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向死而生:浅谈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死与净化》

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 1864—1949)简介请见往期推送(蒂尔的恶作剧)

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 1864—1949)简介请见往期推送(蒂尔的恶作剧)

往期理查·施特劳斯作品系列: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浅谈贝多芬第三交响曲与理查·施特劳斯«英雄生涯» 完成于2017.9。混世魔王传奇:聆听理查·施特劳斯«蒂尔·艾伦施皮格尔的恶作剧»  完成于2018.4
无限风光在险峰:理查·施特劳斯«阿尔卑斯山交响曲»解读 完成于2018.4
爱是永不止息:聆听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唐璜》与瓦格纳《齐格弗里德牧歌》 完成于2018.7
山寨骑士的荒唐梦: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堂吉诃德》解读 完成于2019.1
辉煌的巅峰:聆听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完成于2019.3
   



乐曲简介
死亡是作曲家钟爱的主题与描述对象,它离我们似乎很远,却又无处不在,虽然死亡是神秘的,其过程是无法猜测的,但死亡是我们最终谁也逃脱不了的结局。死亡这个主题能够渗透到各个国家各个时期各个流派各个体裁的作品当中,比如马勒的第九、第十交响曲,拉赫玛尼诺夫的交响诗《死岛》,李斯特为钢琴与乐队而作的《死之舞》、利盖蒂的歌剧《伟大的死亡》等等,理查·施特劳斯著名的交响诗《死与净化》也不例外。如果你对于理查·施特劳斯没什么概念的话,你真的可能认为他的交响诗《死与净化》是他的晚期作品甚至最后一部作品,你的理由可能很充分,因为这部作品是一部描绘肉体死亡与灵魂净化的过程,一个人没有切身体会到死亡的话怎能写出如此有画面感如此逼真的音乐呢?你难免会想理查·施特劳斯是不是经历了什么不测写下了这部作品,或者看了不该看的东西,目睹过身边人的死亡,因为音乐史上很多与死亡主题沾边的作品都是作曲家明显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有感而发创作出来的作品,比如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莫扎特的安魂曲、马勒第九交响曲和拉赫的交响舞曲等。可是事实总是出乎我们的意料,1889年诞生的《死与净化》是作者25岁时候的作品,那个时候作者忙得不亦乐乎,在慕尼黑当着指挥,事业刚刚起步,而且理查在前一年刚刚凭借那首天才之作《唐璜》在欧洲获得声誉。他极其幸运,家庭美满,并且在《唐璜》首演不久还得到了自己的伴侣,所以综上所述,死亡对他来讲是个陌生的词汇,所以这部诞生于幸福时代的《死与净化》到底是怎么写出来的,答案让我们匪夷所思,理查是这么说的:一切都靠想象而来的。其实历史上这种例子不止理查一个人,拿马勒为例,在他生活最幸福事业最顶峰的时期(1904年)写下了残酷可怖的第六交响曲,因此指挥家富特文格勒称马勒第六交响曲是世界上第一部虚无主义作品,不过在我看来,这句话不妨改改,将马勒第六交响曲换成理查的《死与净化》,或许更合适一些。不过,《死与净化》这部作品在我看来也是一部有神秘色彩的作品,理查·施特劳斯在1949年去世,去世之前的最后一部杰作《最后四首歌》里面用到了交响诗里面的一些东西(具体是什么我们下面再说),而且在理查的弥留之际,向他的儿媳妇说了两句让我感兴趣的话,一句是如果我能写出莫扎特单簧管协奏曲那样的作品,我愿意拿出一切东西来交换,另一句就是,我正在经历的死亡,就如同我写的《死与净化》一样。这部单乐章作品规模宏大,长达25分钟,内容饱满,情感起伏较大,由于作品中很多地方描写生的欲望与死的威胁之间的对抗,音乐总体来说比较惊心动魄,不过这毕竟是理查很早期的作品,在织体上并没有像之后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或是《英雄生涯》那样织体那么绵密分部那么繁杂,在结构上也大题呈现出奏鸣曲式的基本架构,除此以外这部作品作者有着比较详尽的文字叙述,所以尽管这部作品很长,没有停顿,内容比较骇人听闻,但是接受起来,并不算很困难。



乐队编制
木管组:3长笛 2双簧管 1英国管 2单簧管(降B) 1低音单簧管(降B) 2巴松 1低音巴松
铜管组:4圆号(F) 3小号(F) 3长号 1大号
打击乐与色彩乐器组:1组定音鼓 1大锣 2竖琴
弦乐组:第一、第二小提琴组 中提琴组 大提琴组 低音提琴组 

演奏时长约为25分钟

      



乐曲分析
交响诗以长达近六分钟的引子拉开序幕,根据理查·施特劳斯为听众写的详细的文字叙述,我们会“看到”一位呼吸困难的濒死之人,他筋疲力尽地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毫无表情,死亡的威胁无处不在,身边只有微弱的烛光与摆动的钟摆。

  

乐曲上来就是第二小提琴与中提琴奏出的八分音符二连音加三连音的“死亡动机”,在休止符和连线的作用下显得更加扭曲。巴松呼唤起绝望的铜管奏出c小调和弦,定音鼓轻轻地敲出死亡动机的节奏。弦乐组随后奏出叹息一样的音型,重音在后面的长音上,犹如病人死亡之前的呼吸和呻吟,与莫扎特安魂曲的开始部分如出一辙,与此同时长笛的四度跳跃让加剧了音乐的凝重气氛。上面的内容会再出现一遍,不过叹息的和声更加痛苦。

竖琴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紧张的氛围,在竖琴的分解和弦当中长笛奏出一个优美的素材,同样包含着2+3节奏,双簧管对长笛做出回答,走出切分节奏的上行乐句予以呼应,这代表这什么,我们留个悬念。死亡动机又出现了,四度跳跃依旧存在,不过在竖琴再次出现的时候又出现一个新素材,并且与之前的素材由不同乐器展开温柔的对话,包含着附点节奏和八度大跳,比之前的素材更加超脱更加细腻。理查为这部作品写下过文字叙述,我们不妨看看理查是怎么说的,是个问句:一丝微笑浮现在他惨白的脸上,他是否回到了童年的美好时光?因此,这两个素材我们不妨称之为童年动机1与童年动机2,稍稍剧透一下,这两个动机都是构成之后副部主题的重要元素(两个动机见下几张图)。

引子的结尾是不安的,童年动机1的D变成降D,味道一下不对了起来,低音弦乐的颤弓与小提琴单簧管不稳定的切分节奏以及圆号若隐若现的死亡动机预示着不好的事情会到来。

       

定音鼓骇人的一声敲击把音乐卷入硬生生的折磨当中,乐曲变得激动起来(agitato),作者说,这里是可怕的生死较量,死的威胁与生的欲望开始进行激烈的对抗,主部也拉开了序幕。主部主题是死气沉沉的,如同魔鬼的阴影,在小提琴黑暗的降b小调和弦与木管的死亡动机之下,低音弦乐与巴松奏出上行的带切分节奏的主题,主题的后半部分以八分音符三连音呈现出来,给人一种步步紧逼无处可逃的压迫感。主题奏两遍,都是由相同的乐器奏出,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在无助的上行附点节奏乐句当中,庞大的可怖的连接部席卷而来,这是呈示部最可怕的地方,乐曲变得furioso起来,意思就是狂暴地,说的就是连接部的新动机,由乐队以fff力度齐奏而出,带重音记号,我们不妨称之为对抗动机1,紧随这个动机之后的还有两个动机,而且这两个动机同时出现,前者为不同声部进行模进的以半音为支撑的动机,称作对抗动机2;后者为上行的带附点节奏的动机,称作对抗动机3(三个动机见下几张图)。

   

死亡动机越来越嚣张,弦乐颤抖地奏出十六分音符四连音,第一个音休止,这种暴力的在连接部的结尾达到最高峰,整个乐队凄厉地咆哮,在如此可怖的音乐当中,我们还需保持理智,在这个时刻又出现了一个由长号牵头的铜管奏出的新素材,如下图。

这个素材是什么,我们到了发展部再说。
待乐队从暴力当中脱离出来,进入副部,G大调的副部是温和的美丽的,第一小提琴八分音符三连音伴奏下,童年的两个动机构成优美朴素的副部主题,铜管不见踪影,一切由轻柔的木管弦乐还有竖琴来完成。

副部结束后结束部接踵而至,变成降E大调,音乐依旧来自副部主题,甚至有些顽皮,在这里,作者没有明确给出文字叙述,我们就当一场恶战之后的喘息吧。

在结束部顽皮的八分音符三连音后发展部到来了,分为两大部分。作者说,他因生死对抗而力竭,但难以入眠,人生的经历一幕一幕浮现眼前。第一部分就是作者回忆过去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新主题,音乐变得appassionato,热情洋溢,这个主题虽然在三连音切分节奏以及与连线的作用下并不稳定,但是激情四射,垂死之人好像回到了青年之时,与此同时副部主题的展开时隐时现,不过死亡动机也时有出现,将热情的音乐泼上一盆凉水,所以说,这是另一种形式的生死对抗。

发展部的第二部分,之前卖的两个关子要解开了,呈示部结束部出现的新动机体现了这部作品的终极目的:净化,所以,这就是净化主题。这个主题作者在之后的作品里多次引用,比如作者1898年完成的鸿篇巨著《英雄的生涯》(Ein Heldenleben)中,在第五乐章“英雄的和平与努力”中,作者就引用了这个主题以及童年动机2,当然还有很多别的作品的主题,《英雄的生涯》第五乐章片段乐谱如下图。

迁移聆听:《英雄的生涯》第五乐章
在《死与净化》诞生近六十年后,理查1949年创作的最后一部《最后四首歌》里面也用到了《死与净化》里面的内容,就是这个净化主题,在第四乐章“暮色”,女高音唱出der tod(死亡)之后,净化主题由中提琴、圆号与英国管缓缓奏出。《最后四首歌》第四章片段乐谱如下图。

迁移聆听:《最后四首歌》之“暮色”
IV. Im Abendrot (Eichendorff) (第四乐章 晚霞(黑森))净化主题和副部主题一样也有八度大跳,由弦乐与竖琴主奏,完整出现三次后,进入再现部。

再现部为缩减再现,再现内容为引子和主部,不过总时长很短,生死对抗中的最高潮也被省去,病人已经完全没有了力气去对抗,这个人的肉体就这么死亡了。

    

庞大的结尾就是结局,这个人灵魂得到了净化,大锣象征着丧钟,但是净化主题与副部主题的再次出现象征着逐渐被净化的灵魂,这个灵魂被拯救了,如同浮士德那样在永恒的女性的引领下飞升,在光明的C大调中结束整部作品。

  

不过有意思的是,就在这部作品写完不到十年,作者再也不相信灵魂拯救这一说,于是就有了歌剧《贡特拉姆》和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神的欢愉:浅谈莫扎特第四十一交响曲“朱庇特”
理查·施特劳斯《英雄的生涯》
(4)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交响诗英雄的生涯(Ein Heldenleben)
分乐章聆听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创作巅峰期之作丨《英雄的生涯》Op.40
独步天下:浅谈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
浪漫派最后的旗帜:理查·施特劳斯(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