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功,有时候就是多一份执着罢了

演讲题目:

沧海一声“啸”——长十一火箭解锁问鼎苍穹新姿势

演讲者: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 彭昆雅



1
为什么要研发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五十年之前,也就是1970年的4月24日,我们国家举全国之力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太空,也使我国成为了第五个(有)研发制造和发射卫星能力的国家。那么五十年以后,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商业航天的发展,小卫星市场得到了猛烈的释放。我们这次采用的是“吉林一号”高分03-1组,九颗卫星,是一个企业的商业卫星。我们国家的商业航天的发展势头是迅猛的。到目前为止不完全的统计,作为小卫星集成的生产厂家和公司有将近三十多家,配套的企业有一百多家。而且每一个集成卫星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商业星座计划。我们的航天技术逐渐地走进了老百姓的生活,和我们的国民经济也逐步地融合。以前的这种卫星大部分是蹭大的火箭,但大的火箭现在有国家重要任务,也不好蹭了。所以市场呼唤出一种简洁、高效、灵活,而且价位适中的这么一型火箭。我们国家不缺大火箭,但是像这些商业公司一时半时也用不起,所以正是在这种前瞻性的考虑之下,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2012年立项的时候就提出了装备化、商业化和国际化的思路,来围绕着我们的市场进行研发、制造。所以我们的火箭追求的不是最大的吨位,是追求最快、最简洁、最高效、最灵活。首飞是2015年9月25日,从立项到首次飞行圆满成功,用时不到三年。我们的研制过程也是最快的。


2
创新思维不断改进,足够细致才能突破
我们知道火箭可靠性是第一位的。没有可靠性就没有成功,没有成功就没有一切。科学的继承就是创新,科学的集成也是创新,围绕这两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平时我个人也讲,第一代航天人是吃了很多苦,我们算第二代航天人吧,应该在他们吃苦的基础上变得更聪明一些, 在过程当中我们避开了好多技术的陷阱,也填掉了好多难坑。刚才撒老师说了,你这个火箭怎么起来的?刚才说了底下是燃气,把它弹起来的。那么我们这个火箭在长征系列里头是小老弟,个头是最小的,但是在我们国家目前的固体型号,所有的固体型号里,它是最大的,将近六十吨。那么个头大了以后,采用这种弹射的模式,必然的压力是要高一些才能弹它出去。刚才撒老师观察得挺仔细的,说那怎么是一股黑烟?它就是里头有一个燃气憋的。它没出来之前你没看到出烟,它出来了以后才有烟。靠什么?靠尾部有一个密封环把它密封住,我们这个压力高了以后,如果按照我们现有产品序列那种概念去设计,也没法设计,也设计不出来。但是说这将是不成立的?我们觉得从科学上是成立的,技术上是成立的。所以我们就去更深一步地要站在别人产品的基础上,技术的基础上去进行识别。我们通过识别,用仿真计算和理论的办法抓细了以后发现简单地增加一个局部的摩擦系数,那这个承载的压力就会大幅度地提高。说白了我们把别人的现象变成了我们的理论知识,升华了一个层面。这样的话做完工作以后,我们就是做试验,结果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哪个密封圈,好几种,选完了以后都不能满足要求。可是我们的队伍思路还比较开拓,突然想到以前老的那个试验方法是不是有问题了,根本就不实用或者不能考核这种动态过程。那么找到原因了以后,我们很快就设计了一种新的试验方法,确实像我们的理论所预示的,我们简单地在上面加一个边条增加它的摩擦系数,那么老的产品就发出了新芽,能满足这要求。
平时别人也问我,说你这个总师是干啥的?我说我这个总师就是个“放羊倌”,羊在前面跑,大概方向不能错了,羊群不能散了,掉队的要扶上。说明什么?是把方向,打个旗,就指挥大家,跑还是得靠自己跑。总师就是个家长,孩子们往前跑,丢三落四,丢下的东西靠谁来垫底?靠家长。家长发现了有两种处置措施,一种是把东西捡起来送给孩子,继续前进;第二种思路是把孩子叫回来,反过来捡了东西,再往前进。这就是总师本身也应该细,是他的一个特质。大家知道干任何一件事,特别是工程的事,细是方法。要暴露问题,筛子细了一次就能找出来;筛子粗了,你多筛几次也不见得能找出来。这个细化没有细到一定程度,是产生不了量变到质变的跳跃。所以这个型号,从2015年首飞开始,到目前完成了十发箭,应该说每一次都有所得,每一次都在改进。其实改进说起来很容易,去改别人的简单,自己弄完了再改进这个很难的,这是一种自我挑战,或者叫自我否定。


3
长十一火箭海上发射,有困难更有坚持

刚才说了我们2015年才完成首飞,刚打了几发,我们在2016年的时候,我们已经提出来了海上发射这个概念。刚打了几发就这么折腾干吗?陆上不是挺好的吗?这是人的思维自我设限,这是潜意识的,那么提出这个东西不是盲目的。后面我们觉得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它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地体现出来,只是在车上、只是在我们固定发射场有一个架子,好像感觉这个优势没有体现出来,还没有达到我们战略提出来的这种国际化、商业化和装备化。在陆地上进行发射,因为火箭总有残骸要落下来的,这个安全性是个问题。我们国家的几个发射场都是高纬度,那么要打这种低倾角、近赤道附近的这些轨道的卫星,要损失很大的能力。我们就想能不能利用长十一这种机动灵活的这么一个特点,弄个船直接就到赤道附近去打,就用一个小火箭来实现大火箭的功能,这相当是提高了它的效率。现在的火箭是越做越大,能力越来越强。所以你看我们的长征五号、长征七号也是用船从天津运到海南进行总装测试,大宗的物流、大件的运输也是用船舶的方式,它的成本也是最低的,所以提出来了海上发射这个概念。

那么真正到了2018年年底,说这个事儿国家让你打的时候,实际上我们也傻眼了,给的时间太短。五月份我们就要出发,还要过一个春节,再过一个元旦,也就三个月的事情。我跟大家动员也就这样的,就说这个事情我们哭了几年喊了几年自己要干的,人家让你干了,你们自己哪能有悲观呢?大家觉得就是我们爬,6月5日,我们也要按点爬到那个海阳港去,去进行发射。到了海上,按计划6月3日应该完成抛锚。抛锚是啥呢?这个船要定位,因为我们第一次发射,搞得比较谨慎一些。结果风大,抛不下去。抛下去了以后你强制抛了,这锚链就断了。那一天就做了很大的努力都没抛下去,这个船长已经把所有的本事都使足了。那么到了晚上的时候,大家就很紧张了,因为本来是两天的工作,你就变成一天了。本来是6月3日抛完,6月4日测试,6月5日发射,在这个时候我们才知道,这俗话叫在同一条船上。在那个情况下,我们操船方、我们的试验队、我们的发射基地,方方面面的人都是从大局出发,把自己的时间怎么省下来,把流程压缩下来。我们6月4日的时候,我们有一天的时间把两天的工作,包括抛锚所有东西交叉进行,都完成了。那么到了6月5日早上的时候,这个风也就小了,符合发射条件,所以我们正常地就选了按时去进行。这里头我们选这个发射时间是十二点零三分,为什么选三分呢?实际上是我自己留了一个心眼,我们经过计算,十二点零三分的时候,我们国家的卫星刚好经过我们这个发射点上空,而且是视频卫星。这样的话我们能把整个发射过程,起飞到飞行这个过程能完整地拍摄下来。到了八分钟的时候,已经进入了瞄准了。这里头有个小插曲,就是当时在瞄准的时候,我们是准备了三模, 觉得这倒是个关键技术。但实际情况在出海的时候有两模不是那么正常。但是我个人分析还是可控的,所以也就这么坚持地就出海了。进了导航状态以后,当然大家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那么十二点打完了以后,到了两点钟我们就撤出了。晚上的时候,这个风暴就来了。所以后面我们赶到港口的时候,搞船舶的同志,对我们特别地佩服,说你们搞航天的,半年之前就知道早一天不行,晚一天不行,就是6月5日那一天就可以。我们也没有什么胜算 ,我们只是就是说,说过的事我们去执行,定好的事我们到那个时候去干,要去干成,多了一份执着罢了。

打完了以后,我们觉得这个过程太复杂,就是第一发箭去年打的时候,把火箭卫星全装好了,从北京放到火车上运一千多公里,再拉着车跑一百多公里,再到船上拉几百公里。因为那边没有设施,没有厂房,没有任何东西,一旦出了问题,这个事,这次任务就取消了,得逆流程回到北京了,所以提出了东方航天港做我们技术的依托。我们“遥二”(第二次海上发射)打的时候就放心了,前面这一段都是可以,我有设施,我们的总装都是可以的。我的起点就从母港出发,商业航天一定要把这个链条缩短,所以我们那地方就想研发、生产、制造和发射一条龙服务。我们刚才说了有个关键词叫常态化,什么叫常态化?我们首飞的时候看到一条船是拉着跑的,速度太慢。那么到“遥二”(第二次海上发射)的时候,我们把流程进行了优化,让这个船是带动力的,自己能跑得快,跑得快跑得远。这个有动力有什么好处呢?就是说我们有天气预报,但海上海情是不可琢磨的。如果你快了以后,一天去一天就回来了,这就很快了,那这个预报的要求就降低了,或者这个可发射的窗口和次数的机会就多了。将来要走到远海去,必须是有动力的船舶,走得越远越好。



4
航天人的底气来自于强大的祖国作为后盾

么我们这次是9月13日出的海,那么9月14日就顺利到达了。那个地方是公海,实际那个地方是大家都可以使用的地方。14日中午吃了饭我就睡着了,张飞霆中午给我敲起来了,我还不耐烦了,我说有什么事,接电话,说能不能挪个地儿。我当时一听就火了,我说我们中国不去欺负别人,我们又是大国,你说要我挪个地儿,我挪一米那也算挪吗,挪十米也算是挪,对不对,有意义吗?另外一个从技术上讲,我能挪,我们的火箭挪五公里,不要什么改变,我都能打上去,确实是可以的。但是挪得太多了以后,会威胁我们大陆的一个航迹线。如果往南挪,可能航路出来到了别的国家去了。当时我火得不行,把电话给挂了。完了把我那几个组织里的那几个人叫起来了,我说我做出决定了,就是干。到了晚上六点,来电话了,通过一些外交上的交涉,说可以发射。所以说啥,实际上我们每一次的航天发射,我们敢有这个底气去说这个事儿,我们后面强大的祖国作为后盾。

依托东方航天母港,我们还要把常态化和国际化这个工作做得更好一些。我们明年还有四次发射任务,在海上。我们设想的,在运动过程当中,行进当中进行发射,停下来了以后,三个小时我们就能打出去,不要那么繁琐,那么就是一天,来回一天就可以了,缩短这个链条,真正变成一个穿梭行为。我们以往的航天这种国际合作,只是人家来一颗卫星到我们大陆,到国内进行发射,我们设想能不能利用长十一这种机动灵活、这种保障要求很低的这么一个东西上门服务呢,看看我们这种海洋发射的能力,把长十一这种优势能更好地体现出来。我期望通过两三年的努力,能把我们刚才说的这些事情逐一地进行落实。我相信随着我们航天技术的发展,用不了多少年,我觉得航天发射可能就不是个新闻事件了,可能像个飞机起飞,和火车到站这个道理是一样的了。我们有信心,不久的将来去实现它。

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十一”火箭首次采用近岸发射“快响利箭”到底有多快?
神州飞船发展史
失败让他一夜白头 他却用908天让长征五号“浴火重生”
今日聚焦:中国航天,请继续加油!航天没有常胜不败!我们永远支持你!
中国航天60年:六大领域航天器都能造(组图)
一张表告诉你“长征七号”是怎样炼成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