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早期的复调音乐看欧洲音乐艺术化的发展趋势

                                     

欧洲的艺术化音乐是从教会的礼拜仪式中发起产生的。圣咏则是礼拜仪式中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复调音乐在产生之初就是一种运用复杂的立体思维,对格里高利圣咏中音乐性较强的段落进行巧妙附加与修饰的作曲现象。与附加段、继叙咏在平面思维上的附加相比,复调音乐则具有更大的发展潜质和发展空间,为欧洲艺术化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那么,复调音乐是如何在礼拜仪式的约束和限制下,找到艺术化发展的突破口,运用巧妙的策略,在教会严厉的目光下逍遥而去的呢?下面文章将以复调音乐的演变历程为梳理线索,对这个问题进行解答,从而分析复调音乐发展过程中体现的艺术化倾向,及其走上艺术化道路的原因,并对其历史意义进行评价。

01 早期奥尔加农
早期“奥尔加农”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圣咏旋律的下方增加一条平行四度或五度的旋律,或再将这两个声部同时进行八度音的重叠,形成四声部的复调;另一种是附加声部和圣咏声部始于同度,后逐渐到达平行四、五度进行,结束处又回归于同度。

 实际上,从奥尔加农最初始的形态来看,它不过是圣咏的一种特殊演唱形式,目的在于丰富其表现力。它作为一种工具,通过排除音乐手法的多样性以及音乐中的感性欲念,抑制音乐的艺术化发展,从而实现音乐在宗教中的教化和禁欲功能。然而,奥尔加农运用的立体思维创作的形式,却体现了一种潜在的艺术化倾向,蕴含了无穷的创作契机。

02 华丽奥尔加农
早期的奥尔加农在12世纪发展了一种叫做“华丽奥尔加农”的复调形式。这种形式以华丽的花唱为主要风格,奥尔加农声部转变成了一段无词、具有很强装饰性的花唱旋律。而圣咏声部则转移到下方,且每个音符时值被拉长,形成了类似持续低音的效果。如此一来,圣咏声部的旋律变得模糊,歌词被拆解,词句结构被上方的华美的装饰性花唱所淹没,花唱旋律喧宾夺主,削弱了圣咏原来的主导地位。圣咏原有的功能和意义也随之消失,宗教的权威地位开始发生动摇。因此,从奥尔加农开始,作曲家创作空间的大大增加,对音乐的艺术化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03 迪斯康特
在华丽奥尔加农的形式发展到顶端之时,一种新的复调风格悄然兴起,那就是迪斯康特。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引入了节奏模式,利用节奏这一要素圣咏进行装饰和润色,既维护了教会的权威,又给礼拜音乐带来了新的变化。

 迪斯康特的出现从性质上改变了礼拜音乐的面貌,放弃了奥尔加农自由散漫的风格,朝向理性化发展。这种一音对一音的织体形态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对位意识和纵向和声意识的产生,由两个声部向多个声部的扩展,有量记谱法的诞生等等,为作曲家的艺术化创作提供了创作资源和创作空间。

04 克劳苏拉
克劳苏拉是指用来替换礼拜仪式中圣咏片段的迪斯康特段落。这种替换的功能十分巧妙并且意义非凡。人们打着替换的旗号,避开了教会的监督,在克劳苏拉这个“加工厂”中进行无拘无束的艺术性实验,在不违背教会原则的前提下,将一些教会之外的、具有艺术趣味的意图与技巧偷运到礼拜音乐中,满足了作曲家们的艺术冲动,对圣咏片段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变奏”,从而打破了礼拜音乐的封闭性以及纯宗教的性质,但它又始终从属于礼拜音乐,与其保持着联系。

05 经文歌
克劳苏拉是经文歌产生的一个关键性的过渡。最早的经文歌的产生其实就是将克劳苏拉的上方声部填词而成的。这种填词技巧看上去是理所当然的,却不可小视。在词的掩护下,最初经文歌的产生成功地避免了保守人士的非议,掩盖了作曲家们创作的意图,从克劳苏拉这种不完整的片段发展成了完全独立的音乐作品。后来随着世俗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开始日益摆脱教会的束缚,在音乐上也开始追求情感的表现。新增的歌词很快从拉丁文变成了本地语言。歌词的主题也变成了与本地语言歌词同样的世俗主题,与宗教毫无关系,因而此时的经文歌其实已经逐渐的远离礼拜仪式,从宗教功能中解放了出来。到13世纪,三声部的经文歌成为标准的形式,其两个上方声部都用不同的诗文歌词,甚至用不同的语言,每个声部都有自己的韵脚和诗文结构,出现了复歌词的典型特点。最后,经文歌固定声部的意义发生了变化。它虽取自圣咏,但已经完全失去意义,仅作为低音,甚至有时用作乐器演奏来衬托上方两个声部。这时的固定声部已经变成了作曲家用来创作的音乐材料,完全脱离了宗教的束缚,走上了艺术化发展的道路,成为第一个有资格称得上是艺术体裁的一种音乐形式。通过经文歌,欧洲音乐正式迈出了从教堂礼拜音乐到艺术音乐的第一步,正如尤德金在书中所指的“新的时刻已经来临”。

06 结语
复调音乐从礼拜仪式中产生,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逐渐走上了一条艺术化发展的道路,开启了欧洲艺术化音乐之门。在此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种二元对立现象,即教会礼仪与艺术化的矛盾与冲突。面对这种文化冲突,附加、节奏化和填词等这些巧妙的修辞手法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磨合作用,冲淡了两者的矛盾与对立。它一面以维护教堂礼仪为旗号,丰富了礼拜音乐;另一面又掩护着艺术化倾向的滋生与发展,最终导致艺术化音乐从礼拜音乐中分离出来。因此宗教文化既约束和限制, 又纵容和鼓励着艺术化音乐的发展。最终欧洲艺术化的音乐冲破了宗教的束缚, 逐渐从礼拜仪式中脱离,最终与教堂礼拜音乐渐行渐远, 朝着纯艺术化的方向发展下去。直到16 世纪, 当教会终于醒悟,礼拜音乐已经面临严重问题时, 一切已经为时已晚, 音乐艺术化的发展趋势已经无法逆转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简要概述中世纪音乐的发展脉络
《人类艺术万年史-125》欧洲中世纪中期的音乐(上)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欧洲中世纪教会是怎样影响音乐发展的?
《戏说西音史》第三弹:让你久等的中世纪音乐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概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