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防线易崩溃社会功用有礼法
编者按

  10月7日,广州地铁4号线上一名六旬老人与一位28岁青年为争座位发生互殴。男青年头部、手臂布满血迹,耳朵被咬破一块,老人鼻部受击流血,地板上血迹斑斑。网友拍摄的这段视频一时间成为人们长假后关注的焦点。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人到底怎么了?

  成为焦点的问题往往带有普遍性,互殴事件引发广泛的议论恰恰说明了人们感同身受,同时希望看到对问题的深层次解读。以下是两篇对此类现象的分析文章,从人性和文化伦理角度进行了剖析,希望我们能够从中得到启发。

  时事心事

  对有的人来讲,一天的战斗就是从争夺屁股下的座位开始的。无数人、无数天,人们都极其认真和努力地重复“抢座”这件事儿。“座位面前,人人平等”,所以男人可以不绅士,女人可以不优雅。

  为什么在人多、拥挤、嘈杂的车厢内,容易发生上述“抢座互殴”的事件呢?这是因为在一个拥挤嘈杂的环境里,容易使人心烦气躁、焦虑不安,由此会令人对小事情的包容性下降,也就更容易情绪失控,特别是在有人围观的情况下受到攻击,因感到吃亏而自尊心受挫,就更容易被激怒了。

  此外,每个人的内心除了有阳光、积极、善意等正向特质,还有攻击、欲望、自私、贪婪的阴暗面,由于这些阴暗面不符合道德伦理和社会规范,使人类充满罪恶感和羞耻感,因而一般不被自己内心接受与认同,而是被自我压抑、厌恶、掩盖、自我拒绝和防卫。从特点来看,内心阴影不完全受自我控制,具有自主性和动力性,所以在利益面前,在趋利避害本能的作用之下,人内心的阴影部分(自私、欲望、贪婪、攻击等能量)就会自发地跑出来,占据和控制自我意识,“抢座互殴”就是这种负能量的外在体现。

  “抢座”还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这个社会的浮躁心态。“浮躁”的确是时下值得关注的社会通病,在“浮躁”心态的驱使下,人们为人处世往往表现为过度强化自我、罔顾尊严、争强好胜、缺乏冷静理智、换位思考和互谅互让的谦和姿态。在现实的生存压力之下,人们普遍缺乏安全感,很多人无法从容应对周围的竞争,因此选择通过争抢的方式来获得控制欲和安全感。放眼望去,如今激烈竞争的社会,“挤”“争”“抢”已经成为了一种习以为常的生存方式,从乘车抢座,到开车抢道,诸如此类的普遍行为,其实都是生活压力过大的真实折射。此外,有的人即使本来想遵守秩序,但当看到不守秩序的人得到好处,往往也容易心理失衡,无法容忍“别人有的我没有”,从而放弃自己的礼貌、谦让与原则,加入到争抢的行列当中,让不遵守秩序成为一种潜在的心理共识。

  我们相信,能够避免抢座互殴事件发生,能够医治冷漠的,还是人心之间自由传递的正能量,这种正能量来源于人们的心理承受力、意志力和宽容度。光天化日之下,阿伯与阿哥上演的“抢座互殴”闹剧,活脱脱一副市井丑态,人的灵魂不应如此丑陋,人的行为不能如此残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社会角色,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认识不同角色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沟通,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相互理解才是幸福的通行证。

                                                                                                                                                                                                              文/曹浩

  心灵导航

  就在“你幸福吗”的问题正广为流传的时候,广州地铁上阿伯与男青年的殴打事件发生了,他们为争座位而由吵闹直至大打出手,很显然,他们当时是不幸福的。据称,二人都拥有很容易获得幸福的工作身份: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教师,一位慈济他人,一位教育他人。常年负责利益他人工作的两个人,以其常年积累的“以他人为重”的思维习惯来看,很难想象他们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产生如此激烈的冲突。

  在中国的文化史上,礼治和法治是儒家思想的两个潮流。在先哲们看来,礼是社会性的,是使人导向自由的;法是政治性的,是束缚、限制人的行为的。礼是可以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法则只论法不论人。礼的重要性在于导达人的情感,而法的重要性在于保护人的权利。所以,礼常常是软性的,法常常是硬性的。

  一般来说,一种行为的出现需要内心认知的支持。根据事件发生的报道看,两人由激烈争辩的“礼”,发展到激烈维权的“法”,起先都会有一定的理由支持,而当时内心过于考虑“自我”的感受却导致事件升级。支持老人去争执的理由,是“青年应当尊老而让座”,这属于“礼”的范畴。他出示《老人证》教育青年要接受向老人让座的伦理要求。由于遭到青年的拒绝,老人的这种要求由最初“尚礼”的软性融通迅速转化为“尚法”的硬性要求,继而由于情绪失控出以老拳。青年显然不能接受这种极端的维权行为,于是在遭到打击的同时,也拳脚相向。

  本来,“让座的说教”是个“礼”上的事,青年占座的举动失礼了,通常人们在过失面前,当然也希望接受软性融通和教育。然而,过分自我的意识改变了这一切,老伯的强硬维权激化成了严重打斗,座位矛盾恶化了。其实,公平提倡的“尚法”当然是好的,但如果发展成为尚“我的法”,并硬性要求对方也必须尚“我的法”,则变成强迫了。软性“尚礼”也是好的,凡事在融通中更为协调,可如果发展成必须尚“我的礼”,当然也是一种强迫。

  “过度自我”的情绪打乱了“礼、法”的社会功用,如果不能看清这个问题的潜在危害,即便表面处理好了地铁打斗的一个事件,也仍然还会有无数的矛盾事件酝酿发生。从根本上看,打斗事件不只是一个心理问题,背后的文化影响更为深远。

  在社会生活中,人际关系由“伦理”使其和谐。“伦理”的意义,是指“凡事以他人为重,凡事为他人着想”。“我的尚礼”或“我的尚法”,其实都脱离了伦理的框架,既然凡事以“我”为重,尚礼和尚法便全然失去了本义。

  说白了,只有做到“我为人人”,才能得到“人人为我”。                                                                                                                                                                                                                   文/常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儒家的软性文化与外儒内法
修养之悟(23)
男人四十如“猛虎”,教你几招让你夜“战”不停
一场月饼引发的反思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与社会伦理秩序的保障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内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