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跨越千里的音乐之约

文 | 施齐

4月29日晚,指挥家林大叶执棒中国交响乐团,携手青年小提琴家王之炅在北京音乐厅拉开了本届中法文化之春系列音乐会的北京站序幕。这是一场法国作品专场音乐会,如其标题“五线调色”所暗示,音乐会的重心将落在法国印象派作品的演绎上。然而,演出的上半场是些许出人意料的圣-桑《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Op.61),这部作品无论在丰富的音乐表达还是高难度的演奏技巧上,都是对演奏者不小的挑战。下半场的设计是德彪西的两首印象派名作《牧神午后》前奏曲与《大海》,由曲目编排出发,不难看出音乐会举办的诚意与决心。

乐团在上半场便展示出自己全方位的实力。对于一部至今上演率仍颇高的经典作品,本场演绎的看点在于言之有物的新意,而非过人技巧的展现。对于这支极富歌唱性的船歌,小提琴家王之炅以一种相当内在的弦乐音响,演奏出精巧而充盈的旋律线条。每一乐句结束时,她都将“调色”的空间主动交予木管,指挥家也在适中的弦乐编制中将声部处理得平衡清晰,乐团整体凝聚感很强。令人印象尤为深刻的是结束时小提琴的泛音,在极弱的力度下保持了色彩高度均匀。当然,曲中也从未出现过那种如今常见的“时断时续”的揉音,强烈而集中的音乐表达确有一种直抵灵魂深处的力量。

回观第一乐章,圣-桑为鲜明突出的主部主题一共添加了12个重音。然则王之炅并未在一开始就将恢弘的气势拉满,而是在力量上做了几次叠进,音乐表达沉郁顿挫,层次划分相当鲜明。若将之与米尔斯坦的经典版本比较,不难发现二者风格的迥异——后者力度范围始终保持在一定强度上,呈示部分一气呵成。整体而言,王之炅与国交的版本在总力度范围不具明显戏剧性对比的情况下,对全乐章作了充实有力的表达,无论线条还是音质方面都是如此。加演曲目王之炅选择了加布里埃尔·福雷的《梦醒时分》,美中不足的是,几次“意外”碰响了A弦,但流利感人的歌调一如既往,极为精确的音准控制与录音室版本相比也并无二致。

德彪西的两部作品与上半场形成了巧妙的对位。对于印象派经典名作,林大叶选择放下指挥棒改用双手统领,给予乐团更私密更自由的空间。德彪西的作品编制极简,不重排场,但对于每一位乐手个体来说,恐怕却是更具考验的挑战。音乐由长笛的中音区奏响,立即体现出除朦胧暧昧的音色外,一种无拘束的热情冥想;尤其当英国管不安地奏出一个阴森可怖的主题,一连串密集的上下行音列打破了先前的静谧,这段音乐的转折点,乐团各部间的配合体现出可贵的即兴感。不难想象,指挥家应从未给乐手们先行提出过某种固化的效果目标,而是调教他们紧跟手势随时调整,故音乐进行中,表达有种不可预知的潜质。对于交响乐《大海》,德彪西为它另添了“三首交响素描”的副题,音乐渐次递进的内在逻辑清晰有力。“海上——从黎明到正午”,不同时刻色彩的腾挪转移微妙丰富;“波浪的嬉戏”中,全新的音响色块与分色主义绘画颇具异曲同工之妙;最后“风与海的对话”是最具张力与戏剧性的部分,指挥家在掌控全局的同时给予了乐手们丰富的表达空间,音乐没有一处显露明显设计之感,但只消乐手各司其职相互呼应,作品的深沉与结构之妙便自然而然浮出水面。这是我们常说的现场演出的理想状态,因为这样的演奏也更易将观众容纳进来。当晚,印象派的和声在空间中真正溶解为一个整体。

演出结束,林大叶在观众如潮的掌声中重返舞台,加演了管弦乐曲《花好月圆》,作为对三部法国经典音乐作品的完美回应。返场曲目是当晚观众互动的至高点,也让在场者有目共睹。在中法文化年举办20周年之际,承其衣钵的中法文化之春已凭借崭新的赤诚与鲜明的艺术特色,在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中发挥着独树一帜的作用。

掌握社/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梵志登:指挥要有能力“隐身” 16
谁才是交响乐团的老大?
当下属说“办不到”的时候……︱跟着交响乐指挥学管理
音乐之友趣味问答:指挥家知多少
交响乐团没有了指挥会乱套吗?
许莽:乐队指挥是摆设还是灵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