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罗兰:谈音乐上的西方与中国——有自信,就不怕迷失

台湾著名作家、音乐广播节目主持人罗兰今天(2015年8月29日)在台北仙逝,享年96岁。

罗兰(1919-2015 ),原名靳佩芬,1919年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芦台镇(今天津市宁河县芦台镇),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师范部毕业。1948年前往台湾,1959年至1991年,在台湾“警广”主持音乐及教育节目,长达32年。

罗兰44岁时,由她的忠实广播听众记录整理的《罗兰小语》第一辑出版。此后,罗兰从广播节目主持人变换身份,成为每年都出二三个集子的高产作家。已出版《罗兰小语》5辑,《罗兰散文》11 辑,《绿色小屋》、《飘雪的春天》、《西风·古道·斜阳》等长短篇小说5部,“堪称新传记之范本”的自传性文学《岁月沉沙》三部曲,以及诗论、游记、诗歌剧、广播作品31 部。罗兰的作品多次获奖。1969年《罗兰散文》获台湾“中山文艺奖”;1994年获广播金钟奖天津社科院楚辞见面特别奖;1996年《岁月沉沙》三部曲获台湾文学界最高桂冠〖CD2〗第二十一届文学奖。 

我是1993年,在天津的时候在一次文艺界的聚会上认识她的。罗兰出生在天津宁河,上学在天津的河北女子师范。她深切热爱和怀念故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她每年都要回天津看看朋友,望望故地。1995年,他还亲自到宁河向那列小学赠送了一台钢琴。后来我们在台湾的每次见面,他总要问及天津的朋友。

罗兰是我1994年第一次赴台前结识的三位台湾文化界人士之一。如今,这三位对台湾文化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吕泉生先生、高信疆先生和罗兰女士已先后辞世。

从1994年我第一次到台湾,至2005年间,我每年均到罗兰家中拜访。
1996年2月2日,罗兰在台北中正纪念堂音乐厅观看了我的《炎黄风情》组曲在台湾的首演,写下了《有自信,就不怕迷失》一文,刊登在台湾省立交响乐团的《省交乐讯》1996年第三期(总第51期)。
                                           —— 鲍元恺



          有自信 就不怕迷失;谈音乐上的西方与中国
                            罗兰

日本作家佐伯彰一在第四届亚洲作家会议上发表过一篇论文,题目是《西方文学与日本的现代化》。其中重点是提到有好几位日本名作家,由于太过醉心西方,结果当自己功成名就之后,却发现,世界找他们要的是日本而不是西方,可惜醉心西化的他们已经来不及重新回顾日本,于是,以日本人刚烈的个性,受不了对自己的失望而自杀。

佐伯彰一这篇论文发表于1976年,他的论点很引起亚洲作家的共鸣。因为亚洲人在近一世纪以来,不仅在文学上强调西化,几乎一切艺术,包括音乐、戏剧、舞蹈、绘画之类,全部受到西方强烈的影响。我们中国人也不例外,单以音乐来说,由于传统音乐的缺少整理,多年以来,西方音乐在基本上也成为我们各级学校的音乐教材。当然,这过程也无可厚非,而且毋宁说是一种必要。它弥补了我们在传统教育上对音乐认识的不足,及观念上的偏差。西方音乐的移植,不但使我们逐渐有了足够的基础与世界乐坛同步:而且也有了足够的准备,来回顾自己国家正统音乐的资产和民间音乐丰富可贵的素材。


曾有人间:“听完贝多芬之后,下一步该听什么呢?”

俄国人回答说:“听格林卡吧!”


捷克人回答说:“听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吧!”

匈牙利人回答说:“听巴托克吧!”


没有错,听完贝多芬之后,各民族不同特色的音乐该上场了。否则,那就会如同佐伯彰一所列举的日本作家,当发现自己“西化成功”而引以为傲的时候,西方人却给他一记当头棒喝——“你们自己的音乐呢?”


这质问,对中国人来说,倒下是从今天才开始的。1934年,日本侵华战争尚未正式展开,旅居上海的俄国作曲家厂齐尔品(Alexander Tcherepnin)就曾设奖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音乐。当时脱颖而出的首奖作品正是贺绿汀的《牧童短笛》。(二奖是北平钢琴家老志诚的《牧童之乐》。贺绿汀在《牧童短笛》之外,另一首《摇篮曲》也获得荣誉二奖。)《牧童短笛》这首钢琴小品,精巧明亮,充满了中国民间质朴活泼的美感。当时曾由钢琴家丁善德把它从南方带到了北方,在他的独奏会上作为“安可”曲演奏,成为轰动大江南北,深受喜爱的一首中国风味的音乐。

贺绿汀的作品,长久以来被认为有政治上的禁忌,所以直到1982年,傅聪首次来台演奏,在“安可”曲中才出现了这首《牧童短笛》。那可能是台湾听众第一次听到这首漂亮的音乐。

几十年之后,我们的音乐界掌握了一次出乎大家预期的机会,以一首马水龙的《梆笛协奏曲》和应邀来台的美国国家交响乐团做了一次精彩的演出。巧合的是——又是“笛子”做了主题。而且指挥家罗斯特罗波维奇又是俄国人。那是1983年。


音乐家们在“为自己的音乐找路”这项工作上,已经努力很久了。

大陆作曲家和演奏家们更是多年以来,一方面在政府要求之下,一方面为了发挥自己的天赋,突破万难地为中国音乐尽力。《黄河协奏曲》是集合了几位音乐家的功力编写而成的一首大曲。钢琴家殷承宗也参与其事,并担任主奏。后与在大陆访问的美国费城交响乐团演出这首名曲。由于这次演出,不但把殷承宗的成就推向了海外,中国风味的音乐也使爱乐者耳目一新。后来我们也更听到了殷承宗用钢琴演奏的《春江花月夜》,一洗原作品国乐的单调与拖沓,展现了中国音乐的朝气与新姿。为此,殷承宗曾经语重心长地说:“文革万恶,但也意外地逼出了我们的潜力,让一味醉心西方的中国音乐家,在痛苦中去找回自己的音乐。”

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是不死心的。内心深处,始终有这样一份坚持——我们本来就应该是最好的,只是还没有拿出来而已。

对音乐来说,演出与作曲是同等的重要。旅居美国的作曲家周文中,1957年所写的《阳关三叠》钢琴曲,在傅聪独到的演奏技巧之下,使钢琴发挥了如同古琴一般的音色,沉静幽渺,给听众带来无限低回与思古之幽情,是中国情怀的一次高深的传达。

近年以来,台湾省立交响乐团在团长陈澄雄指挥之下,不断地介绍具有民族特色的管弦乐曲。一九九四年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作曲家作品演奏会,特别请到海峡两岸的作曲家,现场与听众一起聆赏演奏他们的作品,成为乐众注目的盛事。

今年,在天津音乐学院任教的名家鲍元恺,再度来台,由台湾省立交响乐团全场演出他由中国各地民谣取材,择其精华,提炼创作而成的管弦乐曲,给民谣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及丰富的色彩与内涵,也给现场听众带来亲切鼓舞的感受。鲍元恺把中国乐器的笛子、三弦、琵琶、京戏锣鼓等乐器,混合到西方管弦乐团之中来,表达民族的特殊色彩。有时突显民间的艳丽与活泼:有时渲染东方式的含蓄与柔和,乐器的使用,调配得宜,妙造天然,绝无造作突兀的现象,这是非常难得的。

虽然,作曲家在谈起中国乐器在管弦乐中使用时,总认为是“效果虽好,人材难觅”。在国内还不成问题,但如想使它们走上世界乐坛,交响乐团中就很难加入纯属中国的乐器。但是,我们也不必因此就打消使用中国乐器的构想。以目前世界文化交流进展的速度和广度来看,管弦乐团或将有必要接纳新的乐器,扩展音色领域。不但中国的文学、哲学与艺术都将再度为全世界所仰望,来华学习与观摩的人士将日益增多。那时,中国音乐、国乐器,只要作曲家运用得宜,它们也有可能成为世界的新宠,为大家带来值得惊喜的“新的声音”。作曲家们实在不必困于乐器的问题而故步自封。世上许多所谓的“创新”,都是发扬光大了自己本身的特色而已。

有担当,有眼光有能力的演奏者们承担著把音乐展示出来的重责大任。没有他们的努力,音乐家的作品将永远停留在纸上作业,没有办法传播出去。

很高兴台湾省立交响乐团肯为中国作品“不惜工本”地推动,使中国的作曲家不再寂寞,也使中国的爱乐者有机会认识自己国家的音乐资源,给中国音乐带来值得期待的前景。

(附注:其实,我国歌乐上的辉煌成就在抗战前就即已开始)

1996年210日 台北

1996年2月,鲍元恺和罗兰以及画家李志强在台北讨论文化的中西关系



            1995年春节在罗兰家过年


2000年1月,罗兰得知2月份将由台北爱乐乐团举行我的《台湾音画》首演,特地写信到天津,向鲍元恺先生祝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橙客讲座I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中的西洋乐器
东方的《欢乐颂》再次唱响
中国的钢琴音乐
箜篌 |《 见》旋律流入了时光,治愈尘世的嘈杂与孤单
聊聊百年中国钢琴音乐 ——访中央音乐学院蒲方教授
【音乐百科】细数这些钢琴的吉尼斯后你敢说了解钢琴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