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小提琴跳起双人舞

文 | 顾超


5月21日,一场颇为别致的音乐会在上海音乐厅奏响,小提琴担纲了绝对主角——来自中法两国的演奏家纪尧姆·莫科和王霄用两把小提琴展现了这件乐器的纯粹魅力。

作为以表现旋律性和歌唱性见长的乐器,小提琴一直都以绵长的线条感和富有温暖色调的声音效果吸引听众;为了能在舞台上获得更丰富的和声效果,钢琴就成了小提琴的最佳搭档。久而久之,这也成为了刻板印象中一种“标配”。而在这场音乐会上,两位演奏家选择了难得一见的全场小提琴二重奏作品,不仅让小提琴爱好者大饱耳福,也为对这种形式疏于了解的爱乐者打开眼界。

上半场聚焦在了古典时期的“正统风格”。莫扎特作为优秀的演奏家,留下了许多小提琴协奏、奏鸣曲、室内乐等作品,大部分作品都能在音乐会上不时听到。此次两位演奏家选择的这套曲目却极为罕见,是莫扎特根据其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钢琴三重奏等作品改编而来的,可见莫扎特的时代,小提琴二重奏有着可观的市场。除了欣赏性之外,还有教学意义——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传承可以通过这样的作品实现,而同侪间也可凭借这样的作品切磋技艺、交流演奏心得。在这场音乐会上,曾经师出同门的两位演奏家,显示出了风格、音色、韵律等方面的协调感和默契。

在莫扎特的作品中,我们已经体会到了两件相同乐器之间对话呼应的多样性。基于有限的音乐语汇所焕发出的活力充满变化,两位演奏家也在音色、弓法等方面尽力塑造出较大的色彩空间,小提琴天然的抒情性和乐天精神也迅速席卷了整个音乐厅。而到了同样来自德奥的第二首作品,德国作曲家施波尔的《大协奏曲》(Op.67 No.2),则明显能感知到作曲家在莫扎特等前辈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音乐的表现力,更有侧重性地凸显每一个段落的技术要点和音乐表情。两把小提琴你唱我和,时而互换角色,就好像来回穿梭于空中的两条闪亮的丝线,用相互融合又各成一体的乐音编织起了丰满的画面。

下半场的音乐会则带着观众们进入了新的时代,上演的是格里埃尔为双小提琴创作的《十二首双小提琴二重奏》选段。拥有德国以及波兰血统的格里埃尔,处在连接着浪漫主义时期和20世纪风格的时间点上,旋律更为丰富且具有感染力,而情绪上也更加深沉,每个乐段都不长,却面貌迥异,体现出了当时性格小品创作风潮的特征,也带来了别样的风格面向。两位演奏家很用心地互换了位置,声部分配在交换后也展现出极其细微的差别。纪尧姆的声音相对更为宽阔舒展,而王霄体现出了东方人的内敛和克制,两人音色依然配合得当,相互模仿或者偶尔“身份互换”的段落,彼此的声音中都多少留有对方的印记,可谓你中有我,水乳交融。

音乐会的大轴曲目,是来自普罗科菲耶夫的杰作,《双小提琴奏鸣曲》(Op.56)。短小精悍的四乐章结构,被冠以奏鸣曲的标题,意在与巴洛克时期的奏鸣曲概念产生链接,音乐的情绪上并没有鲜明的指向,而是用极富挑战性的肢体、变速等技术要求,考验着演奏者和听众的把控和理解。两位演奏家一以贯之地以精细的临场发挥和对音质的高标准要求,将开场营造的欢乐气氛深埋在了乐思缠绕的乐趣之中,音乐会也随着普罗科菲耶夫深沉的表达进入了新境界。

返场环节,两位演奏家选择了共同的“祖师爷”维涅亚夫斯基的二重奏。整场演出,不仅以学术视角展现了小提琴二重奏发展历程上不同时期的标志,更展现了小提琴家之间和谐共生、切磋琴艺的氛围。这正应和了室内乐艺术的初心,即不借助任何语言,给对方鼓励和支撑,传递情感,并且把最美妙的瞬间感动分享给所有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近现代著名的45位小提琴演奏家
女神穆特和她的男神卡拉扬
圆号!你又错了!
小提琴古典吉他二重奏|帕格尼尼《音乐会奏鸣曲》附小提琴谱
对话祖克曼丨小提琴家为何要学中提琴?
小提琴古典吉他二重奏|帕格尼尼《音乐会奏鸣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