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个对学医感兴趣的同学都该听听这场演讲

演讲题目:治病救人是医生的本能

演讲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 李为民

1、医生把救命视为本能。

很高兴来到这个舞台,我们华西医院也即将度过它一百二十八岁的生日。2020年是我当医生的第三十七个年头,今年也是特殊的一年。一场疫情不仅仅改变了大家的生活,也让我们医护工作者经历了一场极为严峻的考验。

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与荣耀,这是我们医学生的誓言,也是我们所有医护工作者的使命。

2020年1月25日,也是农历的大年初一,天刚蒙蒙亮,我们医院的感染控制专家乔甫,就拖着行李走出了家门。受国家卫健委的指派,他要乘坐当天早晨七点三十分从成都开往荆州的动车,参加武汉一线的抗疫。当天湖北方向较早的动车,只有这一趟了,为了尽快把乔甫送到武汉,动车在抵达荆门后又朝前开了两百公里,这段路程,乔甫是列车上唯一的乘客。

我们一位医生,小孩一月份出生,他非要报名,他的同事跟他吵,“你跑来干啥子?武汉缺你一个吗?孩儿百天都没过,有啥子必要吗?”他说:“我真的想来,需要医生的嘛,我是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医生,用得上的嘛。”其实真的没有那么多荡气回肠的请愿和告白,唯一的理由就是我们医生把救命视为本能。

2、科技力量助力抗击疫情。

这样一次战疫当中,除了医生的义无反顾和担当,我感触更多的是科技的力量在我们阻击这次疫情当中提供的强大的支撑。比如我们获批上市的新冠肺炎核酸检测试剂后,可以快速地去区分是新冠病毒,还是其他呼吸道病毒的感染。比如5G互联网会诊,在抗疫前线的医疗队与医院本部,我们也保持常态化的联系,武汉前线医院的患者,接受了与华西医院本部同等水平的治疗。制定一人一案的精准的救治方案,实现了低死亡率的效果。

在这次疫情当中,有很多的瞬间都让我们医护人员特别地感动。撤离武汉前,华西医院一位护士刘瑶应一位患者请求,在他白色的外套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那件外套上已经写满了医务人员的名字。那位经历了长时间呼吸机维持生命的康复患者对她说:“我要将衣服消毒后永久地保存,看不见白衣天使的脸,我就以签名留作永久的感恩和纪念吧。

白衣逆行是医者的担当,每次拼尽全力都是因为生命至上。从1月25日第一位专家抵达,到4月7日最后一批医疗队撤离,我们华西医院一共向武汉派遣了五批次,一百七十五人的医疗队,坚守武汉抗疫一线七十四天。在武汉期间,华西医院援鄂重症救治医疗队接管了七个危重症的病区,负责二百五十九张病床的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我们一共收治了六百六十七名新冠肺炎患者。

3、学医的初心是为了病人,回归到厚德精业。

历经这次疫情,也让我再次对医学的初心进行了思考,我们学医的初心是为了病人,是不断地提高我们的技术,我们应该回归到这样的初心,回归到厚德精业。厚德:就一定是要以病人为中心,精业:我们要不断地去提高我们的医疗技术,提高疑难的重症的诊断水平。举一个例子,肺癌是所有癌症当中的“头号杀手”,所以对我这一位呼吸医生来讲面临很大的挑战。2017年有一天我在门诊,一个病人,43岁的一个女性,是一个高级工程师,她是两年以前做了肺癌手术,希望我能够看看她现在复查的结果。结果我一看,心酸了,为什么?因为病人双肺转移了,晚期。我复习前面的病史,发现2013年在当地医院做的体检,CT提示是2.5个毫米的结节,但是当地医院是遗漏了。2014年又做体检,当地医院发现同一个部位的结节是7个毫米,但是仍然提示是炎性可能性大,也没有症状,所以继续观察。到2015年的时候再去做体检,同一个部位的结节长大了2.7个公分,就从2.5个毫米增长到2.7个公分的直径,实际上它的体积已经增大到了数十倍。这个时候医生重视了,病人也重视了,去做了手术。但是好景不长,两年转移了。在2013年的时候如果我们没有把它遗漏掉,那多好啊。2014年我们能够精准地评估,让她去做了手术,可能就没有今天广泛的转移,那是不是更好呢?而为什么肺癌死亡率这么高?是因为我们肺癌一发现的时候常常就是中晚期的肺癌,达到了70%到80%。所以怎么能够使得肺癌的早期诊断率进一步地提升,肺癌的死亡率进一步地降低,是我们的主要的方向。我们一定要去找办法,找到新的治疗手段,去帮助他们。的确这么小的结节对于高级专家来讲都是有难度,更何况我们的基层医院。所以我就在想能不能够运用先进的一些科学的技术来帮助我们基层医院,也提高我们的诊断的技术,诊断的水平,让我们基层的医院同我们顶级的专家的水平同质化,能够一样呢?想到了人工智能。所以我们也组建了人工智能研究的多学科的团队开始攻关。

在对抗肺癌这件事上,人工智能能够做什么呢?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提高肺癌早期的发现率,我们第一步是要准确地检出肺部的结节,而人工智能既能够提高我们肺部结节检出率和检出的速度,也能够提高检出的准确性。对于5个毫米以下的结节,它的检出率能够达到98%以上,人工智能的漏检率仅有2%,而我们的医生团队对肺部结节的漏检率却达到4.3%。在此患者朋友可能会问我,为什么人工智能有这样的“火眼金睛”?因为我们建立了国内首个肺癌的临床智能病种库,我们收录了医院2009年以来收治的四万多例确证的肺癌,各种临床数据以及CT影像,其中原始的影像数据就达到了亿级,而人工智能可以对过去众多专家诊断肺癌的案例进行深度学习,自然就能够提高肺癌早期筛查的准确率,让我们老百姓在我们的基层就能够得到很好的医疗服务。

这样的智能医疗的建设也在这次疫情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新的科学的技术,包括现在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给我们患者带来了福音。实际上我们也有我们的短板,我们地处西部,经济同北上广相比还不算发达,特别是顶级的医学人才相对较少,所以我一直在思考,我们立足的优势到底是什么呢?只是回归厚德精业行吗?不行,需要我们领跑,要领跑医学研究。

4、领跑医学研究,领跑医学教育。

2001年,一个病人来到我的病房,结果发现是一个晚期的,不能手术的病人,只能做化疗、放疗,但是化疗放疗之后,不但没有什么效果,反而病灶在进一步地长大。这个时候他的子女在美国在找遍了全球所有的新的抗癌药,结果发现有一个靶向的新药正在美国做临床试验,来告诉我你能不能够在中国做临床试验,让他的父亲用上这样一个新药。当时我带着试一试的态度给他做了这样的临床研究,用了药物三个月六个月之后复查CT,病变逐渐逐渐地减小,逐渐逐渐地消失。病人、病人的家属万分地高兴。但是在这一个过程当中,第二年美国所做的三期临床试验宣布失败,说这个药物没有效果,但是我在想,为什么我们中国人用了有效果呢?所以我们不断地研究,结果发现对我们中国人群对腺癌,对非吸烟的肺癌,它效果好,又进一步的我们在想能不能够找到一些精准的一些指标来用于我们病人,让这一部分病人最有效。所以我们开启了精准医学的研究,建立了首个精准医学中心,让我们更多的病人能够精准地诊断,精准地治疗,让这一些药物用在刀刃上,所以我们需要领跑医学研究,医学研究要新的发现,要新的创新。

同时我们还需要领跑医学教育。只有通过我们领跑医学教育,才能够使得我们培养的年轻的学生能够一代一代地把它接起来,才能够把这样的薪火传承下去。因此领跑与回归是我们未来我们要推进的战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我们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美好就医的需求,我们要围绕全生命周期健康,包括预防,包括治疗,包括疾病的筛查,包括疾病的康复,整个全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来推动我们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来助力我们每一个医院都得到发展,来助力“健康中国”的实现。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肺叶有结节是什么意思?(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健康专家,杏花岛,回答)
基于 AI 技术的医疗影像靠谱么?听听放射科的教授们怎么说 | 雷锋网
【重磅】人工智能 影像应用深度研究报告发布
未来医院已经到来,你准备好了么?
腾讯宣布进军AI医学影像领域,觅影系统现世,它到底是什么?
危害人类的“磨影”,您知道吗?与之搏斗的人,我们能不敬佩吗?(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