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音乐评论也应重视学术理论基础
2014年11月19日《音乐周报》刊发了顾礼俭的《音乐评论家是怎样炼成的》一文,文中强调优秀的音乐评论文章应建立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基础之上,而音乐学院开设的音乐评论专业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丰富的音乐实践基础,其音乐评论难以服众,因而质疑开设音乐评论专业的意义。 

然而,强调丰富的音乐实践的重要性之外也应重视学术理论能力的重要性。顾俭礼在其文章中提到“倡导音乐理论工作者从学术的高阁中走下来多关注身边的音乐”,可见他并没有完全无视音乐理论之于音乐评论的重要性,不过通读其全文其通篇基本上都是在强调丰富的音乐实践的重要性,其潜意识中对音乐理论的重要性认识程度或者并不高。

历来音乐表演者对于音乐理论研究者(作曲理论当除外)多有轻视。无须讳言,从事音乐理论的研究躺的不是热炕头而是坐的冷板凳,与舞台上的光鲜相比,纸书堆里的学术理论研究的确并不靓丽。许多人注意到了丰富的音乐实践之于音乐评论的重要性,他们的仰视大多给予了舞台上的华丽,却很少对音乐评论所应具有的学术理论基础关注予以关注,甚至许多音乐理论专业的学生对自己的本学科、本专业也缺乏起码的尊重与学习的热情。  

直言不讳地说,许多音乐批评专业学生的音乐评论文章存在诸多问题,就我所读到的许多文章来看,单从内容上来说鞭辟入里之言罕有而泛泛之谈叠出,其着笔行文往往缺乏具体的阐述和深入的分析思考,许多都只是随感式的肤浅文字,这种文章若是文笔润美令人心神愉悦倒还尚可,然不得不说,其大多都只是简单的文字的堆砌,乏善可陈,文字上的肤浅与认识上的贫乏有关,认识上的贫乏与缺乏丰富的音乐实践经验确有关系。除了这类文章,有的音乐评论性文章尤其是音乐会评论文章,通篇多只是对演出的时间和地点、作品结构与特点、作品创作和演奏、演唱者背景等方面的概略性简介,音乐评论不是文字游戏,搬运文字若小孩摆积木未免儿戏了吧? 

更糟糕的现实是许多音乐评论专业的学生甚至都缺乏起码的针砭时弊的热情,她们热衷于采用各种方式通过各种渠道在专业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以利于各种奖项的争取,且其所发表文章的类型也大多是避难就易,求有而不求优。 

由于音乐批评专业的学生缺乏丰富的音乐实践,顾礼俭质疑高校开设音乐批评专业的必要性,其实高校自然不敢奢望通过短短几年的时间便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乐评家来,这种专业设置的重要意义在于其为成长中的专业音乐评论者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提供了可能,文笔能力便是这种专业基础中的一项。 

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是音乐评论文章内容的活水源泉,却不是音乐评论的全部。一篇优秀的音乐评论文章除了富有价值的内容以外还至少应该有着优秀的文笔能力,在强调乐评者应拥有丰富的音乐实践经验的同时也应重视表述方式的培养,优秀的音乐评论文章应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多读一些文章比较一下便不难发现,即使是知名的作曲家、音乐表演者,文笔佳者少,虽然其文论多不乏真知灼见。好的文章在形式上的架构修葺当若雕璞琢玉,应巧妙构思、精心制作,多一份嫌多,少一分嫌少,既能明事透理,又能令人怡情悦志,一切恰到好处方好,这就像专业的作曲技巧一样需要长期的专业训练才能达于优秀。许多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文章,有的失之片面缺乏辩证思维,有的冗杂拖沓、语焉不详语言概括能力不强,有的前后矛盾逻辑混乱,有的缺乏客观冷静的学理分析却是主观情绪横流商榷之间便动了肝火。表述能力欠佳,下笔若乱麻令读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纵然心中有万语千言亦有何用? 

音乐评论自然应该重视音乐实践的重要性。然而,作曲家、音乐表演者们不乏真知灼见的评论,多是就自身专业领域而言,这种评论多是技术、技能层面的评判,超出其专业领域的文化层面的分析显然不是其所擅长之处,这种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文化层面的分析不应缺少理论者的身影,这里指的并不仅仅是音乐理论者,毕竟音乐是一种文化现象,对于音乐现象,立足于其它学科领域的远视,或者可有“可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不在此山中”之妙。

                                                      文 / 聂建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高拂晓:《音乐表演艺术论》新书推荐
以书为友,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
考研须知:学硕与专硕的区别
论钢琴伴奏课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中的重要性
专业评论是文艺评论的“定海神针”
文艺评论要有专业精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