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博小建议:研究停滞莫痛苦,耐心静待成长期

何福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的一名微生物学博士生,他分享了自己在读博期间的停滞期和成长期经历,跟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以下为第一人称叙述)

尽管我每天都与微生物打交道,却从未想过自己会与微生物有所联系。不过,就在我即将毕业时,我回忆自己的读博生涯,发现一名科学家的成长之路与微生物到达陌生环境后的生长周期类似,都伴随着停滞期(lag phase)和成长期(growth phase)。有时,看似徒劳的停滞期虽然令人气馁不已,但却是随后成长期的必要前奏。

我在国内接受了早期的科研训练,随后到美国开始读博,我的第一次停滞期就出现在这一过程内。在国内,除了掌握基本实验技术外,我还被灌输了“不出版便出局(publish or perish)”的思想以及影响因子的重要性。而当我来到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开始读博时,发现影响因子在美国无足轻重,这让我经历了巨大的文化冲击。由于影响因子是一种在国内公认客观评价科学家的方式,于是我问系上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你们如何评价科学家呢?”这位参与过教授晋升评价的教授回答道:“我们会阅读被提名教授发表的论文,从中了解他们正在攻克的问题类型、问题难度以及他们对所在领域的贡献。”这不禁让我大呼意外。

在我读博的头几个学期里,第一次停滞期如影随形,因为我还在适应从中国科研界到美国科研界、从大学科研训练到博士研究的转变。我的实验研究进展平平,但这段时间我并非无所事事,我展开了自己的研究、阅读了文献、与同学和教授讨论了很多关于科学的问题。我开始意识到,科学是一种有效利用系统、渐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技术,从而获得科研发现的持续性过程。当然,发表论文也很重要,但我开始明白它只是这一持续性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这段时间,我缓慢而稳定地改变着,直至最后我终于做好准备,从停滞期抽身而出。

读博一年半后,我的第一个成长期也不期而至,那段时间我一直在忙于手头上的一个项目,最后却发现项目研究结果不符合导师和我一开始建立的假设。经历了短暂的失望和沮丧后,我决定从不同的思路入手,坚持该研究项目。也正是由于这份坚持,我的研究有所发现并成形,最终发表了第一篇论文。

然而之后,我发现自己又困在了另一个停滞期。过去的2年里,我一直在努力生成足够多的生物材料,以便继续自己的早期研究,但却困难重重,我的斗志也荡然无存。与此同时,为了完成另一项读博要求,我开始任教,这让我无法抽出足够多的时间来进行自己的研究。不过,在持续不断的努力过后,我现在已经解决了令研究实验止步不前的问题,我能感觉到第二个成长期就要来了。

之后,我还会遇到各种新状况,处理各种新挑战,所以我会经历更多的停滞期和成长期,我希望自己能将停滞期视为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并耐心十足地等待下一个成长期的到来。

最后,奉劝选择去其他国家追求科学梦想的留学生,如果你在停滞期痛苦不堪,就请正视这样的事实:即使是微生物在进入新环境时,刚开始也会步履艰难,生长停滞,更何况我们呢?

                        (科学之家,译审/编辑:YWY)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今日《自然》封面:十多年跑到新终点,人类微生物组学研究公布三项成果
【独家专访】Cell Research常务副主编李党生(1):从事科学编辑是无比正确的决...
25岁学霸奶爸!上海交大年度人物火了: 3项国家专利、蝉联4次国奖...
真相 | 圈内人告诉你科研圈不为人知的师生关系
论文少未必不是好教授
郑晓边专栏 | 高校SCI量化评估造成人文社科学者严重“边缘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