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琴合一 以器识人

你能想象吗?

演奏家画像或许早已绘进了他手中的乐器

——是人在奏琴,亦是琴在塑人。

一只乐器,

似乎早已出卖了演奏者的性格;

一部作品,

或许可以勾勒出演奏者的人生轨迹。

本期“佳话”专栏,

主持人李佳明与

小提琴演奏家陈曦、大提琴演奏家莫漠,

以乐器剖析性格,以乐曲讲述经历。

一起共赴这场聚会,

从最真切的角度来了解这两位演奏家

和他们的乐器朋友吧!

李佳明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陈    曦

小提琴演奏家、

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

莫    漠

大提琴演奏家、

青岛耶胡迪梅纽因学校教师


李佳明:陈曦是小提琴演奏家,莫漠是大提琴演奏家,从音乐家族的角度来说,你们是真正有血缘关系的。今天两位有个使命:请分享你们如何通过交流分享、介绍作品,让大家对古典音乐特别是对弦乐家族产生好感?你们如何施展口才、展示思想,让大家对音乐产生亲近感?

莫漠:我们得为大提琴、小提琴“带货”。其实从乐器外形上,大家就能看得出弦乐家族的关系,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贝斯形状基本都一样,只不过大小不同,所以它们之间也有很多相通之处。作为大提琴演奏家,也会听很多小提琴的演奏作品,大提琴、小提琴的曲目也有很多相通之处。但有意思的是,作为一个家族的乐器,它们在音乐表达的个性上又不太一样。大家比较熟悉小提琴,它是非常华丽、非常有歌唱性的乐器。而说到大提琴,“深沉”是大家最爱用的一个词。但是我觉得大提琴不光有温柔深沉的一面,它也是一种很有爆发力的乐器。同时,各类乐队、重奏组合,包括爵士乐,都需要这样一个低音乐器作为支撑。

陈曦:大提琴的功能性很强、很多变,可以当配角,也可以当主角。

莫漠:对,这是大提琴比较独特的地方。

李佳明:莫漠,听你的这一段介绍,我基本也了解了一点你的性格。你在说大提琴的时候,也像在说你自己。你们两个人的状态似乎和你们的乐器特点也基本吻合。莫漠说话的声音低,而且速度比较慢,很稳。你描述大提琴用了两个关键词:深沉、温柔,但是一转身又说,在关键的时候它是有爆发力的、有力量的。我觉得你是一个内秀型的人。

莫漠:人是会随乐器变化的。

李佳明:陈曦的笑、音色,都更加明亮。你们俩即使不带琴,大家都能认出哪位是小提琴演奏家,哪位是大提琴演奏家。

莫漠:确实,我觉得您说得非常对,我们的性格里也有乐器的性格。

李佳明:你刚刚说大提琴有深沉的一面,也会有爆发力。你自己什么时候会有爆发力?

莫漠:我是打游戏的时候!

陈曦:他玩儿的时候反应很快,一点都不深沉了。

莫漠:就像大家总说小提琴是华丽的,其实小提琴也有需要沉下来的地方。作为一名表演者,需要像演员一样适应很多不同的场景、不同的角色,一首好的曲子中也许就已经包含了作曲家很多不同的性格。演奏家要把它们表现出来,观众才能感受到,产生共鸣。我觉得任何一位艺术家都要有很多不同的性格。

陈曦:我们就是一个乐器或者一部作品的形象代言人,我们的每一个作品都会有非常多形象在里面,我们就是演员,在进行二度创作。

李佳明:而且不仅是舞台上,你们的生活、你们的情感最后都会融入到演奏中。

莫漠:当然,也许一部乐曲中有很多不同的感情阶段。有的时候它可能是一位作曲家非常安静的内心独白,演奏者也需要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才能把曲目想要表达的信息表达出来。如果状态好,演奏者这时可以排除其他杂念,把音乐收进身体里,演奏出的是完全属于自己内心的独白。还有的时候,一个乐句本身想要表达的是非常外向、非常奔放的情感,那时就要把它再放出去。这些都是演奏的一部分,作为演奏者,我觉得我们要有这种表现能力。

李佳明:莫漠聊着聊着又进入大提琴的状态了。刚才说到大提琴在演奏中是个多功能、多变的角色,莫漠在生活中是不是一位善解人意的人,或者也扮演着给人支撑的角色?是不是“幕后英雄”的类型?

陈曦:我觉得莫漠是个很客观的人。他非常冷静,而我有的时候就不那么冷静。有时看到网上对某件事的评论,我会非常激动,他就会淡淡地说:“其实也不一定是这么一回事儿。”给人一种相对平静的感觉,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性格优势。

莫漠:在弦乐四重奏这种乐器组合中,有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根据我的经验,排练的时候,两把小提琴的演奏者经常会吵起来,中提琴一般不太挑事,大提琴会在中间调和。这种情况经常遇到,因为小提琴演奏家一般都是比较有主见的人。

李佳明:所以在弦乐四重奏组合中,你是调和的角色?

莫漠:如果四个人吵起来,互相都一点不妥协,那就没法继续排练了。不光是我,我见过的很多别的组合一般也是大提琴担任调和的角色。

李佳明:这就体现出性格了,莫漠很理性。莫漠已经总结了大提琴的性格,那小提琴是怎样的性格?

陈曦:我觉得小提琴绝对是一个主角。一般在乐队中,在很多作品中,它都是主角。因为小提琴的音域偏高,这个乐器本身有非常多的炫技色彩,有非常多独特的东西,可以赋予作曲家和演奏家很大的空间。小提琴家也要把小提琴最独特的一面表达出来——那种即使在很多乐器中,一出声就闪光的感觉——这非常重要。很多小提琴家的性格中也带有这样的特质。

由于乐器的属性,小提琴几乎很难做一个绝对的配角,因为它偏向高音区,拉琴方式上揉弦很紧密,非常有激情。小提琴在乐器史的发展中曾有一个领先的方面,就是作品多。当然,现在中提琴、大提琴也一样有非常多的优秀作品。小提琴被称为乐器王后,我觉得是有道理的,它很有魅力,非常有光彩。大提琴比较低沉,它也有力量,但小提琴的力量是爆发出来的感觉。对我来说,小提琴的音乐表达张力比较大。

李佳明:莫漠,你觉得陈曦描述的小提琴的性格和他的性格吻合吗?你刚才的关键词是沉默和爆发力,我觉得你也有这样的性格;陈曦说小提琴是主角,要把身上的独特性表达出来。我想求证他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性格?

莫漠:好像也有一点。我们聚会的时候,陈老师一开始讲故事,我们就被吸引住了。

李佳明:他是段子手吗?

莫漠:对,段子手。

李佳明:来,请陈曦讲一个关于音乐的有趣故事。

陈曦:音乐的故事很多。弦乐演奏者拎着乐器有一种优越感,一看我们的琴盒,就知道里面装的是乐器,相比之下,单簧管、长笛这类乐器盒的辨识度不高,而钢琴演奏家就没有拎着乐器的体验。我和钢琴演奏家王羽佳是同学,以前上学的时候,几次我拎着琴盒走在路上,只觉得琴盒很沉,拎着很累,但王羽佳每次都说:“你让我拎会儿琴呗。我就抱着几本谱子在路上走,别人都不知道我是干嘛的。”

莫漠:对,律师走在路上也是只抱着几份文件。

陈曦:她一拎上琴,说:“这感觉!突然一下子就觉得自己是音乐家了。”

李佳明:所以拎着琴盒在生活中就有高关注度。

陈曦:她每次拿上琴盒,就开始在大街上大摇大摆地走。我还得提醒她:“不许悠我的琴,这个琴太贵了,小心弄坏了。”她一看就是没拿过乐器,我们拿琴怎么可能晃来晃去,还转着圈拿呢?

李佳明:拎着小提琴可能有种是主角的感觉。

莫漠:对,这从演奏上也能听得出来。小提琴的演奏有一种强烈的、想表达的欲望,因为这种音乐特性,小提琴很难当伴奏乐器。乐团中,很多旋律都在第一小提琴上,它的部分也会比其他乐器难很多。

陈曦:乐队首席也是小提琴手。

莫漠:所以他们这方面任务也比别人重很多。

陈曦:我们更“卷”一些。

莫漠:所以小提琴演奏家之间竞争意识更强,回到我说重奏的情况。第二小提琴也带有同样的性格,可能也会想要成为主角。不过这种竞争也是讲理的,不会不讲道理。

李佳明:我们刚才聊了你们俩的性格,我现在想请教两位,你们演奏过的哪一首曲目最能表达你们自己?

莫漠: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也许每一位演奏者都有自己擅长、喜欢的风格,但没有人会说自己不喜欢巴赫。如果要说某一部作品的话,我觉得是巴赫的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它们就像我们大提琴中最神圣的作品,这六部作品对我来说是很独特的存在。

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很有意思,他一共写了六首,从《G大调第一大提琴组曲》开始。在巴赫那个时代,大提琴还完全是一种伴奏乐器,没有人会把它当成一个独奏乐器去写作曲目。那时候大提琴还没发展出小提琴这么多、这么丰富的演奏技巧,所以大提琴的作用基本是在乐团里提供低音支撑。但是巴赫是一位很伟大的发明家,他特别喜欢去寻找乐器新的可能性。所以他把大提琴单拿出来,作为一个独奏乐器去写作品。

聆听《G大调第一大提琴组曲》

他的六首组曲就像发明东西,刚开始只是去尝试一种比较简单的模式,就像探索太空,人类先就近到月球,再想怎么去火星。巴赫的六首组曲也有点这个意思,它的难度从第一首到第六首递增。到了第六首《D大调第六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演奏上、技巧上都已经非常复杂了。三百余年过去了,直到现在,人们仍然把它认作最难的大提琴作品之一。

这六首组曲代表了一个成长的过程,在《D大调第六无伴奏大提琴组曲》里面,它包含了你能想到的所有人类情感,包括巴赫自己创作时虔诚崇敬的心情。但同时,你不会觉得他只是在和上天对话,只是在和人类对话,也许他就是在跟你讲他自己的故事。这个作品里有一种包容性,我觉得非常宝贵,这也是我心中一个完美的艺术作品必须具备的一点——它要能包罗万象,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在一首组曲中表达出来。它也留给演奏者很大的空间,去表达任何想说的事情。

李佳明:我感觉这个组曲很符合你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它代表着一种丰富性和成长性。

莫漠:也许是吧。不光是大提琴作品,巴赫的小提琴作品、钢琴作品,都能够伴随演奏者一生的成长。因此,很多大师到了职业生涯后期,都喜欢演奏巴赫的作品。还有很多科学家,他们也喜欢听巴赫的音乐。因为巴赫的音乐不光有艺术性,它同时也有逻辑性、复杂性、科学性。而且你还会不断发现新的可能。巴赫的音乐有点像小时候玩的乐高玩具,这个东西好像怎么拼都可以。

巴赫的大提琴作品和小提琴也不太一样,小提琴作品里,表情记号标注得比较详尽,而这六首大提琴组曲的手稿丢失了,目前流传的版本是几份由他妻子和别人出版的手抄本,并非巴赫的原稿。这些版本基本没有弓法、指法、表情记号,只有音符。这就是为什么不同大提琴演奏家演奏的巴赫作品,常常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就是靠自己的想象力去解释巴赫为什么要这样写。但是很神奇的一点是,好像怎么解释都说得通,这也是很有趣的一点。

李佳明:殊途同归。陈老师想介绍什么作品?

陈曦:我觉得很难找到一个可以完全代表自己的作品,因为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不一样。但总体上,柴可夫斯基对我来说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作曲家。我爸爸会拉小提琴,小时候,我看的第一个小提琴作品的影像资料就是小提琴家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演奏的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爸爸那时候就告诉我,这是拉得最好的一位小提琴演奏家。我那时候太小了,就觉得,这么胖的一个人,怎么就好了?之后又知道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小提琴比赛之一,自己后来又演奏柴可夫斯基的这部作品,获得了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的奖项。


聆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2002年得到了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的奖项后,我的所有演出都是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各类演出邀约时都问我:能不能选择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到了2004、2005年前后,我真的是快要演吐了。那时我20岁左右,每次都要演这部作品,被别人完全标签化,连我的老师都说:“你应该把这个谱子放到一个木箱子里头,上六把锁。”后来我做了个勇敢的决定,只要让我演这首作品,我都拒绝。我实在拉得太多了,以至于如果在车上听到朋友放这首曲子,我都会说:“我们能不能换一个作品?”他们一听,说:“这可能是你拉的。”“那更得换!”真的很难受。

但是在2011年巴黎的一场音乐会后,我的手受伤了,从2011年到2022年,我11年没有演奏这部作品。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态,它从我毕生追求的作品,到成为我演烂了的一部作品,然后又变成了我无法演奏的作品,这个作品在我生命中的轨迹像过山车似的。2011年手受伤之后,我一直不敢触摸这部作品,直到2022年在天津,我时隔11年终于又演奏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那时是2022年7月,而我是在2002年6月底以这部作品夺得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奖项,那时,这部作品陪伴了我整整20年。当我在台上再次演奏这部作品的时候,在第二乐章,我自己都快流泪了。这不是个好的职业态度,因为我出戏了,但那时我想的已经不是怎么去演奏作品,想到的是20年来,从获奖到现在的经历,那是一种由心到外的滋味,还有就是自己又找到青春的一种感觉。

这部作品为什么给我很多启示、很多感受?因为它伴随我的时间太长了。那时,对我而言,《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又有了一种新的魅力,可能这是一种命运。这部作品特别能代表我,它代表的不仅是我的性格,也是代表了我的这一段人生。

李佳明:我觉得那一段你没出戏,你还在戏里。

陈曦:可能也对。

李佳明:如果把音乐这个标签抹去,这像不像一个爱情故事?

莫漠:对,有爱恨情仇。

陈曦:是的,我曾经也这样觉得。可能当时你没有珍惜,结果后悔,然后现在又总觉得应该爱它一万年。李佳明:从我这个视角来看,我总觉得陈曦就是有小提琴的性格,莫漠就是有大提琴的性格。

莫漠:我觉得人和乐器就是相互影响的吧。你会把自己个性的一方面在乐曲中表达出来,而好的琴本身也有自己的个性在里面,演奏者也会受到影响。这听上去很玄乎,但其实手中是什么样的琴确实会对演奏者产生影响。

陈曦:琴是可以塑造一个人的,这一点我深有体会。2005年前后,我开始用意大利制琴师斯特拉迪瓦里1708年制作的小提琴“红宝石”。斯特拉迪瓦里的制琴风格非常高级,他做出来的琴看起来很高贵,工艺漂亮华丽,拿着这把琴,我的演奏风格也会不自觉偏向华丽。2009年后,我换了另一位著名意大利制琴师瓜奈利1725年制作的琴,他的制琴风格和斯特拉迪瓦里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类型,他的琴没有那么好看,但动力十足,充满野性和爆发力。那时,我的演奏风格又带上了这种感觉。不同的琴对我们拉奏的发音方法都是有影响的。

我们常说演奏的最高境界是“人琴合一”,但又不止于此。人琴合一代表的可能是一把18世纪的意大利制琴师手下的小提琴作品和一位21世纪中国演奏者的对话,而同时还要演奏那么多不同时代、不同国界的著名作曲家的作品—这是三方的合作,其中有非常不一样的化学反应。如果演奏西方的作品,我不可能用太多中国的演奏方法,反之亦然,演奏《梁祝》,我就要在手中小提琴自带的西方发声方式和中国式演奏方法之间找到平衡。

莫漠:对于我来说,不用拉很复杂的曲子,只是一个音阶,找找自己的感觉、自己和乐器的联系,心马上就沉浸下来了。这有点像打坐或者冥想,你可以通过乐器来达到这样的状态。这是精神层面很享受的一件事。

整理:马飞羽

编辑:文珊

美编:张琳琳

排版:阳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相遇小提琴制作高手:关键是精确度
不要被“人设”黑了中提琴,它其实很好听……
小提琴演奏家陈曦:真正的美,需要经过痛和苦
中國提琴家協會
(1)[转载]大提琴的发展史
古董小提琴价格是黄金的800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