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完孩子后,老公们在想什么?
无论你近期是否准备要孩子,下面这些信息都值得一看,它不仅仅关于孩子。

围绕生和育,有很多焦虑话题,最集中的是女性的身体负担,和“丧偶式育儿”的辛苦。
那么,这个过程里,男人们跑哪里去了呢?

摄影:Jakub Karwowski

我们就此采访了一批新手爸爸。
 

先总结几个阅后感受,有些不具体展开了:

  • 对产后抑郁的预估,很多人都准备不足;有的爸爸也会陷入抑郁;
  • 即使做了知识上的学习,很多爸爸都反映那远远不够,应该更早一点寻求帮助,去找有经验的朋友、或是专业机构;
  • 最大的压力,多数回答是时间分配;有人甚至考虑要为此更换工作,但这中间会有很多的纠结;
  • 压力很大时,也是很多人觉得在成长的时候;
  • 在育儿观念上,男女双方普遍存在差异,沟通也就变得非常重要;
    ……

等全部读完后,也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感受。

摄影:Jakub Karwowski


孩子出生时,
男人在想些什么?

想着孩子好不好看。不好看怎么办?
——马大哈,34岁,餐饮店老板

在想如果是男孩或是女孩,我们的关系会有什么不一样吗?但更多的时候是在祈祷母子平安。
——巴克利,30岁,电影从业者
 
我在产房隔壁一直很紧张,想象一些最糟糕的情况。毕竟小说、电影里都有很多“唬人”的模板,而孩子健康或是残疾,会让生活完全走向两个方向。
——Alexis, 40岁,法国哲学教师
 
生了28个小时。由于中间孩子胎心有一次停止跳动,抢救过,我一直盯着监测仪,脑子里只有一件事儿,就是必须要让孩子活着出来。后来困到根本睁不开眼睛,但仍要坚持闭五秒睁十秒,根本没有心思想别的。
——DD,31岁,市场经理
 
当时忽然觉得自己人生要发生很大的转变了。但现在看来,还是太幼稚了——生活是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小明,33岁,自由职业
 
再见吧我的游戏机;再见吧我的圣斗士;再见吧我的热血漫画
再见了我的青春和陪伴我青春的玩伴们~~~~
虽然我离你们很近,但我即将离你们远去,我的小公主就要诞生……
——小P股,34岁,保险销售

摄影:Jakub Karwowski



孩子出生后,
有什么深刻教训?

“你得学会‘偷’时间……

有了孩子,就得要学会“偷”时间了。
我们夫妻也从自由的情侣,变得更像队友,进入另外一层感情境界,更多的要顾及孩子。
这需要我们在感情上更有“纪律性”,尽量找时间安排独处和约会,不要因为孩子失去夫妻之间该有的爱情。
——Alexis, 40岁,法国哲学教师
 
事前最担心他是个熊孩子,后来实际情况——他真的就是个熊孩子。
最深刻的教训就是:放下工作,放下个人,放下手机,和孩子相处的时候,请全身心地投入爸爸的角色。不然,你就会像一个无关紧要的人,然后慢慢被家庭边缘化。
最影响夫妻关系的,是教育孩子方法、标准不一致。
有些事我自己觉得很用心了,但在妈妈看来都是不合格的。所以,每天被骂是很正常的。
——小P股,34岁,保险销售

摄影:Jakub Karwowski

“以为自己能做好,
还是眼高手低了”

比如最简单的,她希望你能在晚上付出更多,但你根本熬不住。以往觉得自己会是个好丈夫,但实际情况让你备受打击。
目前的压力是如何帮孩子建立对世界的感知,毕竟现在城市生活的很多方式,太逆人的天性了。很怕自己做不好,时常焦虑。
——albert,30岁,大学教师

没想到生孩子对一个女人的身体伤害如此大,恢复起来如此慢。每天晚上帮老婆抹伤口愈合的药物,看到那条十多厘米长的伤口,触目惊心。由此对母亲这个角色有了新的认知。
——诚至,33岁,电视媒体人

抚育孩子的过程更像是完善和约束自己的过程。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当孩子有问题的时候,很多家长会骂孩子,却不是反思自己做得怎么样。就好像对着镜子骂自己,是可笑的。
所以,做不到好的表率,自己犯懒、缺乏耐心的时候,会让我很有压力。
——DD,31岁,市场经理

摄影:Jakub Karwowski

“让专业的人,
做专业的事

孩子早产三个月。住在温箱室里最小的一个。
那段时间,我需要照顾两个孩子、两个大人:刚出生的娃、刚融资的公司、孩子妈妈和我自己。
每天6:00起床去上班,一直做到18:00离开,然后在地铁上睡一觉,赶在19:30的“开窗”时间看15分钟娃。隔着两层玻璃,大多数看到一只举在半空的腿。心里念叨“嗯,我来了,加油”。然后,和医生聊情况,路边快餐,回家路上跟进工作,到家给孩妈讲娃的故事、编医生的“好消息”。直到睡觉闭眼,又会见到那只举起来的脚,“嗯,我也会加油”……
——EL,41岁,产品规划

没料到的是南北差异。我是内蒙,老婆潮汕。我二姨学过一些月嫂知识,过来照顾,但发现完全行不通。我妈更没有主意……
后来我妈因为不适应南方,情绪也不好,很突然地回老家了。那是家里最低谷的时候。很强烈的被抛弃感,我也有很深的内疚。
整个过程,最深的教训就是:花钱,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虾壳,29岁,互联网产品经理

图片来自:圣贝拉母婴护理中心
谁都会有自己的死角

我们事前看了大量育儿的书,沉浸在许多育儿app上,但真要面对时,发现都是纸上谈兵。
而且,你不能拿妻子和孩子的身体去反复试错。
虽然如此,还是犯了很多错。
像她产后堵奶很疼,她反复说,每一次都比生产的时候还疼。折腾了好一段时间,才找到一个靠谱的通乳师。
低估了身体差异给生育带来的影响,有很多让她难受的细节,都没太注意到,让她很是沮丧。
很确定我们都很体贴对方,但无论在精力上,还是思维上,都有各自的死角。
比如,我那时工作压力很大,每天心里都堵得很。知道妻子很辛苦,有负面情绪我必须得接着。但总有装不下的时候,就会反击,觉得不发泄一下,自己也会垮掉。
现在想起来还很后悔。
 ——蒋先生,31岁,创业公司合伙人

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定要有一帮能够给你提供育儿建议的朋友,其次就是花钱请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或机构,能规避很多问题。
一直无解的事情,是如何平衡职业发展和孩子需求。这种纠结和沟通,甚至深刻地影响了我们夫妻的关系,反过来也促使我们更快地成长。
但有很多问题,是我们两人无法解决的,很期待社会从整体给哺育下一代提供更好的环境。
——小明,33岁,自由职业

早一点主动去寻求帮助

印象最深的是她孕期的争吵,因为疲惫,我晚上睡得很死,妻子尿频一次次起来,或是给孩子喂奶、换尿布……
我被叫醒时,发现身上早已经被她丢了一堆的枕头,能想象到她喊不醒我的时候,是怎样孤立无援的感觉。
虽然知道生活都是这样摸索着往前走的。但这种学习的代价,还是挺大的。
我本来很不喜欢和朋友聊私事。但后来有朋友或同事生孩子后,我都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这里的经验和教训。
——牛头,30岁,新媒体编辑
 
现在很多人谈论丧偶式育儿,男人几乎成了恶魔一样的形象。这里肯定有很多是自己没做到位。但和周围的支持系统也有关系。
往往都是小夫妻两人,背井离乡,单打独斗,顾此失彼。男人的一些弱点也会被放大,比如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愿意立刻去找别人求助,笨手笨脚的,捅了很多篓子。
比较多的情况,是到了孩子牙牙学语、更喜欢和爸爸“疯”的时候,很多爸爸感觉到自己“有用了”,才有了更强的动力。
要反思的话,就是应该早一点打破那种羞涩,早一点认识到自己是有盲区的,谁都不是超人、铁人。要主动去寻求朋友的帮助,去找更专业的机构。
 ——巴克利,35岁,电影从业者

摄影:Emma Hardy



 
采访中,这种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怀有愧疚感的心态蛮多的。
有意思的是,我们就此又问了他们的妻子,发现这些男人很少把这层心事讲出来过。
这大概也是男性的一种性格特点?
有时候,这种心事能埋藏得很久。

圣贝拉母婴护理中心,是国内第一家艺术疗养的母婴月子会所

 
圣贝拉母婴护理中心的人,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说是有一天门店来了一位女士,和平时的顾客不太一样,显得过于朴素。
这是她第四次来了。能看得出她在纠结:月子中心的价格,超出了她的消费能力。
但爸爸查看了一圈、细致地了解服务内容后,稳住了女儿。
他当然还想磨磨:能不能拿到更多的折扣?
但一点犹豫的神情都没有,最后也特别爽快地掏出工资卡来付款。
店里人好奇,问起为什么是爸爸陪同过来。
老人答道:这是我早就想好要送给她的。小时候带她,帮不上什么大忙,看见她哭了,也就是抱着她一圈圈地走……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那时也没有这么好的条件。所以就想着等她结婚生子,不要再受委屈。”
 
在育儿过程中,有些时候,并不是谁缺失了,而是因为大家在能力上、精力上总会有死角。优秀的月子中心,就是要提供一种无死角的照顾,一种科学经验的补位。
就像前面有几位爸爸总结的那样:有时候,承认自己不是超人,把问题交给专业的人,会让事情更简单。
而且,在这个过程里,你可以跟着他们学习,如何去处理这些新事情。
这大概也是上面那位老人,那么坚决地要为女儿送上护理服务的原因。

圣贝拉坚持贯彻“24小时母婴同室”,让“初来乍到”的宝宝能够时刻感受到妈妈给予的安全感。
圣贝拉后来给那位老人打了一个非常特例的折扣,因为觉得爸爸的那种爱,很多时候是不太表达出来、不太容易被看见的。
就像他们发现,从圣贝拉母婴护理中心离开的妈妈们,总是会写下很多感谢,给24小时轮岗照顾她和宝宝的两位护士,给店长,甚至给温柔亲和的客服,但几乎没有人想到过要谢谢从早到晚忙碌着准备一日六餐的厨师——那是一群隐藏在幕后的男人们。
 
所以,圣贝拉拍了一支视频。相比于他们专业的服务和定制化的艺术疗养课程,视频的焦点反而放在了月子餐上,看似如空气般日常的东西,背后其实凝聚了非常多的心血和心意。
👇
 
他们想借这个感恩节,感谢那些在幕后默默付出的人。
同时,也想感谢妈妈身边那些有爱的“男助手”——他有可能是你的父亲,虽然不懂带孩子但也想给你温暖;他可能是你的老公,虽然不能事事顾及,但也想尽力给你帮助。
就像我们的成长,一路跌跌撞撞、看似独自闯关,背后却有无数人在扶持和帮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驾驶必看,行车死角和内轮差(组图)
郭碧婷有喜啦?向佐要当爸爸了?怀孕是大家盼望已久的!
要让孩子早一点知道,什么是三观?#农民#
有些书真是应该早一点拿给孩子们读
如果你想让孩子未来进哈佛,你现在必须要做的10件事
“真空”出席典礼的梅歌林,这“下坠”的上围有些“不忍直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