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首活活累死鼓手的古典音乐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法国印象派作曲家拉威尔(Ravel,1875-1937)生平最后一支舞曲,名为《波莱罗舞曲》。这首作品尽管不是拉威尔最优秀的作品,却是他最受欢迎的一部。

当然,我说的受欢迎指的是听众,鼓手们却是对它恨之入骨。因为这首曲子从头到尾都有小军鼓的声音,而同一段旋律,同一个节奏,需要重复演奏 169 次!


注意指挥边上鼓手幽怨的眼神

其实,按常理来说,鼓手总是坐在乐团最后方,平时只需要在最关键的时候亮下相,可以说是一个乐团中最“钱多活少”的角色。可在《波莱罗舞曲》中,鼓手却是要坐在指挥旁边,而且要不停的重复,而且还不能有丝毫差错,真的是要活活累死鼓手。

不过这首曲子的旋律却十分的好听。第一次听这首《波莱罗舞曲》,放佛看到一支波斯商队正骑著骆驼在沙漠中前行。他们越行越近,中途不断的有人加入,很有阿拉伯风味。

  

后来发现,有的人竟然还能将这首乐曲和“啪啪啪”扯上关系。原来是因为一部电影里的男主角,认为《波莱罗舞曲》适合做啪啪啪时的背景音乐。并且后来还有人专门对此事作了研究,断定《波莱罗舞曲》的节奏和旋律隐藏著对性爱的暗喻。
    
但无论怎么说,《波莱罗舞曲》所独具的特殊魅力,确实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平时我们在电影,广告,甚至眼保健操中,都能听到这段旋律。

  

还记得最感人至深的,就是在某届残运会的开幕式上,有一段舞蹈采用了这段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舞蹈讲述了一个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右腿的芭蕾舞女演员,永不放弃舞蹈梦想的故事。我想,这或许是对《波莱罗舞曲》的最好诠释。
   
《波莱罗舞曲》也常被称为古典乐里的“洗脑神曲”。十几分钟的曲子,由始至终只有一个节奏,一个旋律,翻来覆去,一共九遍。可见作曲家真是艺高人胆大。在这循环往复中,拉威尔为每一遍都更换不同的配器,而且节拍也一遍比一遍强,最终全曲在高潮中戛然而止。

  

其实,作为和德彪西齐名的印象派作曲家,拉威尔一直格守着古典主义的传统。他的旋律更加精雕细琢,清晰鲜明。照他自己的话说:我的音乐大部分建立在过去的传统上,我不是一个擅长写那种过激的和声与乱七八糟的对位的现代作曲家。

拉威尔 14 岁就进入巴黎音乐学院;20 岁发表《古代小步舞曲》与《哈巴奈拉舞曲》;26 岁第一次挑战罗马大奖,然而并没有成功。更不幸的是,接下来连续 4 度挑战都未能如愿。

 

1905 年,30 岁的拉威尔达到了年龄的极限,评审给出了各种限制,甚至剥夺拉威尔选拔的资格,这件事震动了当时的文艺界。罗曼罗兰撰文抗议评审团,最后演变成巴黎音乐学院院长与数名教授的辞职,当时媒体称之为“拉威尔事件”。

而创作出这首《波莱罗舞曲》时的拉威尔,已经 53 岁。他应该早已洞悉了一切世俗规律,反而像个孩子保有好奇心:谁说舞曲就该复杂多端,谁说一个节拍不能重复九遍。

  

1928 年,《波莱罗舞曲》在巴黎首演赢得满堂喝彩,一夜成名。有人描述首演的情景,舞台布置成西班牙的小酒馆,一个吉普赛女郎翩翩起舞。她的舞蹈从曼妙抒情到越来越激情狂放,一会儿站在椅子上,一会儿又跳上桌子。观众们为之著迷,先是一个,再是两三个,纷纷加入舞蹈,全体狂欢。

写完《波莱罗》后,拉威尔很长一段时间不进赌场,他说:我的运气在《波莱罗舞曲》上已经用尽了。

  

最后给大家送上一段由艺术家 Simon brethé 为《波莱罗舞曲》创作的动画。让我们一起跟随曼妙的主题音乐,在五线谱上徜徉。

也许就像是《波莱罗舞曲》里的乐器,交替变换的演绎着旋律,我们的人生也是在日复一日,循环起伏变换着主题。愿意或不愿意,皆如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0首好听不难的古典音乐改编精选14拉威尔《波莱罗舞曲 》
重复N次都不无聊的音乐,拉威尔《波莱罗舞曲》
听《波莱罗舞曲》助眠还是起兴?|周末睡前音乐
【纪录片】古典音乐大师(19)拉威尔波莱罗舞曲
拉威尔《波莱罗舞曲》
cuitingyuan微信:拉威尔的《波莱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