭樑总结“当时创业比较成功的校友有相当一部分是从科协与'挑战杯’中走出他们不仅在科技方面有较深的造诣也有很强的领导组织能力是可以带领一个团队进行创新尝试和实践的领导者”“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当年被“挑战杯”培育的创业青年们早已茁壮成才他们饮水思源也为后继的热血“挑战者”们提供帮助融汇成循环不止、绵延不绝的科创之流今年3月27日第二任学生创协会长杨锦方向清华大学捐赠“方塘研究基金”致力于推进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培养也希望自己能为更多清华学子成就自我、奉献社会略尽绵薄之力
校党委书记邱勇(左)向杨锦方颁发捐赠纪念牌
04
筚路蓝缕,在挑战中报国
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需要
不断丰富赛事内涵
“挑战杯”引领青年学子
与时代同向同行
勇于服务科技自立自强
2005年
汽车系学生李立国
成立了主攻智能机电系统开发设计的
“三角洲工作室”
面向汽车系内部进行面试招募
李立国表示,工作室
“不仅仅是爱好,而是向专业奋斗”
“我们目光瞄向全国,瞄向世界”
以“三角洲”为先锋
学生科技兴趣团队一支支相继成立
2016年
“天格计划”学生科技兴趣团队成立
工物系本科生温家星
面向全校发布“招贤令”
招揽了一群立志做真研究、大研究的同学
以探测中子星并合引发的伽马射线暴
作为科学目标开展工作
经过6年时间,三代“天格人”的努力
团队自主研制并连续成功发射
多颗新型闪烁体伽马探测器载荷
成功发现一批伽玛射线暴事例
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
观测数据已被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接收
2023年初,“天格计划”合作组
4所高校4颗卫星载荷成功发射。
如果将“挑战杯”培植树木的沃土
那么当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也将绿荫覆盖给新的科创青年
扶植他们茁壮成材
2005年
凭借“具有TTS功能的
可朗读移动存储器”作品
工物系本科生曾鸣
获得当年“挑战杯”的一等奖
16年后
已是工物系长聘副教授的曾鸣
指导“天格计划”学生科技兴趣团队
凭借“天格02号卫星载荷标定与
在轨科学观测”作品
捧得第39届“挑战杯”特等奖和
第17届全国“挑战杯”特等奖
“天格计划”参赛作品
随着逐步拓展科创工作领域
优化科创支持方式
清华大学形成了“全过程累进支持
全方位资源匹配”的
课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打造了以“挑战杯”为龙头的
69项学科赛事体系
2007年推出“星火计划”
2009年推出“累进支持计划”
并后续升级为“大学生学术推进计划”
2012年推出“闯世界计划”
并注册支持了20支学生科技兴趣团队
面向新时代
清华依托重点科研平台
开展大学生“追光计划”
建设第一期9支高水平学生科技创新团队
持续推进赛课结合
打造了10余项示范赛事
挖掘地方应用场景、企业技术平台
引导学生“真刀真枪”做科创
03:11
2003年
在整合科创讲座资源的基础上
学校创立星火论坛
迄今20年
星火论坛已举办173场讲座
周光召、姚期智、施一公
薛其坤、詹姆斯·沃森等
各位专家学者都曾来展示分享
组织层面
学生科协始终坚持院系基层全覆盖
自2020年起先后成立
未央、致理、日新、探微
行健、求真、为先书院
学生科协体系
多次组织科技创新考察团
赴海内外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科技创新考察团赴日本调研
学生科协和“挑战杯”
伴随一届届
清华“挑战者”们
走过了四十年的发展历程
4月29日至30日
第41届 “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展
将在清华大学第112个校庆日来临之际
如约举行
一场崭新的科创盛宴在
水木清华即将上演
站在40年的新起点上
未来的追光道路将坦荡无垠
自强不息的清华“挑战者们”
坚定地宣言:
挑战,是永远信仰!
供稿 | 校团委
排版 | 吴新姿
编辑 |孙东临
责编 | 赵姝婧
审核 | 许亮
清华大学版权所有,联系邮箱:
thuxwzx@tsinghua.edu.c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趣,有梦,有热情:「脑泡」背后那些事儿
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揭牌
2017清华大学招办发言人:十种途径上清华
[首藏作品](724)为大学生搭建人生立交桥
艺科融合引领创新创业实践——清华美院三创教育平台启动
清华学子 创业之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