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秘色瓷研究之七: 犹抱琵琶半遮面 ——“秘色瓷”再认识

4.鼎盛、衰落阶段。大概经历了北宋中期、北宋晚期,时间跨度大约100年左右。北宋中晚期,随着“五大名窑”的逐个闪亮登场,越窑作为“贡窑”的风光已经难再。加之苛捐杂税的滥征暴敛,严重挫伤了窑工们的积极性,烧造技术急剧退步。胎土粉碎、淘洗、陈腐等偷工减料,器物胎中出现了过多的小气孔和杂质,器表不光滑,修坯不精。装烧工艺倒退,再次出现明火装烧现象,釉色变得灰暗无光泽。

至此,生存于青山秀水中的千年窑系——越窑,走到了她生命的尽头;而距其千里之遥的龙泉,着梅子青和粉青仙衣的一位瓷中仙葩——龙泉窑正含苞待放!

图14:五代刻莲瓣纹碗  虎丘云岩寺出土  苏州市博物馆藏(图片来自网络)

(二)隐去仙踪的千年

北宋中后期,北方的定、汝、钧各名窑的产品先后进入宫廷,逐渐取代了秘色瓷的地位。随着秘色瓷的衰退,已界暮年的越窑的一般产品由于受到迅速崛起、风头正劲的龙泉窑、景德镇窑的挤压,也走向了谢幕的时刻,同时,秘色瓷器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关于秘色瓷的烧造年代,观点很多、很杂。对于起点,也就是上限,争议不大,一般认为起于晚唐,因为最有力的佐证就是法门寺出土的实物和相关记载。终点,也就是下线,有北宋早期、北宋中期和北宋晚期说,我认为应该是终于北宋中期。《宋会要辑稿》记载了最后一次记载越州进贡秘色瓷是在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书中记载:“神宗熙宁元年十二月尚书户部上诸道府土产贡物……越州,……秘色瓷器五十事。”《宋会要辑稿》是清嘉庆年间由徐松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宋代官修《会要》,史料价值很高,可信度也很高。北宋共历9位皇帝,宋神宗为第六位,已经到了北宋的中期。

图15:《宋会要辑稿》封面图(图片来自网络)

所以,大体说来,秘色瓷起于晚唐,终于北宋中期,总共历时180余年。这180余年,又大致可以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以扶风法门寺唐代地宫和杭州钱宽夫妇墓出土的秘色瓷为标准器,年代为晚唐时期,大概经历了50年左右。中期以杭州市郊钱元瓘夫妇墓、临安功臣山钱元玩墓和苏州七子山五代墓的出土物为标准器,年代为五代时期,大概也经历了50年左右。晚期宋太宗元德李后陵、辽陈国公主墓、韩佚墓和朝阳耿氏墓出土的秘色瓷为标准器,年代为北宋中期,大概也经历了80年左右。

180余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算长;但是,相对于后周柴窑的6年,北宋官汝窑的20余年,180余年又足够长了。遗憾的是从秘色瓷出生的公元九世纪到公元1987年,期间1千余年,文献虽有零星记载,但是提到“秘色瓷”,人们还是难详“庐山真面目”。

成书于宋代的《吴越备史》,成书于元代的《宋史》,成书于清代的《十国春秋》中都有关于进贡秘色瓷器的记载,但是没有关于器物本身的描摹和阐述。综合唐宋有关越窑、秘色瓷的记载,秘色瓷的概念在唐五代和北宋早期十分明晰,秘色瓷出于越窑也无任何疑问,但自北宋中晚期开始,其概念逐渐泛化模糊,龙泉青瓷、汝瓷、高丽瓷等青瓷都称作秘色,最极端的则认为“陶之精者曰秘色”,连颜色的限制也没有了。这一转变大约开始于熙宁、元丰年间。熙宁元年的越州土贡还称为“秘色瓷器”,而《元丰九域志》则不称秘色,只称瓷器,显然此时越瓷虽为土贡,但其名声日见衰微,秘色瓷逐渐为人淡忘。至徐兢出使高丽时,已久未见秘色瓷,而称以“越州古秘色”。《墨庄漫录》则把早期的青瓷称为秘色,此时在世人心目中,秘色已不为越窑所独有。到南宋时,就有人搞不清秘色瓷的来历了,如庄绰就认为秘色瓷产于龙泉。

明代初年洪武时期的大鉴赏家曹昭在《格古要论》“卷下”“古窑器”中介绍了“柴窑”“汝窑”“官窑”“董窑”“哥窑”“象窑”“高丽窑”“古定器”“吉州窑”“古磁器”“古建器”“古龙泉窑”“古饶器”“古霍器”等14个窑口的产品,但是,既没有记述越窑的只言片语,更不见秘色瓷的蛛丝马迹。明代晚期万历时的学者高濂在其著作《遵生八笺》中提到了柴窑和五大名窑,以及龙泉窑、章窑、磁州窑、吉州窑、建窑、大食窑、玻璃窑,但是也没有提到越窑。民国时期北京大学教授许之衡写的《饮流斋说瓷》,在“说窑第二”一章中,除了说柴窑和五大名窑外,还说到了耀州窑、平阳窑,以及清代的郎窑、年窑、臧窑,但也没有越窑。在其“说彩色第四”一章中,提到了“软彩”“硬彩”“五彩”“粉彩”等概念,说到各种“红”“青”“黄”“黑”“白”等颜色,但也没有秘色瓷。

绵延千余年的越窑和绽放近二百年的秘色瓷似乎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以至于在新中国成立后,浙江杭州、临安等地五代吴越国钱氏及重臣墓葬中出土了一些非常精美的青瓷,其造型之工致,釉色之青薄透亮,制烧之精细,都让人确信其绝非“凡夫俗子”。又加之其所出墓葬纪年明确,墓主身份高贵,因而使人不得不联想到这些青瓷是否就是文献记载中的“秘色瓷”,但由于对越窑的重视、研究不够,可资佐证的实物缺如,所以仅限于推测而已,没有妄下结论。直到1987年,随着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的轰然打开,人们才真正一睹秘色瓷的芳容!

图16:唐秘色瓷碗 国家博物馆(图片来自网络)

(待续)

(作者:河北承德  刘国臣  初稿完成于2019年8月,2022年6月修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玉瓷山青:中国的青瓷艺术与文化——读《青瓷艺术史》
马未都教你如何辨别瓷器的“秘色”(四)
五大名窑
从秘色瓷到龙泉官窑
中国美的巅峰——宋瓷,汝、官、哥、钧、定外,还有龙泉与耀州
瓷器的釉彩始于单色釉,由于瓷釉内含不同化学成分,瓷器烧成后就呈现出不同的单一色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