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多听音乐,少拍照片


                争鸣·音乐会礼仪
音乐会(这里指广义的),当然是以听为主。在现场,自然也包含视觉,尤其是欣赏歌剧。现在手机普及了,看到心仪的演奏家、歌唱家、指挥家,看到有特色的歌剧制作,拍几张照片留念,也无可非议。问题是,有的观众来到音乐厅,似乎不是来听音乐,而是来拍照片的。

尽管在音乐会开始前,剧场广播会重复播放听众注意事项,其中包括在演出中不要擅自摄影拍照,尽管在演出中,剧场服务员多次手举招牌提示不要摄影(其实这也是无奈之举,多少会影响观众和台上表演者的情绪),但仍然有人置之不理,在演出进行中,时不时拿出手机(甚至摄影机)拍摄,这不仅干扰了周围观众静心欣赏音乐,还妨碍了演奏家的演出注意力。几年前,小提琴家穆特在东方艺术中心演出时发生的风波,大家一定记忆犹新。但情况似乎并无好转,演出中随意拍照的情景依然层出不穷。剧场管理者现在又只得加上一招:一旦发现擅自摄影者,立即远距离用激光笔发射红线提示。这也是剧场的无奈之举,实在有些煞风景。至于在音乐会上随便发出声响等不雅观现象,也时有所见,比如11月21日,奥地利钢琴大师德慕斯在上海贺绿汀音乐厅的独奏音乐会上,对前排观众(有的是儿童)的不文明行为(包括拍照),不胜其烦,中途停演,甚至爆了粗口。此类影响甚坏。上海观众素以文明修养领先全国,现在看来还远远不够。

其实,欣赏音乐会时拍照,不仅干扰了别人,还影响了自己。一心不可两用,当你在听音乐会时,经常想着拍照,你的心肯定静不下来,势必会减弱自己的聆听效果。11月12日,小提琴大师帕尔曼在东艺的独奏音乐会,坐在我前排的一位男士,每隔几分钟就要拿出手机拍照(还要东张西望地留神服务员的发现),整场音乐会几乎没有静心聆听过。我真想拍拍他的肩膀:老兄啊,你是来听音乐会的,还是来拍写真集的?

最为壮观的一幕往往出现在音乐会结束前,因为此时剧场容许拍摄了,于是群拍而起,无数手机的荧光屏闪闪烁烁,闪光灯噼里啪啦——这时候就会出现非常奇怪的情景:明明是很精彩的音乐会,现场的掌声却稀稀拉拉,不够热烈——不是不想鼓掌,而是一个人只有一双手,都用来拍照,哪来第二双手鼓掌?

音乐会结束,拍几张照留作纪念,无可非议。但拍几张就可以了,不要忘了给台上的音乐家鼓掌。这是作为观众的文明礼貌啊。其实,指挥家、演奏家、歌唱家最佳的图片,节目册和网上都有。最近,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推出了一个人性化举措:在倡导文明观演,不在演出期间摄影、摄像的同时,考虑到有些观众想要留下舞台现场瞬间的愿望,只需扫描上交的二维码,便可轻松获取官方提供的艺术家排练和演出的照片,更具纪念价值和意义。如此善举一举几得,是否值得其他剧院和音乐厅借鉴?

这不禁让我回想起在德国、奥地利欣赏音乐会、歌剧的经历。他们的剧场似乎从不在演出前播放有关聆听的注意事项,也没有在演出中看到服务员手举提示牌,更不要说在剧场里会出现激光红线飞射的情景——观众席上一片安静,全神贯注于舞台上的演出,从没见到有人会在演出中擅自拍照。演出结束也很少有人用手机摄影(我注意观察,他们平时也很少使用手机),大家都是在尽情地喝彩、鼓掌、甚至跺脚,气氛热烈温馨。这样的场面往往会延续几十分钟,尽兴而散,依依告别。如果说什么是音乐会真正的“豹尾”和高潮,我觉得这样的情景就是。一台高质量音乐会的完成,除了演出内容,还包含了观众的素养,这常常是被我们忽略的。

                                     文 | 任海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典常识知多少】——古典音乐会礼节“扫盲”
音乐知识:音乐会礼仪及注意点
历“玖”弥新,90岁上海音乐厅“破圈”归来
如何拍出精彩的音乐会照片
王纬达| 松绑的审美,渐黯的灵光
在美国听音乐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