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位论文的“致谢”太文艺了

近年,大学里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在写作学位论文时,似乎形成了一个传统:论文前边,必有一篇“致谢”文字。

这当然不是什么新鲜花样。出版著作的时候,西方国家的一些学者在正文前写几行“鸣谢”文字,或者题上“谨以此书献给某某”字样;本国学者在序或者跋中对在自己写作过程中给予过帮助的人士,表示感谢;都是由来已久、莫知源头的事情。

但是,据我所知,文前来一篇致谢文字,从前并未蔚成风气。有很多著作,并没有致谢文字。我当年写作、出版学位论文,也只在后记里,简单地对曾经在我写作论文时给予过帮助的几位老师和前辈学者,表示了感谢。

如今的硕士博士在写作学位论文的时候,不但人人写致谢,而且,致谢面之广泛、致谢文字之文采,都是前所未有的。

这里举两天前我看过并参加答辩的几篇硕士论文为例:

致谢范围最小的,包括了指导教师、任课教师、评审老师、同学、室友;稍微广泛一些的,还包括自己念书的大学、院系,曾经工作过的单位、单位领导及其上级领导部门、上级领导;最广泛的,还要包括家人,父母,兄弟姐妹(令人奇怪的是,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国度,怎么还有人有那么多的兄弟姐妹!),中小学阶段的老师,论文作者求学道路上一切曾经给予关心、帮助、温暖的人。一网打尽,无一遗漏。照此情形,用不了多久,就可能扩大到感谢执政党、政府、祖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直至论文作者赖以生存的星球、星系。

致谢文字的文采,完全可以用“斐然”一词加以形容。还是摘些句子,以供了解、欣赏吧。“时光荏苒,两年的学习转瞬即逝”,“能在名师云集、人才济济的…(此处隐去学校名)深造是我的一份难得而珍贵的人生经历”,“回想自己的足迹,未曾刻意追求,但确实是从未懈怠”,“两年的研究生生涯即将结束,仿佛还记得当初踏入校园时的情景。时光飞逝,转眼已到了说再见的时候”,“论文写作期间的紧张和压力,一路走到现在,那些学习工作生活的酸甜苦辣成为了记忆中的永恒”,“校园的金秋是迷人的,道路两旁的银杏树叶显得格外耀眼。回顾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充满的是无限的不舍和留恋”,“千言万语最后还是一句'谢谢’!我的心里永远永远祝福你们!”

说实话,读着这些堆砌着形容词的致谢文字,我能理解这些学生的心情,心里也有点小感动。但理智上,我很不认可这种文风。原因有二:一是它们跟学术论文这种讲究准确、严谨、精凝练的科技语体太不相称,二是“巧言令色鲜焉仁”,过于华丽的辞藻,难免有失实、欠妥之处。例如,夸奖导师,总是“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实在有过誉之嫌,不免要遭行家坐井观天之讥。有人称自己导师“宅心仁厚”,则更是明显偏离了身份和礼仪。说到自己,动不动就是在导师、老师、同学们的帮助下,学识大增,视野拓宽,水平提升,论文完善……仿佛他们已经跻身圣贤行列,他们写出的论文已经脍炙人口,流芳百世。

有一篇论文,在一一感谢过导师、任课教师、评审教师、同学之后,最后一段是“最最最最最感谢我的爸爸妈妈……”,说半天,该生心中,论文得以完成,主要功劳归父母。前边那些感谢的话,等于白说了。

文风即学风。科学论文前边如上所述过于“文艺”的致谢文字,实际上是高校普遍存在的浮夸不实学风的一种折射。同时,可能还有一点公关色彩,希望文采斐然的致谢能为自己增加一些分数。

写作此文的目的是,是希望大家一起努力,阻止这股浮夸不实学风的蔓延,认真做学问,严谨写论文。

                      丁启阵                     

                                  2013-12-2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做个会写文章的教师
教育部:学生购买、代写论文将开除学籍
我院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举行2017年下半年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 作者:[]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学位论文质量下降堪忧
学生答辩论文被扔 老师:扔给他们看出错的地方
知网硕士论文查重全攻略,查重规则,对比数据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