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梅尔——最后的维也纳古典乐派音乐家 16(2012-10) 结束感言
本人从翻译新格罗夫音乐和音乐家词典中胡梅尔的条目,查找其他资料,搜集和选择音乐,转换格式,编辑文字,断断续续地竟也持续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其间我专心聆听胡梅尔的音乐就不下50小时,还不算选择上传音乐的时间,对他的作品有了更多一些的了解,也产生了更深的喜爱,对音乐家本人也更加崇敬。
胡梅尔是个天才,这毋庸置疑,无怪乎顶级音乐天才莫扎特能够让他在自己家中居住近两年,免费教他音乐。
然而,胡梅尔的天才主要侧重在钢琴演奏方面,而不是音乐创作方面,前者偏重于技艺,后者则是灵感。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人有莫扎特那样的灵性,能创造出那么多优美的旋律,遍传世界每一个角落。
技艺是可以传承的,而灵感则无从传授。正因为此,可以找到诸多提琴世家,钢琴世家等等的音乐世家,却罕见作曲世家,仅存的音乐世家巴赫家族,更多地也是技艺上的传承(因为当时教堂需要管风琴师,唱诗班指挥,那是一项固定职业),最终也难逃香消玉泯。
很多评论说胡梅尔的音乐缺乏创新。在专心聆听了手头所有胡梅尔的音乐之后,笔者开始不以为然。胡梅尔在音乐的优雅、精致、细腻、生动等很多方面都向前迈了不小的步子,在曲式、和声方面也做了不少大胆的尝试。无奈的是,时代需要的是一个革命者,而不是改革者,胡梅尔偏偏是一个改革者,他的天性就是改革者。
我甚至天真地想,假如上帝让胡梅尔和贝多芬两位天才的出生时间做一个调换,让胡梅尔比贝多芬早生八年,即使胡梅尔不再添加什么作品,里外算来十六年的时间,也足够让观众更充分地领略他的才华。那样胡梅尔正好是莫扎特和贝多芬之间的过渡,音乐史上可能就不再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三杰”,而是四杰——海顿,莫扎特,胡梅尔,贝多芬了,我们经常听的古典曲目中也会更多一些胡梅尔的作品。是贝多芬作品的光芒让胡梅尔显得暗淡。所以我在前文中才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
与贝多芬,甚至与当时的很多音乐家相比,胡梅尔无疑是幸运儿,他的生活平坦,事业顺利,没有大的坎坷,才华和勤奋都及时兑现成荣誉、鲜花、掌声和金钱,就连他精明的商业头脑都得到足够的回报,为自己积攒了财富。
然而,胡梅尔也要为此付出代价。他必定要为频繁的演出进行应景创作,以满足听众观众的胃口。很难想象,一个经常有宫廷、官邸、剧场、豪宅在等着他演出、回家要教数节钢琴课的音乐家,还能有多少精力在音乐作品的深度和广度上处心积虑。他的生命更多地卖给了当前,而不是身后。应该说,他能有那么多作品传世,已经实属不易了。我想,即使把贝多芬换在他的位置,音乐创作也会大打折扣的。
我以为,胡梅尔没有创作交响曲的最大原因,不在于与贝多芬的纠葛,在于此。写作大型作品必然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后期还要请更多乐手,花更多时间和金钱去给乐队排练,这很可能耽误应接不暇的演出,也就是耽误滚滚的财源。
不仅如此,他还要承担作品不被认可的风险——这绝不是杞人之虑,在贝多芬身上已多次验证。因为作品不被理解,贝多芬不止一次萌生去意,发誓再也不回维也纳,多亏朋友的苦留。因此从利益上考虑,放弃当前的事物去潜心创作,无疑是“舍近求远”。胡梅尔足够精明,他理当尽量规避这种风险,换了其他人,也会是这种选择。正因为此,胡梅尔才完成了自己人生利益的最大化。
反观贝多芬,在事业鼎盛时期罹患耳疾,被迫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迫使他与舞台和演出渐行渐远,直到几乎只能靠音乐创作维生。多亏他叛逆的性格、狂放的个性,坚定的追求,才没被命运击倒而一蹶不振,最终得以一个人在无声的孤独世界中心无旁骛,殚精竭虑于音乐创作,给人类留下最宝贵的声音遗产,自己也在历尽苦难人生之后获得永生,被后人尊为“乐圣”。
说到此,你不能不感叹中国的一句古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我没有宗教信仰,却也绝不是无所信服。我坚信冥冥之中必有一种任何权势都不能把持的力量,掌控着一切偶然,维持着这个宇宙的运行,也决定着你之你,我之是我。为方便,我们姑且叫他“上帝”。
我想说的是,如果上帝创造贝多芬更多的是为了让他给后人传承音乐财富的话,创造胡梅尔则是为给当代人快乐消遣。他们都恪尽职守,胡梅尔生后遭冷落也就恰如其分了。引用我的一位学长的话,他说上帝不会错把一切好事稀里糊涂地都给到一个人头上,每个人只能得到应得的。
网上关于胡梅尔出现最多的文字,都与我几年前初次接触他更多作品时的感触有惊人的相似,抱怨他似乎生后被错误地低估了,并特别指出胡梅尔的作品罗列在新格罗夫音乐和音乐家词典中“竟占了足足三个页码”,以示他作品之丰,大有为他鸣冤叫屈之势。
为了让读者有比较清晰的了解,我有必要介绍一下“新格罗夫音乐和音乐家词典”(我只有1969年版,本人涉及它的所有文字都以此版为据),下面简称“词典”。
词典共有20卷,大约18000页,是迄今为止资料最全的音乐词典,尤其在西方古典音乐方面,更是首屈一指。
下面是我前面假设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四杰”以及巴赫五位音乐家的词条在字典中的体量,写出来作一个粗略的参照:
1. 巴赫家族(共80多位音乐家,历经三百年) 所占页数100页   其中作品表40页
2. 巴赫JS 所占页数54页   其中作品表18页遗失的当然无法统计)
3. 海 顿  所占页数78页   其中作品表40页
4. 莫扎特 所占页数79页   其中作品表22页
5. 贝多芬 所占页数60页   其中作品表16页
6. 胡梅尔 所占页数9页    其中作品表3页
从上面的数字,不难看出胡梅尔与他们不是一个数量级。
本人此专辑所上传的胡梅尔的音乐(视频)文件,不敢说占了他重要作品的大部分,起码也是不小的部分。笔者以为,如果不是在世时声誉甚至超过与他同时的贝多芬”,表中数字未必会有如此悬殊的差异。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胡梅尔把本可能流传千古的才华提前兑现,甚至透支了。
您能想象巴赫作品全集的量么?18000页(还不算数量未知的佚失作品)!相当于整套新格罗夫词典。可就是这位创作几乎涉及西方古典音乐所有方面,奠定了古典音乐基础,连贝多芬都惊呼“他不是小溪(BACH在德语中似乎和小溪相同),而是大海!”的音乐巨匠,虽然当今被称为“古典音乐之父”,不也曾经被尘封年么?
下面稍作休息,先请欣赏一段您未必熟悉的小号协奏曲:

小号与弦乐器的协奏曲Concerto for Trumpet and Strings

再说一下莫扎特。莫扎特拥有近乎非人的音乐天赋,给人类创造了众多的宝贵音乐遗产,不是既没有获得多少金钱,更没有多长的阳寿,最终身葬荒冢么(当然最终上帝让他的名字恒昭日月)?胡梅尔和莫扎特在创作上的天赋可以说不可同日而语,有谁能哼出全球哪个地方有一句儿歌是胡梅尔的旋律么?
顺便说一位音乐家阿尔比诺尼,他一生写过50多部歌剧,在世时也声名显赫,到如今也不过几乎以一首不是他作品的作品“柔板”流传于世——但终归让世人永远传颂这个名字。
回过头来说一下您上面刚刚听到的小号协奏曲,难道不精彩吗?他出自捷克作曲家聂鲁达(Johann Neruda 1708-1780)(当然不是诗人聂鲁达)之手。聂鲁达生于波西米亚,是胡梅尔的前辈,也算是同乡,身后不是一直几乎默默无闻么?

历史的大浪淘沙真有些残酷,但最后总是真金闪光,没有显露的终归还是纯度不够。
综上所述,上帝让胡梅尔的才华和勤奋享尽了鲜花和掌声以及金钱,还让一首精美的小号协奏曲广为流传,完全是恰如其分的。
我在上面谈论了一通天才,另想说说滋生天才、培育天才的土壤。
欧洲文艺复兴之后之所以天才辈出,是因为他们有无比肥沃的土壤。还以音乐为例。上面说到的词典,其中大约包含册介绍乐器的内容,(单独出版的新格罗夫乐器词典是上册),也就是说还有十册,这十册中的主要部分都是介绍欧洲中世纪以来的音乐家的内容,以胡梅尔这样的声望才占九页,再加上可能没有记载或不值得上册的,就可以想象他们的音乐家有多少了,说多如牛毛绝不为过。
西方的五线谱记谱法在中世纪就很完善,它是音乐继承传播的基础,令前辈们的付出都能够成为后人的借鉴和财富,使音乐更加普及和深入人心;再加上宗教对音乐的巨大推动,把音乐变成为社会生活的必须,反过来使得音乐土壤越来越肥沃,很多有音乐天赋的人获得发展的机会,孕育出大量音乐人才。
正是这无数音乐人才的星汉灿烂,得以产生那些我们熟知的耀眼巨星。
我上面上传小号协奏曲的作者聂鲁达,就是巨星孕育、成长、壮大、结果的无可计数的土壤颗粒之一。不是吗?
好了。一切必须踏实努力才能得到的东西,狡猾和投机取巧都无济于事。本人之所以花这么多拙力制作这个专辑,最根本的意义,是希望能够在古典音乐的普及上贡献绵薄之力,为我所生所长的土壤增加一点音乐粉尘(远远够不上颗粒)。
至此,全篇完成。
(赘述:终于把十六集文字发完,可以松一口气了。虽是重发,我尚有这种感觉,别说辛勤的读者了。在此,向支持我,鼓励我的所有朋友和乐友致谢,没有你们的顽强陪伴,我想不出会有多么孤寂。老崔在此再次鞠躬致谢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奥地利作曲家-胡梅尔简介
胡梅尔:钢协和奏鸣曲
海顿 第一和第二大提琴协奏曲
您不得不聆听的十部交响乐
古典音乐精选,这里有贝多芬,莫扎特,肖邦,瓦格拉…作品
二十二首伟大的古典音乐作品 | 贝多芬 李斯特 莫扎特 肖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