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都说阿兹海默症无药可治,但音乐可以让他们的记忆消失得慢一点
我是一名还在预备期的音乐治疗师,正信心满满冲向临床实习的战场——接收患有阿兹海默症老人的养老院。此前,我曾设想过1000种最坏的可能,比如,被心情不好的来访者骂了,被赶出来了,治疗做得不理想,可是眼下这一种,万万没想到……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昨天,养老院的老人还跟我谈笑风生,拉着手话家常。一位奶奶告诉我,她以前在外交部合唱团,跟随身为外交官的先生在挪威的生活经历;还有一位爷爷会给我唱他擅长的歌……可今天,当我开开心心地推开房门,等着那位奶奶接着给我讲过去故事时,她看见我,说:“你是谁?找我干嘛?”我蒙了,心想,一定是奶奶逗我玩呢。可是很快,我就笑不出来了。看着奶奶表情严肃,满脸写着防备,她推开我的手,动作生硬、抗拒。我知道,她不是在跟我开玩笑。紧接着,我发现,不仅这位奶奶这样,在这里的爷爷奶奶都是这样——同样患有阿兹海默症,处于失智状态。

我第一次感到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离和死别,而是我在你面前,你却忘了我是谁。
 
第一次治疗以失败告终
接下来的日子,我陷入了一种莫名的情绪中。一方面,看着他们忘了吃饭、忘了穿衣、忘了自己的子女,甚至忘了自己是谁——这令我很难受;另一方面,我想到了自己的祖母,想到了自己的父母,甚至想到了自己。人都有老的一天,到了那天,我该如何去面对?我陷入了深深的恐惧。

整整一个星期,我都没能调整好情绪。可是现实容不得我多愁善感,在高强度、高密度的实习工作下,更大的挑战来了。按照评估情况,参加团体音乐治疗的老人被分成A、B两组。A组是轻度失智者,B组是中重度失智者。看着分组名单,我内心百感交集。这些失智老人,不仅不记得我这个小治疗师,还不记得自己从哪里来,甚至不记得自己的名字。有些老人能够与人沟通、打招呼;有些完全丧失语言功能,表达性语言、接受性语言都没有;还有些老人,看似可以交流,仔细一听你会发现,他们的语言完全没有逻辑性,更不用说能正确回答问题。面对这群老人,我能为他们做什么?我甚至质疑音乐活动是否能够顺利地开展起来——我担心,自己将要演一出“独角戏”。

督导老师做治疗的时候,我在一旁观摩。当看到老人在活动中情绪不错,我觉得自己也可以一试。轮到我做治疗时,接手的是中重度失智老人组的活动。这次治疗令我深受打击。在治疗中,长辈们不是没反应,就是睡着了,甚至还有东倒西歪打呼噜的。我做的治疗项目是节奏模仿,但由于老人没办法正确理解我的指令,节奏模仿变成了一曲即兴“混沌交响曲”。有一个看起来状态“很好”的老人拿着鼓一直敲,完全停不下来,然而敲的始终是他自己的节奏。随后的歌曲讨论环节我发现,这位老人,所有的语言表达只有反反复复的几句话——“好”“你们这个不错”“嗯,就是那样的”。当你问他问题的时候,他完全不理解你在说什么;当你喊停的时候,他依然不停地敲着手里的小鼓;当你给出一个节奏请他模仿的时候,他完全没有轮流、等待的意识,也没有模仿的能力,只是执着地用手里的小鼓不停地敲着自己的节奏……督导老师安慰我说:“第一次都是很有挫败感的”,“练习多了就好了”。对此,我深表怀疑,因为在这些长辈面前,我感到语言似乎很无力。
 
另一种语言:音乐
在不知不觉中,一个月过去了。这一个月来,我马不停蹄地做计划、写记录、准备活动、总结经验。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终于,在不断的观摩和尝试中,我成长了。现在的我,在治疗过程中变得更“音乐化”。因为我发现,我好像找到了另一种与老人们沟通的语言,那就是音乐。

我给A组的老人设计了一个“音乐故事”。每位老人被分配到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乐器。他们在听见治疗师说到自己角色时,要用乐器、人声或者肢体动作演绎自己的角色。当海洋鼓响起,伴随着阵阵的海浪声,治疗师缓缓给出指令——“海浪拍打着沙滩”,刚说完,4位扮演“海浪”的老人立刻用沙锤和沙蛋模仿出沙沙声;“海面上开来一艘轮船”,一位奶奶立刻撅起嘴发出长长的“嘟——”;“沙滩上走过一群小鸭子”,一位盲人奶奶用她特有的偏高的音调发出“嘎嘎”声;“变天了,打雷了”,扮演“雷”的奶奶随即敲起了鼓……看着他们时而认真地竖起耳朵听指令,时而撅起嘴“嘟嘟”地模仿轮船声,时而摇着沙锤,敲着鼓,时而发出“嘎嘎”声,这样的画面实在太过可爱,我笑得直不起腰。

可是笑着笑着,我突然失声哭了出来。看着此时此刻的长辈们,他们就像孩子一样,尽情放飞自我,努力地表达,开心地放声大笑。这时的我竟有瞬间的恍惚,似乎有种错觉,眼前分明是一群思维清楚的老人,他们就像别的同龄老人一样,能够照顾自己,独立生活,可以接孙子放学,可以跟子女去海滨度假,可以坐在真实的沙滩上,看着大海,听着阵阵波涛声。他们没有得阿兹海默症,不是终日生活在养老院,生活无法自理,再也不能够去旅行、去看海……

我想起刚来这里的时候,虽然老人们反复告诉我,他们在这里有很好的生活条件,可是我发现,他们鲜有笑容。我看见,当护工和治疗师都离开以后,他们一个人待在宽敞整洁的大房间里时,时常失神,久久盯住一处发呆,看起来很寂寞。所以有些老人白天不愿意一个人待在房间,多数时间都在大厅待着。在中重度失智老人居住的楼层,时常有老人失声痛哭、突然大声尖叫;还有的来回游逛、骂人,甚至有攻击行为。那时的我,很想为他们做点什么,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在音乐治疗过程中,我慢慢发现,平时不爱说话的老人在音乐治疗活动中,在治疗师和同组成员的鼓励下,能够参与歌曲讨论,主动发言。腼腆内向的老人也能主动大声地唱歌。平时说自己记忆力不好的老人,居然能记得整首歌的歌词,对教过的动作也烂熟于心。他们也许不能每次都准确叫出我的名字,但能够认出我,还能想起他们经常跟我一起唱歌。原来不爱说话的老人,也会主动跟我打招呼。他们记得那个音乐治疗的专属房间,平时总喜欢来串门,别的组做治疗活动的时候他们也来坐着“蹭活动”,还愿意跟我们分享他们生活中的琐事。护工和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他们发现长辈们变了,变开朗了,笑容变多了。
   
音乐相伴 记忆重生
都说阿兹海默症无药可治,但我认为,虽然阿兹海默症让老人忘记了很多,可是作为一个人,他们也需要爱,需要关心,需要倾诉,需要被尊重,他们也害怕孤独,害怕寂寞,需要社交。这些,正是音乐治疗能够为他们做的。在治疗师和音乐的推动下,他们愿意张口表达,愿意交流倾听,他们的记忆也被激活了。在音乐中,他们唤醒了活力,找回了自信,也更加坚定了活下去的勇气。

看着眼前的老人,我知道,也许明天他们还是不记得我的名字,还会忘记他们自己。可是此刻,他们是开心的,是幸福的,那就足够了。

也许我们无法治愈阿兹海默症,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治疗减缓他们身体机能的衰退,让他们的记忆消失得慢一点,再慢一点。

                          文 | 蒋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养老困局:我该不该把父亲送进养老院?
45岁周迅掩面痛哭:有些爱,记得早点说出口
深刻!提名6项奥斯卡,叩问每个儿女内心:你真的理解,父母老去的世界吗?
荷兰有个“楚门的世界”,一群骗子在干这件事,真相却让人泪目
我忘记了所有,但没忘记爱你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阿尔兹海默症老人眼中困惑、错乱、孤独的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