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肾结石和复发性尿路感染的关联:是鸡和蛋的关系

Association of Kidney Stones and Recurrent UTIs: the Chicken and Egg Situ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LiteratureCite this article

Ripa, F., Pietropaolo, A., Montanari, E. et al. Association of Kidney Stones and Recurrent UTIs: the Chicken and Egg Situ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Literature. Curr Urol Rep (2022). https://doi.org/10.1007/s11934-022-01103-y

肾结石和复发性尿路感染的关联:鸡和蛋的情况

     肾结石病 (KSD) 和复发性尿路感染 (rUTI) 是常见的伴随疾病。我们进行了一项系统评价,以确定 KSD 患者 UTI 的相关性,并评估肾结石治疗在 rUTI 消退中的结果。我们的系统评价包括 17 篇论文,许多研究证明了 KSD 和 rUTI 之间的密切关联。肾结石的手术清除通常会导致尿路感染的消退,但关于手术后复发率的不一致数据仍然存在。体外研究可能会揭示细菌在“代谢”结石形成中的致病作用。我们的 SR 清楚地表明 UTI 和 KSD 是相互共存的,并且互为因果,因此应建议此类患者通过结石去除进行主动干预,特别是当 UTI 复发或存在其他风险因素时,无论结石成分如何。为了防止进一步的 UTI 发作,如果可能,必须获得石培养,以便针对细菌流行度量身定制有效的靶向抗生素治疗方案。在美国,肾结石影响大约 11 人,尤其是肥胖和糖尿病患者 [ 1 ]。肾结石病 (KSD) 和尿路感染 (UTI) 之间的关系尚待阐明,在鸡和蛋的困境中,哪一个是病因,哪一个是后果。UTI 在感染性结石(磷酸镁铵或“鸟粪石”结石,通常与磷酸钙或碳酸钙磷灰石结合)[ 2 ] 的形成中具有确定的病因学作用,通过产生脲酶的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菌,如变形杆菌[ 3 ]、葡萄球菌、假单胞菌、普罗维登西亚、脲原体[ 4 ] 和克雷伯氏菌[ 5 ]。然而,它们占总体泌尿系结石的 10-15%。最近的调查质疑非产脲酶细菌(如肠杆菌科)在非感染性结石(称为“代谢性”结石)的发生和生长中的可能致病作用 [ 6 ]。UTI 在 KSD 中的作用是因果性、巧合性还是偶然性仍有待评估 [ 7 ]。随着 KSD [ 8 , 9 ] 患者尿毒症风险的增加,必须确定尿路感染是否是结石形成的主要驱动力,或者结石上的细菌定植是否会增加严重败血症的风险 [ 8 ]。最后,对于可能导致复发性尿路感染的肾结石患者应该提供的最佳治疗方案缺乏知识。10 ]。同样,对于尿路结石治疗后的无感染率也存在一些分歧。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 KSD 和 UTI 之间的关系,并解密支持 KSD 治疗可以解决该队列中复发性 UTI(尤其是鸟粪石)的假设的证据。最后,我们根据世界文献中关于细菌影响结石形成和生长的假设机制的最新更新进行概述。

方法

搜索策略

我们的系统评价是按照 Cochrane 指南和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PRISMA) 清单的首选报告项目进行的 [ 11]。搜索的数据库包括 MEDLINE、Excerpta Medica Database (EMBASE)、Scopus、Clinicaltrials.gov、Google Scholar、Cochrane Library 和 Web of Science,并交叉检查了参考文献。搜索词包括以下内容:“肾结石病”、“肾结石”、“肾结石”、“肾结石”、“尿石症”、“肾结石”、“感染性结石”、“鸟粪石”、“尿路感染”、 ” “UTI”、“败血症”和“感染”。检查了已确定研究的参考文献,以找到任何进一步的潜在研究。使用了布尔运算符(AND、OR)。该研究仅限于 2000 年至 2022 年的英语文章。感兴趣的领域是:
  • UTI 和 KSD 协会
  • KSD 治疗在 UTI 解决中的作用
  • 鸟粪石和感染石

结果

研究选择和特点

文献检索产生了 1900 篇出版物。在排除了我们系统评价范围之外的报告后,对 243 篇摘要进行了评估,其中 39 篇完整的文章被纳入审查,17 篇文章符合资格标准。

UTI 和 KSD 协会

UTI 和 KSD 的伴随存在已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证实(表1)[ 12-15 ]。Hugosson 等人评估了慢性尿路感染和肾脏聚集之间的第一个相关性。[ 16 ] 1989 年对 43 名患有菌尿和肾结石的患者进行队列研究。他们的目的是区分患有结石相关感染和菌尿的患者与患有下尿路感染且没有 KSD 的患者,解决输尿管插管培养的微生物与 KSD 之间的关系。他们得出的结论是,通过进行旨在根除感染的主动结石干预可以消除永久性尿路感染的风险。

表 1 显示 KSD 与 UTI 相关性的研究
  霍尔姆格伦等人报道,1325 名 KSD 成年患者在 7 年的随访期间尿培养阳性率为 28%,据报道,与健康人群中菌尿的患病率相比,这一比例较高 [ 17 ]。与在健康人群中发现的菌尿流行率相比,这被认为是一个高比率。UTI 发作的频率(每名患者的尿培养阳性 (UC))在变形杆菌感染患者和磷酸镁铵结石患者中最高(88%),而在未感染的患者中,含草酸盐结石占主导地位。在另一组 100 名出现泌尿系统症状的患者中,79% 的病例存在感染 [ 18]; 根据培养报告分离出的最常见的微生物是大肠杆菌(30%)、变形杆菌(19%)、克雷伯氏菌(11%);在感染患者中,肾结石发病率为 18.98%(男性为 12.6%,女性为 6.3%)。Geraghty 等人研究了最大的肾结石形成者队列之一,与匹配的非结石形成者队列(分别为 819 对 2477 人)相比。[ 19 ·]。这项中位随访时间为 19 年的回顾性研究表明,在研究期间,有 155 名结石形成者(18.7%)至少发生了一次尿路感染,而对照人群中有 422 名(14.1%)发生了尿路感染。因此,肾结石形成者患 UTI 的风险显着增加(HR 5.73;95% CI 4.55–7.21,p < 0.001)。在发生 UTI 的 155 名结石形成者中,63 名至少有一次结石复发,再次揭示了这些情况之间的紧密联系。还评估了尿路感染与结石成分的关联,表明草酸钙结石(HR 6.36;95% CI 4.82-8.40, p  < 0.001)和尿酸盐结石(HR 6.87;95% CI)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风险显着增加2.82–16.72, p  < 0.001),与其他石材成分相比。
     同样,台湾的一项全国性研究表明,UTI 是 1679 名新诊断为尿石症的儿科受试者中最常见的相关疾病,占所有受试者的 34.1% [ 20 ]。在一项对 599 名诊断为 2 岁以下的肾结石儿童患者进行的回顾性随访研究中,代谢危险因素的存在和结石大小 > 5.3 mm 被评估为儿童单发性和复发性尿路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肾结石[ 21 ]。
     在一项前瞻性研究中,分析了 100 名来自泰国接受选择性肾结石切除的前结石患者 [ 8 ],与肾结石相关的尿路感染的患病率高达 36%。在这项研究中进行了导管尿样和结石基质培养,获得了 45 种不同的细菌分离物。其中,尿液样本中最常见的菌种是大肠杆菌、肠球菌属。和克雷伯氏菌/肠杆菌属,而在石基质中发现的有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和克雷伯氏菌spp. 这解决了理解这些细菌是否可能诱导形成所谓的感染性结石,或者它们是否只是继发感染的后续发现“随后感染的结石”的问题。出于这个原因,作者选择性地从结石“病灶”或核心获得培养物,寻找致病细菌,并从结石的外围部分,寻找可能在随后的 UTI 发作期间定植于预先存在的结石的细菌菌株。有趣的是,在结石病灶中发现的细菌类型与在结石周围发现的细菌类型几乎相同,并且发现从导尿管样本中收集的尿液培养中的微生物分离物与结石基质之间存在很大的一致性(r = 0.860, p  < 0.001),作者得出结论认为细菌可能是结石形成和生长的原因,而不是结石定植的原因。从尿液和结石基质中分离出的细菌具有多重耐药性:在导管尿样中,19 个(70%)具有抗菌素耐药性;在石头基质中,24 (62%)。有趣的是,69%(36 个中的 25 个)分离的微生物是非尿素分解细菌,而 31%(36 个中的 11 个)是尿素分解细菌。发现了 15 个“感染性结石”和 85 个“代谢性结石”。与 36 名细菌分离阳性的结石形成者相比,这一比例仍然存在。因此,复发性尿路感染与几乎所有肾结石成分有关。
北野等人。[ 22 ] 评估了 286名患有 UTI 和未出现 UTI 7 年以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尿患者,并报告了前者与留置导管、肾结石和肾积水的存在显着相关(分别为p  = 0.002、0.04、< 0.001 ),证实了 KSD 和 UTI 之间的正相关。
    伊尔马兹等人 分析了 192 名就诊于急诊科的尿石症患者的队列;27 名患者(15.3%)尿培养阳性,而其余 150 名患者(84.7%)尿培养阴性。使用 ROC 分析,作者发现脓尿(每个 HPF 超过 10 个 WBC)、超过 37.9 °C 的发热和超过 11,300/mm 3的白细胞增多是尿石症患者尿培养阳性的最佳预测指标,得出的结论是尿结石可能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他们还证明,诊断 KSD 患者尿路感染的金标准是尿培养。
    在台湾进行了一项回顾性观察研究,连续招募了 662 名因尿路感染住院的患者 [ 24 ]。所有患者都接受了放射成像以检测是否存在尿石症和最终的尿路梗阻。对有结石和无结石的患者进行了比较。男性患病率 (40.7 vs. 27.0%, p  = 0.003)、菌血症 (57.5 vs. 40.3%, p  = 0.001)、尿毒症休克 (26.5 vs. 14.0%, p  = 0.001)、急性肾损伤 (40.7 vs. . 25.1%,p  = 0.001),和变形杆菌属。分离株(10.6 对 2.6%,p  < 0.001)较高,而大肠杆菌分离株(61.1 对 75.8%,p = 0.002) 尿石症患者与没有尿石症的患者相比较低。UTI 患者的尿石症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此外,尿石症的存在与 UTI 患者更差的临床结果相关。

根除结石可能导致尿路感染解决

      KSD 和 UTI 之间的密切关联逐渐导致作者考虑临床意义,感染在复发性和复发性 UTI 患者或出现尿路结石需要治疗的患者中存在(表2)。在这里,“鸡和蛋”的困境得到了逆转,提出了这样一种假设,即通过手术干预根除肾结石可能会显着减少细菌负担,从而减少复发性尿路感染和/或菌尿。

表 2 UTI 干预和解决的结果
      2012 年 3 月至 2016 年 7 月在英国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涉及 103 名接受 URS 结石治疗且有复发性 UTI 病史或术前尿培养阳性的患者 [ 25 ·]。平均结石大小为 16.4 mm,81 名患者(78.6%)术前尿培养阳性,而 22 名(21.4%)患者有复发性 UTI。67 例 (82.7%) 病例存在单一微生物,14 例 (17.3%) 存在多种细菌。大肠菌群 ( n  = 51, 63%) 和产脲酶细菌 (26%, n = 21) 是最常见的。共进行了 115 次手术,无结石率 (SFR) 为 96%。在预设的 3、6 和 12 个月的终点评估无结石和无感染率 (IFR)。证实了 KSD 和 UTI 之间的强关联,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清除结石导致 UTI 消退。3个月时,SFR为96%,IFR为88%;6 个月时(n  = 90),SFR 和 IFR 分别为 90% 和 86%;在 12 个月时(n  = 82),SFR 和 IFR 分别为 82% 和 71%(p < 0.001) 一个强有力的指标,表明随着 SFR 的增加,IFR 下降。此外,8/10 (80%) 的结石复发患者也有 UTI 的反复发作,证明 KSD 和 UTI 直接并存。另一方面,75% 的无结石患者在 12 个月时无尿路感染(p  < 0.001)。
     为了研究非阻塞性尿石症的外科手术在缓解复发性尿路感染中的作用,Agarwal 等人。[ 26 ·] 对 2009 年至 2016 年间提交给 URS (43%) 或 PCNL (57%) 的 46 名复发性 UTI 患者(证明存在症状和培养阳性)的回顾性队列进行了检查。平均结石大小为 20 毫米(IQR 14-35),中位随访时间为 2.9 年(IQR 2.0-4.3)。大肠杆菌、肠球菌属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是 17 名 (37%)、8 名 (17%) 和 6 名 (13%) 患者的致病菌。患者接受术前抗生素治疗。URS 的 SFR 为 63%,而 PCNL 为 65%。手术后,22% 的患者需要进行二期手术,中位残留碎片大小为 3 毫米(IQR 2-6)。将术后复发 UTI 的患者与未复发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68% 的患者能够在手术后停止术前预防。52% 的患者在手术后 > 30 天出现单次尿路感染,中位时间为 12.3 个月(IQR 5.2-27.8),但 89% 的队列术后没有复发尿路感染,增强了治疗的有效作用肾结石的手术清除,即使在取石时或之前给予抗生素的效果也不容忽视。UTI 组中 80% 的患者出现由术前发现的相同病原体引起的复发性 UTI (rUTI)。评估了手术干预前一年平均 3.1 例 UTI 与次年 0.5 例 UTI(p  < 0.001)。有趣的是,残余结石的存在是 rUTI 患者与没有结石的患者相比的唯一统计学显着差异 ( p  = 0.046),与术后 rUTI 的结石大小、成分、手术类型和结石培养没有显着相关性。
    奥马尔等人2015 年回顾性分析了 120 名接受手术取石的 rUTI 患者队列。复发性尿路感染被定义为每年 3 次或更多尿路感染,或在前 6 个月内发生 2 次或更多尿路感染。第 1 组在取石后 1 年没有复发感染的证据,而第 2 组出现复发感染。中位随访时间为 14 ± 3 个月;平均结石大小分别为 14.1 ± 8.4 毫米和 15.2 ± 9.8 毫米(分别为第 1 组和第 2 组)。URS 在 3 (5%) 例和 5 (8%) 例中进行;PCNL 39 (67%) 对 34 (55%) 例,ESWL 16 (28%) 对 3 (37%) 例(分别为第 1 组和第 2 组)。仅感染大肠杆菌与成功清除感染有关(p  < 0.01)。相反,肠球菌感染与失败清除率相关(p = 0.04)。术后无感染率远低于 Agarwal 等人:仅 58 名患者 (48%) 因结石清除而无感染,而 62 名患者 (52%) 继续感染,平均第一次复发性 UTI 为 12 ± 2 个月。结石成分和取石程序类型与复发性尿路感染无关。在术后 rUTI 中,82% 的人继续感染相同的术前微生物,而 18% 的人发生细菌种类的变化。经过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美国黑人种族、高血压和男性 DM 等危险因素与感染清除失败有关,这表明在这些患者中,取石可能无法完全消除感染风险。再次,Zhao 和 Zeng 小组明确表达了这种担忧,他们强调需要明确术前细菌菌株的范围及其多重耐药性比例、残留结石患者组的感染清除率和诊断结石和复发性尿路感染之间的时间连续性,以正确理解肾结石和尿路感染之间的因果关系。

细菌在结石形成和生长中的作用

     鸟粪石(磷酸镁铵,MAP)结石已被广泛表征。它们经常在检查腹部或背部疼痛、复发性尿路感染或血尿时偶然发现,并且它们经常形成被称为鹿角形结石的大的分枝结石。它们在男性中的发生率低于女性(3.8% 对 11.0%),在过去几十年中,男性的发病率从 4.9% 下降到 3.3%,女性从 13.5% 下降到 9.2% [ 33 ]。鸟粪石发病的已知危险因素是女性、极端年龄、先天性尿路畸形、尿路梗阻或改道、神经源性膀胱、留置导管、远端肾小管酸中毒、髓质海绵肾和糖尿病。
      它的发病机制是基于产生脲酶的细菌,可能属于革兰氏阴性或革兰氏阳性菌[ 5 ]。其中,参与鸟粪石形成的最常见细菌是变形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假单胞菌属、普罗维登斯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和沙雷氏菌属。来自细菌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氨与水反应生成铵和氢氧根离子,从而形成碱性环境,其中铵与镁、磷酸盐和水反应形成 MAP 结石 [ 34 ]。
如果不及时治疗,感染的结石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主要归因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或败血症。因此,积极治疗的目标应该是彻底根除结石,这与结石清除成功率高、复发率低以及随之而来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关。治疗策略包括抗生素治疗(尽管没有关于固定方案的指南 [ 35 ]),而 PCNL 被认为是治疗鹿角形结石的金标准方法。诸如脲酶抑制剂和尿酸化剂等辅助选择并未广泛使用。
        已经研究了其他分子机制以理解晶体聚集和结石生长。据推测,变形杆菌属的细菌多糖是一种含有负电荷残基并能够结合 Ca(2 +) 和 Mg(2 +) 的大分子,可能导致这些离子在细菌细胞周围积累并加速结晶过程。体外模型用于研究存在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杆菌[ 38 ] 菌株的细胞内生长和结晶。奇异果能够在上皮宿主细胞内形成晶体,免受抗生素和免疫系统的影响,从而导致持续性和复发性感染。P. mirabilis也是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导管相关尿路感染 (CAUTI) 的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因为它能够形成结晶生物膜,使其菌落能够在恶劣条件下存活。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因为与“自由”对应的细菌相比,生物膜相关细菌的抗菌素耐药性 (AMR) 已被证明高出 10-1,000 倍 [ 39 ]。与变形杆菌形成生物膜的能力相关的最重要的毒力因素是其成群运动、菌毛、脲酶产生、胶囊多糖和外排泵 [ 40 ]。2017 年,霍布斯等人。[ 41] 制作了一个体外模型来代表泌尿道并研究生物膜诱导的结石形成。作者展示了微生物从膀胱到肾脏的上游迁移、生物膜生长和实验肾脏中的结石形成。在该系统中形成的晶体在结构和成分上类似于临床去除的鸟粪石。
纳米细菌也可作为肾结石起始的细胞核 [ 42 – 44 ]。De Cógáin 等人解决了非鸟粪石感染的结石是否可能由细菌诱导的结晶病灶引起,然后继发感染的问题。[ 45 ] 在 2009 年至 2012 年期间接受 PCNL 的 125 名患者的队列中,随后进行石培养和代谢评估。作者指出,非鸟粪石感染的结石主要由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引起感染; 他们假设从结石中培养的生物体,无论是否存在临床相关的尿路感染,最初都可能导致肾细胞损伤和炎症,进而促进晶体滞留和结石形成 。
   Xie 等人进行的一项回顾性研究进一步研究了钙结石。[ 47] 对一组 22 名肾结石形成者和 21 名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进行分析,分析通过输尿管插管收集的膀胱和上尿路尿液中的细菌特征。结石成分由18个草酸钙结石、3个草酸钙+磷酸钙结石和1个草酸钙+尿酸结石组成。肾结石患者尿液中的物种多样性显着降低。此外,还发现肾结石患者膀胱和肾盂尿液的总体细菌组成相似。几种功能通路和细菌与肾结石患者泌尿道炎症有关。这导致作者假设细菌可以粘附在晶体上并促进它们的生长和聚集,通过产生柠檬酸裂合酶来改变尿液过饱和度,此外,据信患有非感染性尿石症的患者通常会出现结石培养物,表明感染了非尿素分解细菌,例如大肠杆菌2015 年,发表了一项针对儿童肾结石患者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随后发表了关于肠杆菌科细菌与草酸钙结石相互作用的体外和体内(鼠)研究 [ 48]。这些患者的中位年龄为 14.4 岁,在 2013 年至 2014 年间接受了肾结石切除手术(3 例 URS,60% 对 2 例 PCNL,40%)。他们中的 40% 曾报告过复发性 UTI 病史,但在取石手术之前或 30 天内没有人被诊断出患有 UTI。使用增强的定量尿液培养 (EQUC) 技术和 DNA 提取和测序,收集并培养和测序小儿肾结石和尿液。在肾结石、上尿路尿和膀胱尿中检测到细菌 DNA 和活细菌。当在膀胱尿中检测到时,分类群与在结石中观察到的相似。在体外,CaOx 一水合物和二水合物晶体与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菌落形成单位 (CFU) 混合(统一经济合作组织);然后,量化晶体的面积。有趣的是,与对照相比,UPEC 在 CaOx 一水合物晶体上和周围聚集的数量明显更多,这表明在晶体聚集中起致病作用。最后,在体内研究中,通过腹腔注射乙醛酸钠在小鼠体内诱导 CaOx 沉积,而通过接种 UPEC 诱导实验性肾盂肾炎。UPEC 接种后,肾脏 CaOx 沉积物增加了细菌负担;同时,UPEC 接种通过增加结石基质蛋白的表达导致 CaOx 沉积增加。
    2013 年,Chutipongtanate 等人 用分光光度法草酸盐耗尽测定和 CaOx 晶体聚集沉淀研究来分别评估 CaOx 晶体的生长和聚集。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以剂量依赖性方式促进 CaOx 晶体生长和聚集。作者假设细菌或其分泌产物的阴离子性质可能会吸引肾小管液中的游离 Ca2+,从而促进 CaOx 晶体的生长。此外,在 CaOx 表面相互作用的完整活细菌可能充当接头或粘附分子,从而增强聚集过程。最后,大肠杆菌已被证明可增强兔模型肾小管细胞中骨桥蛋白的表达和粘膜损伤,这可能允许进一步的晶体滞留和成核,从而导致结石形成。

讨论

研究的临床相关性

      这是对所有文献发现和最近关于肾结石病和尿路感染之间关系的主要证据的第一次系统评价。我们的研究支持这样的证据,即患有 KSD 的患者经常出现复发性或伴随的尿路感染。我们还看到,肾结石的手术清除通常会导致尿路感染的消退,尽管复发可能尤其发生在非无结石患者和具有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中。最后,新出现的证据通过体外研究阐明了细菌菌株在以前仅被归类为“代谢”结石的结石形成和生长中可能的致病作用。这可能有助于阐明 KSD 的发病机制,并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见解。
     关于 KSD 患者的尿路感染,这些情况的伴随存在已被广泛评估 [ 8 , 17 , 19 ·, 20 ],尽管百分比从 18.7% 到 36% [ 8 ]不等. 这可能主要由不同的样本培养和技术(膀胱尿  与来自输尿管导管插入的肾盂尿液 与石基质培养)以及不同的定义来解释。UTI 考虑(菌尿/阳性 UC 与伴随的泌尿系统症状或发烧 。此外,根据不同结石成分比较尿路感染风险时,结果不一致,显示草酸钙和尿酸结石 [ 19 ·] 或草酸钙与磷酸盐、磷酸镁铵和尿酸结石混合的风险出乎意料地高 [ 8 ] ,再次证明定植的尿液或结石样本不仅与鸟粪石和感染结石有关,而且可能涉及几乎所有化学结石成分。根据最近的文献发现,肾结石的治疗可能会降低手术切除后报告有复发性 UTI 病史的患者的感染风险。有趣的是,无论执行何种外科手术,这种关联都被证明是显着的,如果它是 URS、URS ± PCNL (URS vs. PCNL vs. ESWL,尽管奥马尔等人。从分析中排除了残留结石的患者,而 Agarwal 等人。认为残留结石的存在是 rUTI 患者与非 rUTI 患者之间的唯一显着差异。ESWL 与复发性感染之间的联系可能继发于冲击波治疗后残留的碎片,这可能代表持续的感染病灶。同样,取石后感染清除率的范围从 12 个月随访时的 75% [ 25 ·] 到 89% 的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在取石后治愈 ,再到 48% 的术后无感染率[ 27]。这些不一致的数据可能是由于对尿培养阳性的患者进行术前抗生素治疗可能产生的影响。因此,很难量化取石对预防术后尿路感染的有益效果。然而,据评估,UTI 复发与结石复发 、留置或间歇性导尿等风险因素、糖尿病和对侧结石、美国黑人种族、高血压和大肠杆菌有关感染最后,微生物学研究的重点是通过体外和体内研究强调可能导致肾脏晶体聚集的潜在细菌机制。这些可能包括物种多样性的改变、尿液过饱和,以及细菌粘附尿路上皮黏膜和 CaOx 聚集体的能力与炎症相关的分子途径可能引发结石发作,这可能解释了与非 IBD 患者相比,IBD 患者和伴随的尿石症患者的感染率和败血症率更高

局限性和未来研究

     本系统综述概述了有关 UTI 和 KSD 之间关联的最相关发现,强调了鸟粪石形成的发病机制,并总结了关于非尿素分解肠杆菌科参与体外代谢性结石发病的最新假设和体内设置。所选研究的异质性排除了荟萃分析。此外,患者选择标准、分析的微生物样本以及 UTI 和复发性 UTI 的不同定义的不一致增加了一些限制和偏见。最后,术前环境中抗生素治疗的管理受到临床实践的巨大影响,并受当地微生物情景和敏感性模式的驱动,未来的工作应侧重于细菌培养的增强技术,并应分析尿液中有机和无机成分结晶的原始分子机制,以最终解决“鸡与蛋”的困境。或许,还应考虑对这些患者的治疗与监测进行实际成本和生活质量 (QoL) 分析

结论

我们的 SR 清楚地表明 UTI 和 KSD 是相互共存的,并且互为因果,因此应建议此类患者通过结石去除进行主动干预,特别是当 UTI 复发或存在其他风险因素时,无论结石成分如何。为了防止进一步的 UTI 发作,如果可能,必须获得石培养,以便针对细菌流行度量身定制有效的靶向抗生素治疗方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尿路结石肾结石,百分之百全治愈
尿路感染
复杂性尿路感染
多换睡姿防尿路结石
常熬夜小心熬出结石来
『尿路结石』治泌尿系结石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