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

上午,办公室里,段子手“刚哥”老师突然又语出惊人:“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

顿时,我浑身一颤,连说经典,急忙找寻笔纸记下了这句话。不过,“刚哥”说这句话不是他的原创,是商业巨头王健林说的。

我百度了一下,还真是。

在后来的演讲视频中,王健林不仅拿清华北大调侃,还连带把哈佛耶鲁都跟着调侃了一番。当然,正如他本人所解释的那样,之所以强调“胆子大”,是希望年轻人要敢闯敢干,勇于尝试,在创新中成长。

其实,某种程度上,王的希望就是他自己成长轨迹的经验总结而已。在可见的富有成就的名人当中,“胆子大”几乎是他们的标配,甚至有人说,这些人是先有相信后有未来,而不是先有未来后有相信。用王健林的话说,成功的企业家往往都是“神经质”,因为他们经常狂热到只相信自己。

按说,胆子大应该是年轻人的属性,但放眼望去,我们的年轻人却越来越追求平稳,追求安逸,最好能躺平而不忧虑未来。其中,学生尤其是中学生已经走在“躺平”年轻人的前列,令人惊讶不已。昔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壮观景象早已过去,只留下死气沉沉、老气横秋。

“牛犊”失去了本性吗?不是,是他的本性被剥夺了。

“牛犊”错了吗?不是,错的是养牛的人。

养牛的人剥夺了牛犊张扬的本性,把他变得沉默不语,却又在他成年后讽刺挖苦他笨嘴拙舌,缺少士气。

谁是养牛的人?就是“最疼爱他们”的父母们,就是对他们“苦口婆心”的老师们。

真是奇怪,在中国的传统关系中,父母和老师都是每一个人最亲最敬的人,他们怎能成了孩子正常成长路上的绊脚石?可现实就是如此残酷,他们不仅成了孩子的绊脚石,而且是致命的绊脚石——在这方面,别人很难能够替代他们的角色。

都是为你好呀!这样的想法是他们常常自我安慰和应付外人责备的麻醉剂。当然,他们麻醉的只能是自己,而受害的却是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学生。但“好心”的道德大旗总会遮蔽许多本应看到的血腥,以至于自己受害的孩子和学生不是在反抗邪恶,而是在感恩戴德。

这样的历史在一次又一次重演,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信息时代,虽物质手法不断翻新,但本质目的大同小异——不是培养、塑造有思想的有创造力的人,而是造就听话的人、能被驱使的人。他们自己可能就是这样的人,但他们从来不感觉到耻辱,而是努力争取成为能驱使别人、让人听话的人,直白一点,就是不遗余力地挤进“人上人”行列,哪怕一生头破血流也在所不辞——可悲的是,绝大部分的人都难圆“夙愿”,最终成为阿Q。不难理解,没有人愿意成为“人下人”,或者说这样的追求本身就违背人性。

但愿我们的孩子们胆子都能大一些,至少不让自己成为他人的工具,不活成自己曾经厌恶的人——这是教育的使命,也是人类自我解放的必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健林: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
王健林:什么清华北大,都不如胆子大!
什么清华北大',都不如自己胆子大
王健林六分钟演讲: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
王健林:富贵险中求,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
王健林的"首富成功学":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