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7岁自学考入厦大,用尽半生心血完成“哥猜1+2”世纪难题,一个你不知道的数学怪人的故事

1+2

不等于3

花掉一天,等于浪费24个小时

在一般人眼中,这样紧促的计时方式未免太过残忍,可这句话却是我国一位著名数学家的人生格言。

陈景润先生

他就是证实了“1+2”,对“哥德巴赫猜想”做出卓越贡献的——陈景润先生,他与数学的故事,就像一首宁静的抒情慢歌,平凡而真切。

少年求学

1933年5月22日,陈景润出生于福建福州市胪雷村的一户贫寒人家。父亲是一名邮局职员,工资少的可怜,母亲是持家妇人,家里的收入根本无法支付日常开销。

因此,吃不饱、穿不暖对陈景润来说更是家常便饭。

更不幸的是,13岁那年,母亲去世,六个兄妹也相继饿死而陈景润坚韧的性格,也许就是从这时开始形成的。

1945年,陈景润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三元县中学,厉害的是,他直到毕业都保持了数学成绩全优的记录。

与此同时,他遇到了影响自己一生的老师——曾任清华大学航空系主任的沈元教授。

说起这事,那还是一个美丽的意外......

在一次上课时,陈景润偶然听到了沈元教授讲的一道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这是一道200多年来都还没有人证实的难题

陈景润听了非常兴奋:这玩意有点意思,而“哥猜”也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他。也是这时,他心生理想:攻克“哥猜”,从此“哥猜”就与陈景润结下了孽缘

只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陈景润想攻克“哥猜”,而现实却连学校都上不了,只能在家自学,然而就这样他都考进了厦门大学数学系

陈景润深知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所以在厦大期间他给自己安排了满满的学习计划:一个人从白天做数学题做到深夜才肯睡觉,华罗庚先生的《堆垒素数论》他都看了30多遍。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陈景润的大学生活,除了吃喝拉撒,就只剩下“数论”

1953年,陈景润提前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了北京四中教书,但因为自身体弱多病,被迫停职回乡养病。

回家后的陈景润为了赚钱养家,只好摆了个租书摊,一边守摊,一边看书。

然而瘦弱的陈景润口才不好,生意并不好,甚至还有人说他是高分低能

后来,陈景润摆地摊的事情传到了厦门大学校长的耳边,校长不忍陈景润的数学才华被埋没,就把陈景润接回了厦大工作。

斗室求证

1956年,23岁的陈景润在厦门大学发表了他的第一篇题为《塔内问题》的论文,不仅受到了华罗庚的称赞,还受邀到北京参加当年8月召开的全国数学论文报告会。

之后,他被华罗庚亲自点名调往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工作,陈景润喜极而泣地说了一句:我太不容易了

华罗庚(右二)、陈景润(右一)

在科学院数学所工作期间,陈景润相继发表了《给定区域内的整点问题》、《圆内整点问题》等几篇论文。

而这些论文其实都只是在为他的终极目标作理论基础而已——攻克哥德巴赫猜想。

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提出,也是十分有趣

1725年,俄国彼得堡科学院院士哥德巴赫在一次上课的时候,偶然发现了一个问题任意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即1+1)

哥德巴赫曾多次写信向他人求助,其中就包括著名数学家欧拉,但欧拉也表示“我也帮不了你。”

哥德巴赫猜想手稿

估计哥德巴赫也没想到,当时自己偶然发现的问题,直到两百多年后的今天都没能解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景润40岁誉满全球,47岁娶小18岁女军医,唯一的儿子成就如何
陈景润:永远纯真的数学巨人
陈景润:世界第一位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中国数学家
微博文章
陈景润至死没能证明哥德巴赫猜想,那他还有其他数学成果吗?
国人所耳熟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证明1 1=1,1 1=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