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柴”与梅克夫人丨他们爱过吗?

本书的主角是音乐家柴科夫斯基,还有他的“施主”,保护人,他的“女神”,他的理想的化身,他从来没有见过面的“施主”――寡妇冯?梅克夫人。因此,本书原版的书名叫做《挚爱的朋友》,副标题《柴科夫斯基与冯?梅克夫人的故事》,30年前中译本出版时副标题改作《柴科夫斯基与梅克夫人通信集》。这本书的情节是围绕着艺术史上罕见的两个挚友之间的纯洁友谊而展开的――冯?梅克夫人的孙媳妇作了一些注释,加了一些“旁白”,但是它的内容主要还是这个音乐家的内心自白。

     

从世俗的角度来观察,“老柴”的一生或许过于短暂和不幸。没有相爱的人陪伴,几乎造成自杀悲剧的婚姻,创作成就丰盛期死于霍乱或服毒,尴尬而又危险的同性恋身份——天才作曲家的个人生活似乎充满了剧烈的冲突与矛盾。

尤其是柴可夫斯基与富豪寡妇梅克夫人(Nadezhda von Meck)之间“特殊的交情”更是可以让同时代人和后人津津乐道的事情。她和他在13年间互通信件多达1200封,算是精神上“最亲密的情人”,但他们却从未谋面。富有的她向贫穷的他每年提供6000卢布赞助,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资金,足可以让作曲家维持很高的生活水准。

他们爱过吗?或许他们的爱情达到了无须相见的仙境?假设梅克夫人在停止向作曲家提供资助时,揭穿了某种让“老柴”无法接受的资助理由,“老柴”是否因蒙遭极度的失望和痛苦而作出了一死了之的决定?在当时男权思想至上的社会氛围里,柴可夫斯基作为一个男人长期靠一个女人提供的饭碗生存,这是否是一种最终难以承受的轻松?在这对儿孤男寡女之间的感情中间,金钱究竟起了什么作用?

然而,无论如何,“老柴”与梅克夫人的友谊值得后人称颂。他们脱离了肉体的相知和依恋,他们对音乐的神圣情怀,都超越了国界、种族、世俗观念和时空。有了梅克夫人提供的优厚经济资助,柴可夫斯基就有机会成为不为衣食住行操心的人,成为一个可以辞去音乐学院职务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音乐创作的人。“老柴”一生最好的作品都与梅克夫人有关。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黑桃皇后》、舞剧《睡美人》《胡桃夹子》、《天鹅湖》以及《小提琴协奏曲》、《意大利随想曲》、《1812序曲》以及许多浪漫曲,都是他与梅克夫人感情碰撞的结晶。

(光明日报驻莫斯科记者 汪嘉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柴可夫斯基的那些八卦
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的为人(上)
【好文分享】老柴的风花雪月
永远的“老柴”
赫伯特冯卡拉扬--《柴可夫斯基:第4,5,6号交响曲》
德彪西的钢琴三重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