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甜粽子,咸粽子,你喜欢的就是好粽子


明天就端午节了,粽子的清香,很多天前就弥漫在大街小巷。线上线下,关于粽子的甜咸之争又异常火热。每逢端午,粽子是甜的好还是咸的好,都是闲得心情好的甜党和咸党开撕的主题。

甜党们说,正宗的粽子必须是甜的,甜而软糯,才是节日正道。咸党们则说,蛋黄火腿五花肉,远比你一颗枣子滋味来的丰富。

不由想起另一种小吃豆腐脑,甜咸之争也是延续了很多年。我是南方人,在老家的若干年,每天早上,要碗豆腐脑,洒上一大勺白糖,再配上一根刚出锅的油条,就是一顿美美的早餐。第一次在北方吃豆腐脑时,看到人们在白白嫩嫩的豆腐脑上浇了一堆浓浓的浇头,曾经一脑门子的问号:“这豆腐脑能吃?”尝试着吃了几次,虽仍然喜欢老家的吃法,但也不是不能接受。

有意思的是,跟豆腐脑的“南甜北咸”不同,粽子口味恰好相反,变成北甜南咸。为什么会这样呢?


答案五花八门,有一种说法比较靠谱。南方地区的主食是大米,粽子扮演的也是主食的角色。作为主食,馅料等同于下饭的菜,有荤有素,自然就以咸为主了。

而北方地区是面食区,在相当长的年代里,糖和糯米都是稀罕物,以糯米为原料的食品,大多都被当成点心,加上糖以后,更成了轻奢品。而粽子恰恰就是节日的点心,只在端午等节日才会吃,甜自然就顺理成章了。

传说中,端午和粽子系列的由来,据说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屈原是楚国人,楚国属于南方,按道理说,以现在的南北粽子的口味推论,最开始的粽子应该是咸的。

可是,翻开史书,你就会发现,又错了。

早期的粽子,都是甜的


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粽子,最早见于东汉末年泰山太守应劭写的《风俗通义》:“俗以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及夏至尝之。”文中的灰汁,指的是草木灰浸出的水,以“淳浓灰汁”煮出来的粽子,味道既不能算甜,也不能算咸。

而最早文字记载的甜粽子,见于南北朝时的饮食经典《食次》:“用秫稻米末,绢罗,水、蜜溲之……以枣、栗肉上下着之遍,与油涂竹箬裹之,烂蒸。”用蜜和枣一起做馅料,可以明显看出,此时,这种被称作“仙人之食”的粽子,确实是甜的。

到了大唐,甜粽子的地位更高,成了宫廷佳品。唐朝人敬献唐皇的宴席——“烧尾宴”里有一道菜,就叫“赐绯含香粽”。这是一种凉粽,食用的时候,浇淋上蜂蜜即可。唐人段成式的小说集《酉阳杂俎》也记载了一种“庾家粽子”,形容它“白莹如玉”,列入“衣冠家名食”。

宋人的想象力特别丰富,更是天生的美食家。宋朝的各种史料里,粽子的品类已经目不暇接,较前朝丰富许多,更别出心裁地在粽子里加上果品,于是就有了“蜜饯粽”。红枣、柿子干、胡桃仁、红豆......几乎所有果品都能入粽。苏东坡的《皇太后阁六首》中有句诗:“时于粽里得杨梅。”粽子里的杨梅,甜酸相间,可以想见,这时的粽子,都是甜的。


此后,直到明清,甜粽子就一直强势霸占着端午节粽子的主流地位。

现如今的西安,仍然保留着当年的宫廷佳品“赐绯含香粽”。陕西的蜂蜜凉粽,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只是纯粹的糯米,吃时切成小块,淋上金黄甜稠的蜂蜜,糯米软糯柔润中带着粽叶的清香,吃一口便回到了盛唐。

老北京至今心心念念的,依然是蜜枣粽。蜜枣中的糖浸透糯米,甜度提到最高,加上糯米本来的清甜,是粽子界里最甜的一种。帝都的大气一以贯之,北京人吃个粽子,也必须是最甜的。

而流行于黄土高原的黄米粽,与上面两种比起来,就显得更加朴实。黄米加上红枣,黄澄中一点红,宛如黄金裹上红宝石。吃法也是沾白糖与蜂蜜。

粽子最早叫角黍,是人们祭祀岁时节令的祭品,人们重视天时,希望神灵庇佑自己的庄稼。糖不易得,所以先民会用糖和糯米制作成的珍贵之物祭祀神灵,是看重这节日里的仪式感。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中国文化的主流就是以中原文化为主体的北方文化。北方人喜欢甜粽,并成为主流,也就不奇怪了。


乾嘉之后,咸粽一骑绝尘



咸粽子问世时,已经是明朝中叶了。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宋诩和他儿子宋公望写的一部饮食著作《竹屿山房杂部》中写到粽子,在一干“蜜糖豆沙”“肥枣”“去皮胡桃”之类的甜馅料中,还有一种“猪肉醢料”,也就是拿猪肉酱做馅的粽子,可能是咸味的。

咸粽子的大流行,应该是清朝中期的乾嘉年间,大美食家袁枚在他的《随园食单》里,把咸粽的美味公诸于世。

著名的扬州火腿粽子,“取顶好糯米,拣其完善长白者,去其半颗散碎者,淘之极熟,用大箬叶裹之,中放好火腿一块,封锅煨一日一夜,薪材不断,食之滑腻温柔,肉与米化”。

自此咸粽一骑绝尘,以多变馅料和丰富想象,把单一的甜粽甩在后面。


《舌尖上的中国》有一句话描述得非常形象:“嘉兴人踏实放心的一天,是从一个热腾腾的肉粽子开始的。

嘉兴肉粽,用一种烹调的手法把猪肉用酱油、黄酒腌制,用糯米覆盖,裹上粽子。在蒸煮的过程中,猪肉的油脂和调料进入糯米里,宛如猪油拌饭一般,顺滑咸香。

在闽南地区,有一种烧肉粽,粽子糯米先用卤汁炒过,包进猪肉、鸡肉、香菇,鱿鱼、虾米、生蚝,煮熟后趁热沾上花生酱,辣酱,鲜美无比。

在南方人的饮食基因中,粽子走下节日点心的神坛,变成早餐小推车阿姨锅中的早点,某个街角小店里跟叉烧包同样地位的零食。

南方人用做饭的逻辑在做粽子,要有碳水的主食,要有荤素的搭配,也要有精致的调味。这里面,都包含了他们对一日三餐的敬意。


甜咸之争,终结于万粽风情


千年以来的甜咸之争,终结在广东人的想象里。只要你想吃粽子,广东最常见的粽子都能满足你的需求,不必纠结口味甜咸,样式多得让你眼花缭乱。绿豆沙绵,糯米柔韧,猪肉肥而不腻,还有冬菇、虾仁、干贝、鱿鱼、板栗、芋头、瑶柱、叉烧、排骨、玉米、鸡肉、马蹄……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都能入粽。

汕头的一种粽子,大概有20多种馅料,在包粽子之前要浇上现炸的葱油,最后吃的时候还要浇上糖浆或者蜂蜜,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调味巧妙地融合。吃这样一颗粽子,有人形容:“仿佛是在完成一次地形复杂的奇妙探险,这种丰富的口感可能是其它地方的粽子无法比拟的。”

在广东人眼里,万物皆可粽,甜咸皆具备。没有甜粽咸粽之分,只有能吃的和不能吃的之分。

百里异习,千里殊俗,一张粽叶,百种馅料,不是一个咸甜就能揽括。人间五味,酸甜苦辣咸。这注定了中国人对饮食的探索不会止于甜咸,所以还有“辣粽”“酸粽”,甚至“苦粽”。

争论粽子的咸或甜,其实和讨论端午节不能说快乐只能说安康一样,纯粹是好事者的闲淡,半点意义也没有。每个人对食物都有自己的固执,粽子本无派,咸甜自取之。如果你有一颗包容的心,不管甜粽子还是咸粽子,都会令你开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3大理由,告诉你端午该吃甜粽还是咸粽?
糖友如何吃粽子又不升高血糖?小妙招在这里……
粽子为何会有“咸甜之争”?这些“内幕”终于藏不住啦
甜粽咸粽党先别打架了,看看你们都胖成啥样了?
我说,家里的粽子才是端午的刚需
全世界的粽子大全!开眼界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