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记《洛神——天津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专场音乐会》听觉分析
       
              指挥家叶聪
 
2017年5月27日晚19:30,《洛神》民族管弦乐音乐会在天津大剧院音乐厅上演。音乐会演出了姜莹的《印象国乐·大曲》、姚盛昌的《洛神》、郝维亚的《陌上花开》、赵季平的《古槐寻根》、刘星的《云南回忆第三乐章》、徐昌俊的《新龙舞》。由著名指挥家叶聪先生携手天津音乐学院青年民族管弦乐团共同演出,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盛大的民族管弦音乐会。
 
上半场音
音乐会上半场以作曲家姜莹的民族管弦乐《印象国乐·大曲》作为开场曲目,震撼全场。这是作曲家对中国文化创新的一次大但尝试,也是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一次全新解释,真正发挥民族音乐旋律优美、意境深远、耳熟能详的传统,以现代人的审美情趣来彰显中国音乐的文化厚重历史和艺术表现力。作品以笙的独特音色吹奏出悠扬的主旋律,主旋律从开始到结束,通过不同的乐器演奏,让听众更直观的感受到民族乐器本身的音色,和不同乐器带给人的感受。旋律既不曲高和寡,也不土的掉渣,以民族音乐的传承为宗旨,将深沉略带悲情的旋律瞬间爆发了无限的能量,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历史的厚重感,在座观众被整场音乐的气场所折服,掌声不断。
 
《洛神》是作曲家姚盛昌读《洛神赋》感其深意,遗怀想象而作的一部古筝协奏曲,由青年古筝演奏家范冉主奏。作品刻画了洛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青松”的形象,描绘众灵“活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语”的情景。乐曲开始由古筝清丽淡雅的旋律引出,描绘出一幅秀丽的画面,以流丽、典雅的旋律线条和丰富的色彩变化、力度变化,烘托出洛神的主题韵味。乐曲风格与开场曲《印象国乐》迥然相异,旋律音响一反磅礴大气的气势,呈现出国乐独有的清澈、淡雅,而复杂节奏交替组合,使古筝演奏技巧得到进一步发展,给音乐增添了许多新的神韵和活力,乐曲层次分明的发展与高潮迭起的布局,在传统中呈现新颖的格调。竹笛与古筝的巧妙结合,乐队的完美衬托,将整部作品惟妙惟肖的音乐风格表现的淋漓尽致。
 
《陌上花开》是作曲家郝维亚的一部单乐章笛子协奏曲,由青年竹笛演奏家李乐主奏。作品将传统旋律与现代创作手法巧妙结合,慢板旋律绵延悠长,快板旋律趣味动感,始终以五声性旋律贯穿其中,具有很强的可听性。乐曲是由慢板和快板两个部分构成的单一主题变奏思维下的三部性曲式,分为慢板和快板两大部分。慢板部分的旋律以悠长的气息及歌唱性的旋律为主,辅以独奏乐器笛子和乐队在空间音响上的对比、变化。慢板部分的旋律采用音域较低的低音G调笛子演奏。G调笛子的特点音色饱满浑厚,尤其是中、低音区的音色,营造一种寂静平和的氛围。而乐曲的最后是有慢板主题结合快板律动,在慢板速度下对慢板主题的一个再现。从听觉而言,作品既突破了传统作品略显死板的风格特征又很好的抓住传统音乐灵魂;既尊重民间音乐的韵味又充分的利用了西方的多声思维,拓宽了笛子的表现力,给人焕然一新的视听。
 
下半场音乐会
音乐会的下半场,作曲家赵季平的民族管弦乐《古槐寻根》,创作于2004年,是以山西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为背景,用音乐反映山西历史的一部史诗性作品。乐曲的慢板完全由拉弦乐器进行叙事性的陈述,宁静、徐缓又漫长。开头以胡琴一句一顿的长音饱满深沉,直入人心,奠定了全曲的基调。快板小鼓与小镲在笙的尾音中缓缓渗入,由远及近拉开了快板的序幕,由笛子、唢呐的演奏下,呈现出了晋中秧歌旋律。作品一反上半场的音乐风格,充分发挥了打击乐的色彩,小鼓、小镲、铜锣,以及唢呐等乐器的音色将全曲引向高潮,旋律性极强。全曲音乐表现技法简洁,旋律质朴,地域风格较为突出,依靠主旋律在不同乐器组的不断重复作为发展动力,描绘民族韵味,内涵深邃,引人深思。
 
《云南回忆》是作曲家刘星的一部中阮协奏曲,共三个乐章,音乐会演出了作品的第三乐章,由青年阮演奏家申婷主奏。第三乐章的快速技巧可以说是全曲中最有挑战性的部分,运用大量的扫弦及左手横按技巧,音响状态丰满、气氛热烈、音乐富有张力。音乐似一个个跳动的珍珠,晶莹剔透,充满灵性。演奏家富有激情和洒脱的演绎,更是为乐曲的呈现效果增添光彩。音乐在中庸的小快板速度上逐渐被组织起来,似乎已经出现了旋律线条,然而却总是以节奏型为主的形态滚动着,而不是以鲜明的、高高在上的旋律形式出现。呈现出的云南的印象,是阮的音色表现出了中国传统曲调风格,让我们感受到了云南独有的秀丽风光,民俗风情。
 
《新龙舞》是作曲家徐昌俊的一部民族管弦乐作品,作为本场音乐会的压轴曲目,将气氛推向了高潮。《新龙舞》是在作曲家1999年创作的《龙舞》基础上的扩张,从音响效果而言,更具震撼力。在中华文化里面,“龙”是力量的象征,龙凤图腾象征着吉祥。这部作品无论从创作技法到音响效果,都呈现出气势恢宏的风格,著名指挥家彭家鹏曾这样评价过:“这是一首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作品”。的确,作品开场以打击乐奠定全曲的基调,将“舞龙”的热闹场面刻画的生动形象。乐曲的亮点在于,整整6分钟的时间让没有旋律的打击乐来唱独角戏,这也是作品创新所在,将观众带入了充满张力的节日喜庆气氛。
 
作为返场曲目《长白山歌》,是由青年笛子演奏家李乐、唢呐演奏家王展展在乐队的配合下为观众呈现出了“斗曲”的一幕,笛子与唢呐刻画了“百鸟朝凤”的画面,民族风味十足,将国乐之韵、美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场音乐会带给笔者最大的感触就是,民族管弦乐与西方管弦乐相比而言,虽不尽完美,但却是中国民族音乐精髓的有力呈现。作为乐队的主体乐器二胡,它没有小提琴音色的动人心弦,而低声部也需要借助大提琴与低音提琴来填补,但民族管弦乐所呈现出的音乐特点就在于它的活灵活现。通过演奏一流作曲家创作的作品,真正发挥民族管弦乐的优势。而民族管弦乐的精华就是其民族性,音乐会上演的每一部曲目,从各个角度、层面体现着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如开场曲《印象国乐·大曲》,完美的烘托出整场音乐会的氛围,即国乐精华,民族乐器以它们圆润、低沉、高亢、悠扬的音色音质,再次激发沉淀在我们血液中的民族文化。结束曲《新龙舞》更是将音乐会推向了高潮,让我们真正感到作为华夏子孙以“龙的传人”感到自豪,华彩乐段部分表现出的鼓点或急或慢、或强或弱,令人充满力量的打击乐,这是西洋管弦乐中无法感受到的。
 
    
 
音乐会的演出成功,离不开指挥家叶聪的努力,他的指挥热情而富有锐气,喜欢用眼神和织体来指挥。也离不开演奏家们的精彩演绎,即便存在些许瑕疵,如节奏不统一,细节处理不细致等,但瑕不掩瑜,它还是表现出了民族管弦乐的灵魂所在,它不仅用音乐构成骨骼,更是用演奏者的情感丰富了血肉,当曲尽人散,观众走出剧院,在脑海里还是呈现着演奏家们热情洋溢的演奏。而读懂一个群体的人生,有什么比这更令人兴奋、更令人着迷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季平经典民族管弦乐《古槐寻根》
欢乐的泼水节(葫芦丝版)
笛曲的婺剧音乐渊源
恢弘大气的音乐绪言:赏析十首世界著名的序曲作品
请收藏好这10首著名序曲
史上最優美的序曲(overture)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