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
              
         纽约街头广告牌(唐若甫/摄)

1月27日,“2018中国当代音乐——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家新作品世界首演音乐会”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上演,由中央音乐学院7位作曲家组成的豪华阵容携手中央音乐学院室内乐团向世界奏出中国的声音。

此次,贾国平、唐建平、李滨扬、秦文琛、陈欣若、叶小纲、郭文景7位作曲家带来了全新的室内乐作品,整场音乐会采用中西乐器结合的方式,将西方与中国的音乐观念和技巧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当今世界的文化交融。

七星汇聚巧融一炉
去年我国首次利用“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打破了这一领域国外垄断的格局。据估算,两颗脉冲星分别距离地球1.6万光年和4100光年,同时收集到了三段脉冲星信号,让人们听到了三段来自宇宙的声音。这来自1.6万光年外的声音给了热衷天文的贾国平很大震撼和启发,于是他萌生了想要创作一首融入宇宙声音的作品。在《时空的涟漪》中,贾国平以宇宙的声音为引导,通过民乐演奏引申出中国音乐特有的音韵与意境,展开中国文化与宇宙之间的对话。同时这首作品也表达了他对已故“天眼之父”、FAST工程发起者与奠基人南仁东的敬意。

“我是在完成歌剧《拉贝日记》的创作后,开始创作这部室内乐作品《金鳞》的。因为《拉贝日记》关注的是生死、战争、和平。所以在创作《金鳞》时,我就说希望它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室内乐作品,内醒、安静、从容、自信。通过这部作品,展示我们民族经过多年的努力,获得了腾飞,体现当代中国的当代面貌、思想境界。”唐建平介绍,金鳞是指金色的鲤鱼或金鱼,可以幻化成龙,在《说岳全传》中,有“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这样的名句。唐建平的《金鳞》,是抽象的,没有明确的旋律、固定的曲调、无主题、无和声。作者通过对这两个字的由简入繁,获得更多的思考。以新的思维观念、新的思维方式、新的技术体系、新的艺术语言表达方式来展现精神层面的文化内涵。

“这是梦里到过的地方,看见了粼粼光斑和倒影在水中的经幡,还有暮光中的海鸥与寒风拂皱的湖面以及落日。”是李滨扬在滇西泸沽湖游览有感而发写下的诗。此次,李滨扬将一首纳西族民歌和一首彝族民歌的精髓进行“提纯”加工,融入在作品《落日湖》中,却让听众感觉不到有原本两首民歌的影子。“我很喜欢用不同的结构、方法、和声去创作。这次更加侧重音色、音响的处理。民乐贯穿始终作为主导,西乐作为背景。”

《大地音诗》是秦文琛根据德国现代诗人纳托的这三首短诗中获得灵感并创作的,表达对大地赋予的诗意和敬意。乐曲选用了中国具有三千年历史的古老吹管乐器笙为主奏,并结合古筝与西方室内乐队,两件古老的乐器和西方的乐团合作,一新一旧,在声音和思想上都是一次碰撞。

大协奏曲是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协奏曲类别之一,通常由两组乐器彼此交替竞争。在《大协奏曲》中,陈欣若试图借用这一传统体裁使编制中的西洋乐器与中国乐器发生关系。叶小纲的《紫薇》是一部琵琶与室内乐队作品,演奏时长约10分钟,延续其亚热带植物系列之风,由物及人,反映出作曲家精美绝伦的细腻和淡雅。

《锣的宣叙》是一部打击乐协奏曲。作为此次中央音乐学院“2018中国当代音乐”首演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目,它将整场演出带向最高潮,以非凡的气质征服现场观众。用传统打击乐进行创作,是郭文景多年潜心研究的方向之一。他表示,自己之所以重视并研究它,是因为意识到打击乐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从古至今,从宫廷到民间,打击乐在民间音乐中是半壁江山。

中西合璧突破束缚
谈及创作理念,贾国平介绍,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英文名字是Five 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在《时空的涟漪》中,他分别以FHMASRT首字母构成此曲的六音列(FH同为b音)核心音高材料来源。通过笙、琵琶、古筝三件中国民族乐器将传统乐器中的吟、猱、绰、注、弹挑、扫拂等极具中国韵味特征的音响贯穿作品,并尝试与西方乐器融为一体共同营造一个独特的音响空间。他将三段宇宙“旋律”融入在作品中,这些音响片段分别由哇哇管、笙、琵琶以及最后的室内乐队组合演示而成,以营造深远、未知的感受。

此次演出的所有作品都是由中央音乐学院创作委员会对作曲家进行委约,其中的要求之一就是利用十种民族乐器。李滨扬表示:“我的理解是十种乐器都要用到,但最后进行排练的时候,听到其他人的作品,其实是可以在这十种民族乐器中有选择地使用。不过刚好也有了一次这样的契机。这次我写得特别畅快,最后呈现的效果我很满意。”

笙是一件对于作曲家来说,极具挑战性的一件乐器。舞台上很少能够看到笙协奏曲。但在秦文琛看来,“笙是一件了不起的乐器,应该赋予它更重要的角色,通过作品给它进行重新的定位,确定它的艺术价值”。2017年,是秦文琛全面写作笙的一年。受欧洲三大现代音乐节之一的“华沙之秋”委约,他创作了笙协奏曲《云川》,作该品于9月在波兰华沙首演。为了对乐器有更深刻的把握,这些年秦文琛在很多乐器的演奏上花功夫,古筝、古琴、琵琶他都有专门学习。去年为了写好《云川》这部作品,秦文琛特意去定做了一把二十六簧笙,学习了一段时间笙的演奏。此次的新作《大地音诗》,也是以笙和古筝为主导。采用二十六簧笙,全曲很大篇幅以弹拨乐为主。

“以前我经常写标题音乐,但最近我觉得自己被束缚住了,同时也束缚了听众的想象。所以这次直接起名为《大协奏曲》,就是觉得这样一来我在创作过程中思绪就可以自由自在,观众也可以自由地想象。”陈欣若介绍,“其实三个乐章各有标题,但却没有写在作品简介中。第一乐章叫托卡塔,第二乐章叫牧歌,第三乐章叫探戈。”作品的三个乐章,采用传统协奏曲“快—慢—快”的结构布局。他希望可以用现代的语言写出有巴洛克特质的协奏曲。

说起打击乐,郭文景对于中国传统打击乐的发展有着功不可没的贡献,尤其是中国锣和中国老鼓上,发明了很多新的演奏方式,大大提升了中国锣和中国老鼓的表现力。此前,他就为室内乐创作的打击乐三重奏《戏》和《炫》,《戏》是为老鼓所做的三重奏,《炫》是为六面中国锣所做的三重奏,这两部作品在演奏方式上,发明了很多新的技法,让人耳目一新,影响深远。时至今日,欧美打击乐团的音乐会,也经常演出这两部作品。郭文景也常常能收到来自各地打击乐乐手寄来的《戏》和《炫》的演奏视频。

多年创作、演出、总结再创作的经历,让郭文景认识到中国传统打击乐的自身优势,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拥有超高的受众群体,容易引发共鸣。此次在《锣的宣叙》中,郭文景继续原有的思路,选择用他最擅长的锣为主体。锣的音色直击人心,情绪表达准确明了,观众理解起来毫不费力,为此次“2018中国当代音乐——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家新作品世界首演音乐会”画上圆满句号。 

                             文 | 纪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艺术理念的坚守与音乐表达的突破——评《行空:北京现代音乐节开幕式暨秦文琛协奏曲专场音乐会》
100首精选手风琴曲,节奏轻快、旋律优美
十番锣鼓
漫谈《勃兰登堡协奏曲》
逆天绝活演奏震撼神曲!一声出来令亿万人热泪盈眶!
西方古典音乐入门第二十三章 海顿的其他优秀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