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浪漫主义的伟大与悖论(六),德国器乐文化的“三岔口”

德国器乐文化;诗意钢琴小品
标题音乐与交响诗音乐之外什么都不是


        

德国器乐文化的“三岔口”
由浪漫主义诗人发起的十九世纪德国器乐文化,从大方向上来说分出了“三岔口”。中一支是诗意钢琴小品集,以舒曼早期钢琴曲(《蝴蝶》、《狂欢节》、《童年情景》等)以及门德尔松《无词歌》为代表。它们用“梦幻曲”、“歌的终结”、“春之歌”等抒情式题目将音乐酝酿的情绪混合其中,令听者浮想联翩。这些音乐乍一听与巴黎风格的沙龙音乐颇为类似(这里无意全盘否定沙龙音乐的华丽),但之所以形成这种基调,只是出于作曲家内在的情感。在炫技方面,这种类型的音乐做了很好控制,与李斯特风格的沙龙音乐有一定区别。门德尔松的《无词歌》意为“没有语言之歌”,这个题目用极致的叙述方式将该题材的精髓表达出来——这便是只用器乐演奏的艺术歌曲(诗歌),是用“语言的沉默”表达“更深刻诗意”的音乐。

第二支并不像无词歌那样表达不可名状的情绪,而是试图表达更有意境的类型音乐。其中的典型是柏辽兹(柏辽兹虽然是个法国人,却与德国音乐有着深刻渊源,可算作半个德国作曲家)的《幻想交响曲》、《哈罗德在意大利》、《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李斯特的《浮士德交响曲》等标题性音乐。李斯特的拥趸阿道夫·伯恩哈特·马克斯评价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时说,“从形式上的戏法、暖昧不明的情绪与感情中跳脱出来,用更明确的方式向更清晰的意识领域跨出了一步”。

         

这样的阐述正好适用李斯特等人的音乐。他们表达的不是舒曼、门德尔松作品那般模糊的东西,而是试图用音乐表达更加英雄化、理念化以及哲学层面的内容。李斯特流传后世的作品很多是从文学名著中获得灵感,如《浮士德交响曲》、《塔索》、《哈姆雷特》等,这些作品的体裁被后世称之为交响诗(李斯特也被后人称为“交响诗之父”)。他的钢琴曲中很多也是标题音乐,如《彼得拉克的十四行诗》、《但丁读后感》等。

只是李斯特梦幻般的交响诗并没有流于一般的思考方式,单纯地用声音表现文学。正是因为用音乐而不是用语言,才能追问这些文学作品最深刻、“超越语言”的部分。换句话说,李斯特用音乐重新编排了世界文学。(李斯特的后继者理查·施特劳斯,对交响诗在理性内涵方面的发掘已经相当单薄,进而转向写实主义。理查·施特劳斯有一句名言,“即便是餐厅菜单,也能用音乐表达”,但他的作品更像没有画面的电影音乐。)将李斯特这种标题音乐向前推进一步的是瓦格纳,他创立的“乐剧”与歌剧区别很大。瓦格纳认为自己的舞台作品是从贝多芬交响曲中发展而来的。在贝多芬之前,交响曲只不过是炫耀声音的技巧,经过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被赋予了“理念”(最终章的歌曲即是语言),而瓦格纳为这种音乐加入了舞台,创造出“综合艺术”。

       

与李斯特、瓦格纳的标题音乐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第三分支。其代表人物是维也纳的音乐评论家爱德华·汉斯利克(1825-1904)。他在《论音乐的美》(1854)中讲了一句极为著名的话——“音乐的内容就是乐音的运动形式”。他认为“音乐应该是仅用声音构建的独立小宇宙,文学必须从音乐中彻底剥离出来”。对于“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表达的是对抗命运的英雄”这种既有“形式”又有“内容”的说法,汉斯利克给予彻底否定。

他认为音乐并不像语言或绘画那样,包含“有意义的事物”(能指)或“被赋予意义的事物”(所指)两层构造。音乐表达了什么?这个问题本身就没有意义,音乐不表达音乐以外的任何事物(即绝对性),音乐的内容就是音乐本身(音乐的结构)。只有彻底脱离语言表现领域,音乐才会变得有“绝对性”,这是汉斯利克的观点。

汉斯利克给人的印象是与瓦格纳为敌,思想顽固保守的评论家。有人说瓦格纳的《纽伦堡名歌手》中,竞争对手贝西梅森的原型就是汉斯利克。但汉斯利克的理念中有相当前卫的内容,如前面提到的,与马拉美的象征主义诗歌、康定斯基的抽象绘画,以及二十世纪俄罗斯形式主义文学理论都有共通之处。

         

第三分支的代表作曲家是勃拉姆斯。他几乎没有留下有标题的作品,与李斯特、柏辽兹、瓦格纳等人不同,勃拉姆斯绝不用音乐去表达音乐之外的东西。当然,即便不以情感表达为目标,他也会在音乐中自然流露出深刻的情愫。但他的创作始终坚持“音乐就是音乐,除此之外什么都不是”的匠人精神。

这里稍微论述一下哲学与音乐的关系,虽然有卢梭这样身兼作曲家的人;但总体来说,十八世纪的哲学家都不重视音乐。康德将音乐看做“纯粹取乐”的事物,海德格尔(虽然自己是罗西尼的狂热粉丝)的见解也相差无几。然而叔本华与克尔凯郭尔之后的哲学家们,将各种艺术形式中的最高地位纷纷给予了音乐。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是尼采。

       

尼采年轻时就尝试过作曲,既是瓦格纳的友人,也是其崇拜者。与瓦格纳绝交后,他又崇拜比才。尼采的一生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借用他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1872)的说法:他是从“音乐精神中构建哲学”的人。尼采之后,在阿多诺和布洛赫等哲学家的思想中,音乐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阿多诺原本就在贝尔格门下学作曲;布洛赫擅长钢琴演奏,与克伦贝勒等人是好友。

如今,音乐在哲学与宗教领域被推崇到很高的位置。哲学家们为音乐建立起世界观的模型,也是德国浪漫主义诞生后的现象。     

                                           整理 / 茶茶斑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浪漫派交响乐的困境与创造
浪漫主义音乐
【音乐名人】弗朗茨·李斯特
他没有写过歌剧,也从未涉足浪漫时期重要的标题音乐,但却与巴赫、贝多芬齐名!
柏辽兹的幻想世界
伦敦爱乐乐团音乐会导赏:精彩的“恶作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