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本战时的精神教育

一个国家要想在战争中获胜,表面看是武器的强大和军队的勇敢,实际上取决于国民的意志力。
国民的意志力,需要国家的持续教化。意志力的具体内容就是国家创导的价值观,就是老百姓对这种价值观的接受程度。
当老百姓的对国家创导的价值观高度认同的时候,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就大致成型。如果要发起一场战争,或者要抵抗一场战争,都有了坚实的民众基础。
日本被美国人打开大门以后,第一次意识到了国家处在存亡的边缘。
这种灭国感,让日本朝野掀起了向更强大的西方学习的热潮。


原来的中国文化在现实面前已经证明了它的落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让日本人发现这才是需要学习的文明。
向西方学习,日本人也有个过程。从保持日本自己的文化,学习西方的技术,到放弃原来的文化,全面学习西方的过程。
在日本也有类似中国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争论,但在福泽谕吉、伊藤博文等一批亲西方的知识分子、政治精英的推动下,彻底接受了脱亚入欧,全盘西化的思想。
这种思想,表面看来是日本对西方的臣服,实际正体现出日本要超越西方独立自强的野心。
当满清政府认为放弃中学就意味着亡国亡种的时候,日本人意识到,只有放弃一切全面学习更强大的西方才是保国保种的唯一出路。
换句话说,日本的全面西化,不是为了让自己成为西方的附庸,不是为了接受西方的殖民,而是为了自己的独立和强大。
这种思想体现在现实中,日本保持了传统文化中的生活方式,放弃了儒学中的传统守旧的保守思想。
这种改变所取得的成果是惊人的,没到三十年,日本打垮了大清,成为亚洲的第一强国。接着打败了沙俄,将自己跻身为世界列强。
日本的这个过程,也证明了,全面西化,并没有把日本变成了西方的附属国,还让它成了亚洲难得的独立国家。他没有被殖民,反而开始殖民他国。

三越百货公司的时装秀。东京,日本桥,1956年。
日本的成功,极大地激励了国民的自信。日本传统中民族的优越性,随着国力的发展开始膨胀。
日本人开始感觉自己是个特异的民族,是拯救亚洲的中坚力量。
等到自己强大以后,它把西方当成了殖民亚洲的敌人。把自己当成了维护亚洲权益的当然保护者。他提出的亚细亚共荣圈,成了抵抗西方文化,为自己侵略亚洲其他国家的理论依据。
从一个全面学习西方,脱亚入欧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号称要保护亚洲文化,抵御西方文明的军事帝国。

舞者在SKD剧院的屋顶上休息。浅草,东京,1949年。
日本的这个转身,是值得后人研究的。
日本开始把它的教育转向精神,转向它自己总结出的价值观。
对于这种精神和价值观,已经能控制日本的日本军部有着充分的自信。
日本国民看到了国家的强大,自然也相信这种价值观是正确的,这种精神的凝聚力有着广泛的民意基础。
日本发起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不管是9.18、还是七七事变,都得到了日本民众的极大支持。
日本的对外侵略战争,在国内很少有反对者。
我们现在当然可以说,是日本军国主义的这种教育,造成了日本民众的战争狂热,但我们同样应该指出的,这种狂热,也正是日本民众承受战争灾难的报应。
当民众失去理性,国家的灾难,实际就是老百姓的灾难。
1946年7月,日本东京:图为一名工人正在分发个人配给的美国有史以来在日本发放的最大数量的食品--22,250吨小麦粉和袋装大米。每个人每天被分配到297克的配给食品。
国家是抽象的,民众是具体的。
原子弹下牺牲的不是抽象的国家机器,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日本人被灌输的就是日本民族是一个比其他民族更优秀的民族。
要让民众从骨子里接受这种观念,在宣传上必须把这个民族说成完美无缺。
在备战或战争时期,更重要的就是不能对军队有任何负面的议论。
这种观念,成了日本的军事思想基础。让每个日本人都感觉到日本军队的强大,让每个日本军人都觉得自己的勇武。
这种教育是成功的,盟军在太平洋战役中,所面对的就是这批顽强抵抗的日本军人,美国人也吃够了神风特战队的苦头。
大批的自杀式的飞行员在战争中出现,除了日本人现在还没发现有第二个国家能这样做到的。
也是在这样的精神影响下,日本民众承受着艰苦的生活,还无怨无悔地支持着战争。
他们从没想过自己会失败,他们只认为胜利或许会迟一点到来。直到天皇的“玉音放送”,宣告日本无条件投降,许多日本人都不相信这是真的。
这种精神灌输的需要,让日本军方始终无法客观分析对手的情况。

在股票经纪公司完成管理培训。池袋,东京,1961年。
战时的日本是没有客观的战略评估的,他们只坚持一种观念,日本一定能胜利,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敌人。
这种思想甚至影响了日本的武器研发,因为日本人相信精神的力量,武器不能决定胜利,精神才是。
日本军人当时固执地相信,只要是日本的敌人最终必将被消灭。
闲院宫载仁亲王对日本帝国陆军的情报分析认为:把敌人看得太高容易滋生失败和怯弱的情绪,会腐败我军的士气。”
这种观念让日本人对别国的军队充满蔑视,比如,日本军人认为中国军队是“一群穿着军装的乌合之众………”。他们认为,只要日本舰队靠近中国海岸,中日战争就会成为定局。
这种觉得日本军队战无不胜的观念,甚至体现在军演上,最终的结果都必然是日军的胜利而告终。
精神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确实重要,它能决定国家的存亡。
但这种教育一旦离开真实的基础,只是作为洗脑,其后果将更为严重。
日本战时的精神教育已经走火入魔,最后的结果,不只是战争的失败,更到了亡国的边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啥说原子弹下无冤魂,看看“九一八”后日本人民的表现就知道了
各国军队是如何培养军人战斗精神的
战场上,弹尽粮绝时,为什么感觉西方大多会投降,东方大多同归于尽?
日本战败后,麦克阿瑟问天皇:你为何不切腹?天皇笑着说了4个字
日本为什么不在腐朽的北洋时期进攻中国呢?
岂能用成吉思汗的“屠城”为南京大屠杀辩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