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物 | 林嘉庆:传承人不是“复印机”

3月27日,对林嘉庆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他早早来到中央音乐学院教学楼12层,调试电脑、链接音响、整理厚厚的讲稿,为讲座《浦东派琵琶艺术》做最后的准备。这是他第一次在父亲林石城工作过的地方讲述什么是浦东派琵琶艺术,浦东派琵琶艺术的内核是什么,与一般琵琶艺术的区别是什么。作为浦东派琵琶艺术第七代传人,林嘉庆要把浦东派琵琶艺术清晰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在母亲怀里听大师演奏  

林嘉庆出生于上海的音乐世家。父亲林石城是琵琶演奏家、教育家,浦东派琵琶第六代传承人,编写琵琶练习曲200余首,出版20多本琵琶书籍,其中《琵琶制作》被定为全国琵琶制作的惟一标准,被音乐界称为琵琶教学科学化、规范化的开创者,为琵琶这一民族乐器走向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56年,中央音乐学院聘请林石城北上任教。林石城将所有精力放在琵琶事业上,对人情世故不太上心,但对所有热爱琵琶的人都特别热心。有些慕名而来的学生,在门卫那里问到林教授家的门牌号,就能登门与林石城见上面,听他讲上一课。


林嘉庆还不到1岁时,已经开始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一流音乐家的音乐启蒙。几乎每天晚上,母亲都会抱着他在中央音乐学院听各种各样的音乐会。躺在母亲怀里的林嘉庆潜移默化地感受大师的演奏,脑子里印下了美妙的音乐。4、5岁时,林嘉庆开始在父亲林石城的指导下学习乐器。“那时太小还抱不动琵琶,父亲就教我二胡、柳琴这些小一点的乐器。”各种民族乐器的学习,对林嘉庆之后正式学习琵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熏陶出的独有“秘籍”

1961年,林石城30多岁,正处于人生最好的年华,却因历史原因失去了工作,离开了教学岗位。在艰难贫困中,林石城从未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家里的纸盒、纸片上,所有能写字的地方,全都写满了林石城整理编撰先师沈浩初的《养正轩琵琶谱》,并历经艰辛促成该书的出版。1979年,林石城回到中央音乐学院任教,把全部精力用在琵琶发展、创作和培养新人上。父亲在家中为学生授课的时候,林嘉庆也在旁边听着。学生们会遇到各种操作层面上的问题,林石城也会因人而异,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给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在旁边听得多了,林嘉庆默默记下各种诀窍,比别人都学得全面一些,又根据学习到的东西一步步深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秘籍”。很多人家认为独到的地方,在林嘉庆看来是应该的。“传承浦东派琵琶艺术是我的使命。随着不断钻研,我越来越发觉琵琶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乐器,蕴含中华传统文化。”


如今,林嘉庆向自己的学生教授琵琶时,不仅仅讲演奏技法,而是从琵琶中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入手。“第一次跟林老师上课,他并没有教怎么弹琴,而是谈传统文化。”林嘉庆的学生成博回忆,“在以后的上课中,林老师直接教怎么弹琴也远少于讲传统文化,他强调对文化了解得越深,浦东派琵琶才弹得越好,只有对传统文化了解得够多,浦东派琵琶才能弹得丰富多彩。否则,只不过是个死板的演奏机器,只有指法动作模仿,缺乏灵魂,没有艺术价值和实际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林嘉庆也在有意识地观察,寻找具备资质、天赋、人品的下一代浦东派琵琶传承人。


和父亲最后一次录音

浦东派琵琶版的《十面埋伏》十分逼真、惊心动魄。2005年,林嘉庆将浦东派琵琶《十面埋伏》完整版运用5.1环绕立体声技术录制下来,回归自然的声音。蓝光技术出现后,林嘉庆又为其配置影像,制作成一部微电影,被中国科学院收录为国家音像技术标准盘。“在众多学科的专学与艺术家的协助下,这一版《十面埋伏》在艺术创作上做到了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结合,民族音乐与交响乐的结合,琵琶独奏与乐队协奏的结合。在声学技术上保证了声音质量自然度、明亮度、饱和度、清晰度的还原和重放。这部片子是父亲生前直接参与的最后一件大事。”林嘉庆回忆,当时父亲坐在轮椅上,由自己推着参与了录制的全过程,亲自把关参加审核工作。录音结束后,林石城评价:这是《十面埋伏》中录得最好的一次。


父亲过世后,林嘉庆将父亲生前留下的琵琶曲谱整理出来,对浦东派琵琶进行总结,编撰《琵琶艺术·浦东派》,于2015年10月出版。“曲谱只是浦东派琵琶艺术能够表达出来的明码,浦东派琵琶的暗码,谱子上是记录不了的,还是必须老老实实跟传承人学。”全国各地慕名找林嘉庆学习琵琶的人很多,他们不是为了得到什么文凭,而是为了传承真正的浦东派琵琶艺术 


每代传人都有自己的使命

2009年6月,林嘉庆被文化部命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琵琶艺术(浦东派)代表性传承人。一位音乐界老前辈对他说:“现在起,你的问题不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国家的问题;你不是为自己做事,而要为国家做些事情。”2013年1月,琵琶泰斗林石城诞辰90周年纪念会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浦东派琵琶艺术第七代传人林嘉庆工作室揭牌仪式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举行。


从鼻祖清朝乾隆年间浦东南汇人鞠士林到第六代传人林石城,再到第七代传人林嘉庆,“ 浦东派琵琶艺术每一代传承人都有各自的使命”。林嘉庆说,到现在,浦东派琵琶艺术已有七代,每一代传人都不是呆板的“复印机”,原模原样地拷贝前人的方式方法,而是以浦东派的内核“滚雪球”,雪球滚得越大内核就越深沉。例如浦东派第六代传人把工尺谱翻译成五线谱简谱,把文言文翻译成白化文,使浦东派琵琶艺术这一传统当代化。浦东派第七代传人把文化内涵深度挖掘,把音乐表现提升概括,使浦东派琵琶艺术这一传统明确化。林嘉庆说,浦东派的下一代传承人要从科学原理上认识琵琶的演奏,让浦东派琵琶艺术有科技支撑,使浦东派琵琶艺术这一传统科学化。把琵琶艺术千年的默会知识、百年的文化知识转化为永恒的科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国际音乐界的认可,才能通行于世界。 


                         文 | 卢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浦东派琵琶今安在
收藏级黑胶《千年遗韵 金石之声》发行,纪念林石城先生百年诞辰
著名琵琶演奏家 资深教授林石城琵琶(96曲)
承前启后 一代宗师——纪念林石城教授诞辰100周年
林石城经典琵琶曲【44首】
著名琵琶演奏家 林石城琵琶曲(96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