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学家彭凯平:怎样克服复工恐惧症?

自2月10日起,各地陆续开始复工。在疫情尚未完全平息的当下,不少人对复工仍怀有一定的焦虑和恐惧感:人流密集的通勤路线安全吗?上班的口罩够用吗?……

从假期宅家自我保护到节后复工,我们应该怎样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社会和企业该如何动员鼓励员工?人文清华独家采访著名心理学家、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教授,邀请他为你讲解克服复工恐惧症的三要点。

复工(图片来源:第一财经)

第一,复工不是简单的上班,要挖掘和发现复工的社会意义。

工作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任何行业,工作意义都是支持人们奋斗的重要因素。在当下这一特殊阶段,复工人员尤其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冒着风险出门返工是为了什么?我们工作的意义是什么?如果我们的工作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稳定,特别是疫情的控制做出贡献,那就一定是有意义的。如果复工只是为了多赚一点钱,则完全没有必要也没有意义,除非赚来的钱能够为自己、家人、社会做贡献,产生税收,提供就业,为国家经济稳定发展提供支持。所以,企业一定要跟员工讲清楚现在复工的意义是什么。为自己、为家人、为社会、为国家、为公益,人们复工就有动力。想清楚、讲清楚、做清楚,人们的心态才能平衡。

第二,政府、企业应明确员工复工后的权益

“复工恐惧症”的核心是复工人员对自身安全的担忧。我们返回岗位后能得到怎样的保护?我们拥有怎样的权利?我们能不能对一些工作说“不”……这些自觉自愿的工作权益应当讲清楚。员工自愿的复工应当鼓励,被迫的、应付的、形式主义的复工则必然会导致一些问题。任何行业的复工都不应当仅凭一纸命令强行推广,政府和企业一定要把复工的工作意义、员工权益说清楚、设计好,充分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才能让员工复工没有后顾之忧。

第三,加强同事沟通,互相支持共克难关。

大家复工时肯定会遇见很多与自己处于同种情境的人,那就是我们的同事。同事之间互相的关怀、支持、激励是非常重要的。在当前这一特殊时期,如果上班时能得到同伴的支持、信息的交流、感情的传递,复工就会成为一种更加积极正面的体验。

嘉宾介绍

彭凯平,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系主任,心理学教授。兼任清华大学幸福科技实验室(H+Lab)联合主席,国际积极心理联合会(IPPA)和国际积极教育联盟(lPEN)中国理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清华大学教授彭凯平:积极教育成就幸福人生
著名心理学家彭凯平:成功人士真正的“成功学”
孩子聊这些,能帮助他找到意义感《生命·成长》第二季 嘉宾:彭凯平 清华大学心理系教授
清华院长彭凯平:上大学的意义是什么?
清华大学的迷人风光
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有病的人怀念过去,聪明的人都憧憬未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