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家大剧院为什么有两次开工?

中央当初要求国家大剧院要在2002年基本建成。大剧院业主委员会在组织制订施工进度计划时充分认识到,这是一项关系全局且难度很高的工作,既要讲政治又要讲科学,还要讲拼搏。业主委员会据此提出要保证两个目标,一是2002年9月十六大前基本建成,可供十六大代表参观,音乐厅可以试用;二是2003年3月全国人代会前整个工程全部完成,基本具备使用条件。这样倒排工期就需在2000年4月1日开工。

大剧院歌剧院顶部的花瓣厅上的“龙灯”与红木穹顶深度融合

业主委员会准备在4月1日举行一个开工典礼。这项工作由万嗣铨亲自挂帅,我直接负责。此事关系重大,因此我不仅自己仔细研究,还找了相关人员进行讨论。经过梳理,形成了一个方案讨论稿。讨论稿经业主委员会同意后,形成一份正式的大剧院开工典礼方案报贾庆林和朱镕基,并得到批准。

万事已具备,只等东风到。不成想,3月31日晚上“翻船”了。

因当时对大剧院争议很大,有人认为此时搞开工典礼不合适。朱镕基经慎重考虑,决定取消开工典礼。万嗣铨和我接到通知后紧急磋商善后事宜,并分头通知已经邀请的嘉宾和记者。当时手机还不普及,主要的通信工具是寻呼机(BP机),所以通知起来很慢。嘉宾都是领导干部,接到通知后都很知趣,基本不问缘由,而记者却都刨根问底。等都通知完了,已是后半夜了。

风雪中的国家大剧院

当我第二天一大早赶到工地时,只见大门外聚集了黑压压一大片记者,个个都很兴奋。他们有些是接到通知后特意来看究竟的,也有不少是原本没被邀请,昨晚听到风声后专门赶过来看“热闹”的。他们见我来了,一拥而上要做采访。人群中有人冲我大喊:“你这愚人节玩笑开也太大了吧!”

大剧院工程就是这样,充满了戏剧性。

当天上午,贾庆林在施工现场召开大剧院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会议经严肃认真地讨论后决定,大剧院工程不搞开工典礼,并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从4月1日开始进行大剧院施工现场前期准备工作。

按贾庆林要求,我很快写好了一篇标题为“国家大剧院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开始”的新闻稿,并经贾庆林审阅批准后交给了新华社记者王军。大剧院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开始的消息就这样传遍了全国。

当天下午,天空晴朗,春风和煦,挖掘机在轰鸣中挥动了巨铲。但大家的脸上没有笑容,没想到期盼已久的的工程竟是以这样的方式开始的。

我们在进行施工现场前期准备的同时,也在履行各项基建审批程序。我国的基建程序很严格,也很复杂,前前后后、大大小小要盖近200个章。其中,主要的手续,除立项外,还有14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审批、工程初步设计评审审批、人防工程审批、环保评估审批、地质勘察评估审批、地震安全评估审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审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审批、建设用地批准书审批、土地使用权证审批、绿化审批、中水和节水审批、开工审批、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审批。其他还有审计、档案、统计、无障碍设施等,也要分别向各有关部门做好申报工作。

在这些评估、评审中,最重要且争议最大的当属大剧院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我已在以前的文章中讲过,不再赘述。此外,存在争议的还有地震安全评估和环境影响评审。

夜幕下的国家大剧院

地震安全评估主要是北京市地震局和中国地震局在大剧院的地震烈度设防等级上与业主委员会有分歧,且一直僵持不下。后因朱镕基发话,地震局才没有坚持过高的要求。2000年4月13日,国家地震安全评定委员会举行大剧院工程地震安全评估会。国内知名地震专家担任评委。我到会介绍了大剧院的情况,朱正林参加会议。会议经讨论原则通过大剧院工程现场地震安全评估报告。会议决定,大剧院场地地震烈度为8度,按9度设防。

至于大剧院环境评价,由于当时对大剧院的建筑造型争议很大,所以我们把环评的重点放在景观影响,而非通常的污染排放与防治上。这在我国以前还没有过,国际上也很少见。业主委员会把这项艰巨任务委托给了在这方面能力强、水平高的清华大学。国家环保总局2001年5月10-11日召开了大剧院环境影响报告书评审会议。来自环保、建筑、地质等领域的9位权威专家参加评审。艾青春到会并介绍了大剧院的有关情况,我和朱正林参加会议。专家一致同意,鉴于大剧院特殊的地理位置,应将景观环评作为大剧院项目环评报告书的主要内容进行论证。评审过程中,景观和视觉方面的评价内容成了专家们关注的焦点。清华大学和业主委员会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经过两天紧张的评审,虽不乏争论,但最终还是通过了由清华大学编制完成的《国家大剧院环境影响报告书》。

安德鲁手绘构思图

这里还有一个小环节,虽不属国家规定的基建程序,但对我们却是很重要的——国家计委当初为避免引发社会争议,在大剧院工程开始施工现场前期准备后,不允许土方外运。但随着施工进展,土方很快就堆积如山,严重影响了施工作业面。为此,业主委员会向国家计委报送了《关于前期准备工作需外运土方的请示》。国家计委经研究,于2001年4月26日批复同意大剧院工程在施工前期准备期间进行土方外运,同时要求“注意避免引起不良影响”。这是一份盖着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徽大章、带着红头的文件,这是国家计委有史以来第一次发这样的文件。国家计委投资司领导还开玩笑地对我们说,你们可要把这文件好好裱起来,挂在墙上,以后不会再有这样的文件了。

2001年12月6日,国家计委正式批准大剧院工程开工建设。

12月11日,北京市规委核发了大剧院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第二天,市建委核发了大剧院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至此,大剧院工程真正做到了朱镕基关于履行完所有基建审批程序再开工,为全国重点工程做表率的要求。这是当时全国唯一的一例。

贾庆林在正式开工后不久即视察大剧院工程。

图为贾庆林(右二)听取汇报。

此前,贾庆林曾对万嗣铨说过,不搞开工典礼,不开新闻发布会,只让新华社发个通稿即可。但业主委员会经研究后认为,还是应该搞个内部的开工仪式,既可鼓舞士气,也是大家这么多年努力的心情表达。此事经请示贾庆林,得到同意。

12月13日,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可对国家大剧院来说却是一个永载史册的日子。

开工时的施工现场

这一天,北风呼啸,晴空万里,业主委员会在施工现场举行了庄严而简朴的开工仪式。开工仪式由我主持,业主委员会万嗣铨、艾青春、张永嘉、周庆琳及孙文生、朱正林、金志舜、周志强、赵宝山,法国ADPi公司首席设计代表德明熙、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副院长陈杰、建设部设计院副院长王金森,双圆监理公司项目总监理工程师乐志远,北京城建集团总经理郁志桐、香港建设公司总经理姚建平、上海建工集团总经理徐征,大剧院总承包联合体总经理徐贱云,及业主、设计、监理、施工的工作人员共200余人冒着严寒出席了开工仪式。按照我的要求,所有人员都佩戴胸牌,整齐列队。大家精神抖擞、喜气洋洋,仪式现场四周遍插的猎猎彩旗迎风飘扬,挖掘机、推土机、载重汽车都披红挂彩,分外耀眼。

开工仪式现场

 我在主持仪式时激动地说:“同志们,国家大剧院的光荣建设者们!我们一向所说的国家大剧院工程开工,今天终于实现了!我们为此奋斗了4年,度过了1400多个日日夜夜,现在,我们——业主方的全体工作人员、施工总承包单位的将士、建筑设计师、监理工程师、咨询顾问——在凛烈的寒风中,在灿烂的阳光下,齐聚在这里,共同迎接这个历史性的时刻。”

自左至右:

万嗣铨、艾青春、张永嘉、

郁志桐、姚建平、徐征。

前立者为我

郁志桐、德明熙、艾青春分别代表施工方、设计方、业主方致辞。

最后,随着万嗣铨一声“国家大剧院工程开工!”的命令,挖掘机轰鸣着开始了施工作业。

自左至右:

彭成均、乐志远、姚建平、

我、朱正林、樊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注国家大剧院缘何如此尴尬?
开工典礼
段旭初《金属镁一体化项目地下管网工程开工典礼》
【往事】国家大剧院一波三折的舞台机械招标(上)
工程建设项目申报材料增加招标内容和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
国家重点专项“低阶煤分级分质清洁高效转化利用技术及示范”项目中期检查暨哈密天合一体化项目开工典礼隆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