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禹锡,此生誓不低头
userphoto

2023.10.04 浙江

关注

唐朝诗歌的天空,

诗人宛若璀璨群星,

或耀眼闪烁,或低调绽放,

构成浩瀚的星河。

289年的国祚,

有喜乐祥和的时光,

也有兵戈陡起的年景,

大唐子民永远不知道时间老人,

将会开启怎样的盲盒。

公元772年,无疑是幸运的一年,

又开启“诗坛双黄蛋”模式,

这是继701年,

李白、王维双子星降临之后,

再次同时诞生两位诗坛巨星。

一位是白居易,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长诗难有人匹敌,

《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

首首热搜头条,

人人争相传唱,

比肩李太白、杜工部,

被誉为诗王、诗魔。

另一位就是刘禹锡,

旗鼓相当的段位,

诗风简洁,极富张力。

世人并称为“刘白”。

更令人欣慰的是,

刘、白这两位双子星,

55岁时首次在扬州相遇,

彼此成为终生的挚友,

恰如王菲的歌曲《传奇》那样: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

多看了你一眼,

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

梦想着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见,

从此我开始孤单思念。

前双子星李白、王维,

尽管他们都有共同的好友,

孟浩然、王昌龄……等人,

两人同时在长安居住三年,

然二人几乎无交集。

在今人的印象中,

反倒是李白、杜甫友谊更深,

现存的诗歌中,

杜甫写给李白15首诗,

李白写给杜甫4首诗。

这与刘、白的互动相较,

只能算小巫见大巫。

白居易选了二人唱和的138首诗,

妥妥的“神仙打架”,

专门汇编成《刘白唱和集》,

先后编印四次,几是当时的畅销书

1

头角峥嵘的少年

刘禹锡,籍贯河南,

公元772年,出生在嘉兴。

据说母亲卢氏生产前夕,

做了一个梦,梦见大禹赐给她孩子。

于是,父亲为他取名禹锡,字梦得,

(曹操表示,与我曹孟德无关)

“锡”通“赐”,赐予之意。

《禹贡》有云:“禹锡玄圭,告厥成功”

期待他能仿若大禹治水,

成就不凡功绩。

刘禹锡聪明勤奋,

自小习读儒家经典、吟诗作赋,

好学尊师之名传遍乡里。

据称,当时顽劣之子常被责骂:

“何若禹锡?”

你怎么比禹锡差那么多呢?

好学上进的孩子,会被表扬:

“若禹锡也!”

这孩子和禹锡有一比了!

鸡娃自古有之,

刘禹锡正经八百是“别人家的孩子”。

刘禹锡在自传中,

自称中山靖王之后,

(刘备表示好熟悉,600年前的剧本)

大体也可理解,

一是潮流如此,

唐朝自天子起,

都喜欢“祖上先前也阔过”,

李渊就以老子李耳后裔自居。

二是条件合适,

中山靖王刘胜没其他特长,

主打就是儿子多,

有子百二十余人。

公元793年,22岁的刘禹锡参加科举,

不出意外的进士及第,

同科有一位21岁的青年——河东柳宗元,

二人年纪相仿,志趣相投,

遂结为荣辱与同的挚友。

他们同登进士,同朝为官,

同参革新,同贬南荒,

刘柳并称,师出有名。

刘禹锡这中举记录,

居然比白居易还“易”。

白同学公元800年中举,

时年29岁,谦虚的笑脸下,

难掩内心的澎湃,

在大雁塔挥毫题诗:

慈恩塔下题名处,

十七人中最少年。

相信刘禹锡看后,会会心一笑:

巧了,我也考中了。

七年前,骄傲了吗?

2

昙花一现的中年

公元805年正月,

德宗皇帝李适病死,
谨小慎微做了25年的太子,
唐顺宗李诵即位,
他接手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烂摊子”,
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割据,
宦官专权、国库空虚……
顺宗立即启用东宫旧臣,
王叔文、王伾进行改革,
刘禹锡、柳宗元等人成为革新派骨干,
要统一、要兵权、要吏治,
归根到底要让老百姓能活下去。
刘禹锡在《答饶州元使君书》中,
明确指出行政理念:
取信于民为先,秉公办事为本,
惩治奸恶为辅,人民富足为要。
“夫民足则怀安,安则自重而畏法。”
史称“永贞革新”。


理想是丰满的,
措施是可行的,
结果是很惨的。
因触动了宦官、部分官员的利益,
改革只持续了一百多天,
就胎死腹中。
唐顺宗于八月被迫退位,
次年正月驾崩去世。
革新集团核心纷纷出局,
八月,带头大哥王叔文、王伾被贬,
九月,刘禹锡、柳宗元等八人被贬州司马,
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

永贞革新从开始,就注定难以成功。
改革之事利国利民,
但要动既得利益者蛋糕,
往往推动的阻力很大,
失败是大概率事件。
要成功必须具备三大前提条件:
决策者足够权威,
决策者足够英明,
决策者足够坚决。
权威行政令,确保变革推得动,
英明选英才,确保变革行得通,
坚决赢时间,确保变革做得久。
魏国李悝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甚至开元初期的变革,
之所以成功,其要因正是,
变革决策者魏文侯、秦孝公、唐玄宗,
他们三大条件均具备。

而永贞革新的决策者,
唐顺宗权力基础薄弱,
改革未久就被迫让位,
自然人未亡而政先息。
后世的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
难以成功,原因莫不如此。
原本可大有作为的刘禹锡,
在34岁的黄金年龄,
就踏上了跨度23年的贬谪之路。

3

誓不低头的晚年

刘禹锡与后世的苏东坡,命运相似,

都是才气过人,都是屡遭发配,
他们人生态度亦相似,
进退自如,宠辱不惊。
略有不同的是,
苏东坡宦海浮沉,一路走一路吃,
堪称北宋版的“舌尖上的中国”
刘禹锡四处波折,一路走一路斗,
称得上是唐朝的“唐·吉诃德”

他在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职上,
埋头苦干,一干就是十年。
穷乡僻壤,十年之期,
磨不平他的冲霄豪气,
生活的苦难,让他化成诗歌。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歌一扫文人传统腔调,
徜徉着乐观主义精神,
悲秋伤春没工夫,现在活得很happy。
好友柳宗元,被贬不远的永州(今湖南永州),
始终处于忧愤、孤直的状态,
诗歌中充满严寒肃杀,
《江雪》即是诗人内心的映射。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公元815年,
刘禹锡与柳宗元奉召回京,
回到长安,正是桃花初开时节。
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
相约到玄都观赏花,
因不满污浊的政治空气,
他写诗调侃讽刺:
《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
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千树桃花,是投机取巧的新贵,
看花之人,则是趋炎附势之徒。
所谓新贵,有什么了不起,
时无英雄,令竖子成名而。
诸君子,更是说得直白,
“我不是针对你,我是说在座的各位”,
当即惹恼了当权派。
他喜提福利——贬官播州(今贵州遵义),
柳宗元亦被连累左迁柳州(今广西柳州)。
彼时刘禹锡母亲年岁已高,
柳宗元不忍刘母奔波,
自请同刘禹锡交换发配地点。
皇帝没有答应,
开恩给刘禹锡改换连州(今广东连州)。

刘禹锡没想到,
这次见面,是他与柳宗元的最后一面,
四年之后,柳宗元病逝柳州。
刘禹锡听闻,“惊号大叫,如得狂病”,
洒泪写下祭文:
《祭柳员外文》
呜呼子厚!
我有一言,君其闻否?
……
呜呼子厚!卿真死矣!
终我此生,无相见矣。
何人不达?使君终否。
何人不老?使君夭死。

随着帝国机器的运转,
刘禹锡先后在夔州(今重庆)、
和州(今安徽和县)任职,
他的诗歌有了辩证的唯物,
人生练达的智慧,
依然洋溢着昂扬的姿态:

《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浪淘沙》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即便他在和州,被地方官刁难,
住所三次搬迁,越搬越小,
乃至成为只容一床、一桌、一椅的斗室,
刘禹锡仍然悠闲自乐,
写下《陋室铭》,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公元826年,刘禹锡和州任期将满,
经裴度和李程的推荐,
刘禹锡再次得到回京的旨意,
途经金陵,他留下诗篇,
写尽世事沧桑、盛衰变化。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路过扬州之时,刘禹锡应邀赴宴,
见到神交已久的白居易,
二人一见如故,结为至友。
酒过三巡,白居易醉意朦胧,
感慨长安之大,难容刘禹锡一人,
流落巴楚23年,宝贵年华蹉跎,
哽咽感慨,写诗代鸣不平。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早把世事浮沉看开,
心怀坦荡,豪情不减,以诗答和: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沉舟侧畔,千帆可过;
病树前头,万木逢春。
不为过往感伤,只为未来思量。
此诗一出,白居易为之倾倒。
自此二人诗文往来,共谱诗坛乐章。

在诗歌唱和中,
白居易经常落下风,
正如他在《刘白唱和集解》中说:
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
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予不量力,往往犯之。
晚年二人患有眼疾、足疾,
同病相怜,白居易写诗咏老:
《咏老赠梦得》
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
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
……
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
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馀。
刘禹锡回诗:
《酬乐天咏老见示》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面对“衰老”的人生课题,
白居易笔下是处境与心态,
他说:老了,不中用啦。
刘禹锡笔下不怕老、不服老的精神,
他说:最美夕阳红。
老也能充满希望,
老也能大有作为。
此梦得的“为霞尚满天”,
与彼孟德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倒有异曲同工之妙。

公元828年,
57岁的刘禹锡任主客郎中。
桃花盛开季节,他再次策马来到玄都观,
当年满天飞舞的红花,
如今却连树都不在了。
他顿生感慨: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年近花甲,依然桀骜不驯,
哥和桃花杠上了,
你有桃花运,我有桃花劫。
与其说是赏花,不如说是致敬,
年岁虽长,斗志仍在。
出走半生,归来仍少年。

这位从不屈服的诗人,
终难敌岁月的无情,
842年秋日,刘禹锡病逝于洛阳。
白居易闻讯,伤心欲绝,
写下情谊浓浓的送别诗。
《哭刘尚书梦得》
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
同贫同病退闲日,一死一生临老头。
杯酒英雄君与操,文章微婉我知丘。
贤豪虽殁精灵在,应共微之地下游。


刘禹锡一生,
大部分时间都在被贬的路上,
成绩难称卓著。
尽管蹉跎半生,
但无论身处何地,
从来不妥协、不放弃,
怀揣对人生的希望,
坚守对生活的热爱,
以百折不挠的精神,
积极乐观地战斗。
就连他辞世的秋日,
也恰如他诗文的注脚,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样的人生,无悔亦无憾!

【参考资料】:

1.白居易《白氏长庆集后序》;

2.刘禹锡《子刘子自传》;
3.班固《汉书·景十三王传》;
4.刘禹锡《答饶州元使君书》;
5.刘禹锡《祭柳员外文》;
6.李薇主编《古文观止》。


suzi: 蛰居山城,栖身企业。常为稻粮谋,偶作公益行。喜读书,爱美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豪放不羁的诗豪-刘禹锡
刘禹锡:有人青眼相赠,有人进退与共,有人把酒唱和,夫复何求?
人人仰慕刘禹锡,有几人愿活成他的模样?
【历史文化】桃花使我想起刘禹锡‖李鸿健
朴树、刘禹锡与心智
身边有小人怎么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